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史記》人物分析:謀士的謀權與謀生

《史記》人物分析:謀士的謀權與謀生

謀士的謀權與謀生

黃涓涓

從楚漢相爭到西岸建立,劉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手下的一大群謀士,其中最主要是蕭何,張良及陳平三人。他們三人同為劉邦的謀臣,卻各有各的特點。

蕭何最主要的特點是管理能力出眾。劉邦「引引兵東定三秦」,蕭何則「留收巴蜀」,「填撫諭告,使給軍事」,黥布謀反,「劉邦 自將擊之」,蕭何作為相國「為上在軍」,「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軍」。蕭何憑藉出眾的管理能力為劉邦處理好內政,劉邦得以無後顧之憂到的在外或殺敵過處理內亂。

一個好的管理者沒有點慧眼識珠的能力是不行的。蕭何在劉邦還是平民時,多次憑藉官職保護他;劉邦當了亭長,小何也常常幫助他;劉邦以官吏的身份到咸陽服役,官員們「皆送奉三,而何獨以五」。以及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皆可以看出蕭何的慧眼識珠,這也是蕭何得以成為優秀管理者的原因之一。

蕭何成為優秀管理者的原因之二,是因為他的深謀遠慮。劉邦起義進入咸陽,叫你們都爭相進入府庫「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而何則是「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連項羽入咸陽也只是「屠燒咸陽而去」,蕭何這一行為為劉邦了解天下險關要塞,家庭,人口,民眾疾苦等提供很大幫助!

蕭何的管理能力也助長他養成小心謹慎的性格。劉邦與項羽打仗時,多次派遣使者慰勞蕭何,蕭何卻認為這是劉邦在懷疑他,因此派出家中能打仗的人到軍營效力,才得以使劉邦消去對他的懷疑。後幾次劉邦又懷疑他,他通辭讓賞和採取敗壞自己名聲的手段,消去劉邦對他的懷疑。這是蕭何小心謹慎的結果。

蕭何去世後,曹參接替蕭何為漢朝相國,辦事無所變更,一切遵循蕭何制定的法令。這在很大一方面肯定了蕭何的功績。太史公也評價蕭何為冠群臣,聲施後世,與散宜生等爭烈。

與蕭何不同,陳平和張良是在軍事謀略方面出眾。張良在整個楚漢爭霸及以前的推翻秦朝政權的戰爭中,表現了其非常卓越的軍事政治才華。楚漢戰爭期間,「長計謀平天下」,都為劉邦所採納,提出不立六國後代,聯合英布、彭越,重用韓信等策略,又主張追擊項羽,殲滅楚軍。漢朝建立,封留侯。而陳平為劉邦六齣奇計,初施反間 計除范增 ,金蟬脫殼 脫險滎陽 ,窮寇宜追 滅楚垓下 ,請君入甕 禽韓雲夢 ,借力閼氏 解圍白登。其實陳平出計最出名的就是六計,但史上只記載了五計,另外一計無從考證。總之,劉家大漢天下得來,陳平功不可沒。

張良在跟隨劉邦前,是韓國貴族,從小就非常喜歡道家學說。張良跟從劉邦後,積極為劉邦出謀劃策,建立不少功勛,其中鴻門宴,張良大智大勇,既巧妙的幫助劉邦虎口脫險,又使項羽范增君臣間生出間隙。張良,還有「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等功績,在此就不一一細說!張良在其後半生以「出世」為主。楚漢相爭結束,項羽致敬劉邦獲勝,在群臣爭功時「不敢當三戶」,入關後,張良稱病不出門,不願與他人爭名奪利。他願意丟棄人間世事,「欲從赤松子游」。劉邦死後,呂家奪權,呂太后欲重用張良,張良卻言:"人生一世間,如白駒之過隙,何自苦如」。他的一言一行,處處表現出道家「出世」的思想。

而陳平是農民出身,與張良同為道家學派。卻是選擇積極「入世」,這大概,與他的性格有關。陳平此人十分圓滑,且他有遠大志向,村民在鄉里祭祀活動做主持分肉,把肉分的很平均,他說「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足見其胸懷大志。而說他圓滑,是因為劉邦讓其去斬殺樊噲,因為樊噲是呂雉外甥女的丈夫,陳平思量了很久,權衡其中利弊,最終將劉邦「斬殺樊噲」的命令變作「押運送京」。他這一做法,在後來呂家奪權中救了自己一命。

張良與陳平同是劉邦的軍事謀臣,劉邦卻認為張良是自己最重要的謀臣,是主軍師,評價其「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千里外」。而認為陳平是副軍師。但我認為張良與陳平在謀略上是旗鼓相當的,只不過是張良對劉邦更為忠心,而陳平更多是出於私利,無論是哪一朝代的君主,都會更喜歡對自己忠誠的人。

蕭何張良和陳平三人同為謀臣,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才能,運用各自「謀」的智慧,不僅謀得「權」與「生」,最終更是成就自己的一番事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魯東語文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史記》人物分析
《史記》人物分析:真正的俠士——郭解

TAG:魯東語文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