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閬中五龍廟的神奇來歷,有多少人知道?

閬中五龍廟的神奇來歷,有多少人知道?

民間傳說故事陪伴著我們走過了難忘的童年,從中我們可讀到中國古代流傳於民間那些人和事,比如民間傳說中有關鬼,有關風水,有關靈異,有關神話的故事,情節誇張、充滿幻想,大都表現了人們的良好願望。

隨著老一輩的離去,這些口頭相傳的故事逐漸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特意通過各種渠道收集整理這些代代相傳的民間故事,讓大家重拾記憶,留住曾經的那份美好。

位於閬中市河樓鄉白虎村五龍山麓的五龍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閬中縣誌》記載,五龍廟,又名文昌閣,始建於唐代,元至正三年(1343年)重修。該遺址佔地4畝,現存建築面積100平方米。

五龍廟原有山門、戲樓、左右廂房等,「文革」被毀,現僅存元代文化遺址文昌閣,全木結構,為筒瓦覆蓋的單檐歇山式屋頂,面闊3間。

文昌閣斗拱用料粗大,屋面平緩。4根檐柱的「叉手」用料為同期建築所罕見,左右次間還保持「草袱」及圓木椽子。殿身建於高1.7米的石砌台基上,為元代四川斗拱建築的典型例證。

五龍廟既具宋代《營造法式》中的某些建築特點,又有明顯的地方特色。建築造型優美,與山西五龍廟型制相似。雖僅存後殿,但卻是現今保存不多的元代建築。

閬中五龍廟曾有一組完整的建築,來村裡插隊的知青都住在廟裡。文革中,因為年久失修,其它建築全部拆毀,只後殿倖存。後殿建於元代至正三年,這有明確的題記支持。

1991年3月,四川省政府公布五龍廟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25日,國務院公布其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龍廟在五龍山主峰下,正對隔岸數里外的一山巒如元寶。廟左右兩側又各出兩脈,奔向元寶,為河溪所阻,勢如五龍搶寶,故名五龍山、五龍廟。

關於五龍廟的修建,有一個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河樓一帶出了一個旱魔,他給人間帶來乾旱,所到之處,總是烈日炎炎,赤地千里。

玉皇大帝知道此事後,就命龍王前去降魔。儘管龍王好言規勸,旱魔仍置之不理。龍王便命4個兒子前去收服旱魔,四龍子布雲下雨,想以此熄滅烈焰,旱魔見狀,飛到上空,施展法術,頓時雲收雨停,連一絲風也不起,火一樣的光焰更加猛烈,百姓叫苦連天。

四龍子降魔失敗,只得撤回。龍王和四子商議,用五條龍的水龍珠共同對付旱魔的火珠。

龍王率領四龍子再次前往降服旱魔,旱魔見狀,狂笑:「老龍頭,休想收服我,有本事,就來吧。」說罷,五龍與旱魔混戰起來,只見天空忽雲忽雨,忽日忽 火,雨火交加。龍王因體力不支,被旱魔的大火燒身,四龍子焦急萬分,龍王大呼:「用水龍珠降魔。」父子五人一同吐出腹內龍珠,旱魔情急之下吐出火珠抵抗, 水火珠相撞,頓時灰飛煙滅。火終被澆滅了,旱魔葬身於浩淼的波濤之中。而龍王父子終因水龍珠被毀,元氣盡散,變成了5座大山。當地人為紀念龍王父子,特修 廟建寺,以示懷念。

後來,廟建成了,晉代畫家顧愷之路過這裡,細觀山形,原來這裡是一個五龍搶寶的地形,白虎嘴以五龍廟所在的山樑為首龍,左右兩側各有兩條山脊與首龍一道齊刷刷伸向岩口河對岸,直指一圓形山包,這山包如同一元寶,正對著對岸五龍廟的五個山嘴排列的5條巨龍。

顧愷之頓時興緻大增,拿出畫筆,在五龍廟正殿的5根柱子上各畫一條龍。幾個月後,他畫好了龍,給龍點好眼睛時,忽然電閃雷鳴,天降滂沱大雨,岩口河水位猛漲,很快漫到五龍廟的階檐上,有淹廟之勢,突然驚雷炸響,5條龍從柱子上騰飛而起,直撲洪水中。

顧愷之慌了,拿起畫筆將最後一條龍的尾巴按住,這龍掙斷尾巴也躍入洪水中,順水而下。顧愷之長嘆一聲,收拾行頭,待雨過天晴,順水而下尋找龍的蹤跡。

原來,有兩條龍從白溪壕口「龍王灘」過江,鑽入大小盤龍山去了,有兩條龍順江而下,到了金龜壩下游各鑽一山,後人在山中間的埡口建房興場,取名雙龍場。最後一條禿尾巴龍在雙龍的對岸鑽進石縫裡,將嘉陵江水堵住,人稱「石龍」,這裡建起的場鎮便是石龍場。

民間傳說是在百姓中口口相傳的故事或事件,從古至今一直流傳下來的故事傳說,既不是真實人物的傳記,也不是歷史事件的記錄(其中可能包含著真實歷史的某些因素),是勞動人民創作並傳播的、具有虛構內容的散文形式的口頭文學作品。一般是無法考證,無法深究的故事,僅供大家飯後娛樂。

別忘了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閬中大閬網 的精彩文章:

閬中的春天在哪裡?就在攝影家的鏡頭裡!

TAG:閬中大閬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