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煒老師:李白也是我的情人

王煒老師:李白也是我的情人

狂風吹我心

西掛咸陽樹

作者:王煒

【有關「李白人物生平」和圖片來自搜狗百科

詩云:

李白斗酒詩百篇

長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來不上船

自稱臣是酒中仙

李白這個人,一輩子寫詩,且行且唱,亦痴亦狂,出遊就尋仙訪道、白鹿為伴,入仕則舞文弄墨、獨步朝堂。

一輩子豪飲,美酒入腸,三分嘯成劍氣,七分釀做月光,再用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

一輩子尋夢,在多愁善感和豪氣千雲里奔波,在「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的特立獨行中徜徉。無論詩文和性情,無論才華與理想,都可謂空前絕後,舉世無雙。

杜甫評價他說:「昔年有狂客,號兒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李白好像天生就是一個唯美主義者,是一個出污泥而不染的「謫仙人」。所以,他名「白」還嫌不夠,還要字「太白」。

也彷彿是為了中和一下這種炫人眼球的顏色,他又給自己取號叫「青蓮居士」。青是水墨丹青的青,蓮是:「紅白蓮花開共塘,兩般顏色一般香」的蓮。翻開歷史的畫廊中,李白這個人也恰似一幅水墨寫意,仙風道骨,玉樹臨風,除幾筆重彩濃描之外,是大片耐人尋味的留白。

李白,俠骨柔腸,義膽仁心,一生曲折離奇,起落無定。集詩仙、酒鬼、狂人於一體;合求仙、出仕、任性在一身。雖然充滿了言行不一和前矛後盾,但是卻從不掩飾自己的慾望和本能。多重人格自由而坦蕩地雜糅在他的靈魂里,像七色光焰混在一起,匯聚成一片耀眼奪目的白——那就是李白。

李白的天賦異秉:「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十五覽奇書」。五六歲的時候,就爛熟了五行方術,十幾歲已經遍讀諸子百家,達到「作賦凌相如」的地步。而年及弱冠,又學得一身好劍法,喜歡「結交豪傑,任氣仙俠。」。

從此以後更是:「辭親遠遊,仗劍出蜀,南及蒼梧,東涉溟海」。每每「浪跡天下,以詩酒自適」。卻又常常感慨:「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這種理想的豪情萬丈和現實的無奈碰撞充滿了他生活的每一個段落。

帶著一身仙風道骨,帶著一腔衝天抱負,青年時期的李白寄情山水更是尋夢江湖。父親留下的一筆不菲資財,助他東下維揚,行走江浙。東南形勝,吳越風物,天然蘊含著濃郁的詩靈詞韻。而洞庭波濤,鄱陽水勢,匡廬秀色,淮南風月。都燦爛成了他筆下神采飛揚的詩意。

登上廬山,李白看遍了蘇軾筆下:「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奇峰秀美。揮毫寫下流傳千古的《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望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在這裡,高超的想像,超凡脫俗的浪漫,還有讓人拍案叫絕的誇張都揮灑到了極致。蘇東坡在欣賞之餘單贊這首詩道:「帝遣銀河一脈垂,古來唯有謫仙詞」。

過西蜀,他跑到雲鬘凝翠,鬒黛遙妝,素有天下奇秀第一的峨眉山萬佛頂聽寺僧彈琴,聽到盡興處情不自禁地擊案而歌: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

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聽蜀僧濬彈琴》

途經泰山時,他揮動如椽大筆一氣呵成了膾炙人口的《游泰山六首》。其中有:「登高望蓬瀛,想像金銀台。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的名句。

李白這個人是「日試萬言,依馬可待」的詩人,亦是「平生不下淚,於此泣無窮」的性情中人。往往隨心所欲,常常匪夷所思。

他有時候尋仙,有時候出仕,有時候懷戀長安,有時候又遠遁深山。不過每一次每一次都有他興之所至的理由。

天寶元年,通過玉真公主推薦李白受到皇帝徵召。他在南陵接到要其進宮的詔書時欣喜若狂,心花怒放,當即寫下了著名的《南陵別兒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歸

黃雞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雞酌白酒

兒女嬉笑牽人衣

會稽愚婦輕買臣

余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

我輩豈是蓬蒿人

用朱買臣休妻的典故,來隱喻自己即將到來的飛黃騰達,甚至想到了將來衣錦還鄉的榮耀。沾沾自喜之情溢於言表。可是,李白清高自負的個性,狂放不羈的舉止,註定了他不可能春風得意如願以償,不可能像他詩中寫的那樣:「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儘管李白的才華讓皇帝賞識有加,但書生意氣的他卻無法融入政治權利的中心,一心施展濟國安邦的抱負卻不得不面對御用文人的現實。他笑傲王侯公卿,讓高力士脫鞋,使李林甫研墨,把當朝權臣視為糞土。快意是快意了,但最終得了一個被皇帝賜金放還的結果。

要是一般人從君王身邊到流落鄉野的巨大落差可能會萬念俱灰一蹶不振,但李白不這樣,他氣不為形勢所奪,人不為沉浮所變,唱著:「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手持綠玉杖,朝辭黃鶴樓。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歌,長袖一揮就尋仙訪道去了。

李白這個人,沒有在長安加官進爵,但卻在詩壇登峰造極。

他的詩高潔:「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的詩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他的詩蔑視豪權:「手持一枝菊,調笑二千石」;他的詩充滿懷思:「客自長安來,還歸長安去。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他的詩更天真率性:「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李白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既想像豐富,意境奇妙,又氣吞山河、波瀾壯闊。一首《蜀道難》詩中雖然以七言為主但融合三言,四言,九言。貌似不拘一格,其實別具一格。長詞、短句,盡皆精妙;吟詠、高歌,無不極致。

洋洋洒洒的一首詩裡面歌行、樂府並重;律詩、絕句俱佳。即使是信手拈來的文字,也能合乎規範,語言清晰流暢,音韻和諧自然。如是別人,雜七雜八可能就不成其為詩,但他是李白,他把不能為詩的詩寫成了千古絕唱。

李白,不僅是詩人更是一個酒鬼。他鐘情明月,喜好美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一曲《將進酒》寫盡了酒徒本色。又如《客中行》:

蘭陵美酒鬱金香

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處是他鄉

朋友在一起開懷暢飲,無所顧忌。吟詠長嘯,快意淋漓。一個人時又愁腸百結,借酒澆愁。他是這樣做的: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月下獨酌》

有時候喝酒喝到盡興處,詩人會突發奇想:"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一下子就想到了一個喝酒的好地方,要去白雲邊上,還要賒洞庭湖的月光。喝酒和愛酒到了這個份上怪不得要奮筆疾書: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

天地即愛酒,愛酒不愧天。

——《月下獨酌四首》

李白醉了,「鐘鼓饌玉何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醉了的李白,仍然在盡情揮灑著他的真性情,奔涌著他豪放不羈的思想,抒發著他心催淚雨的憤懣。醉了的李白別了半輪峨眉山月,飄過峻撥千里江陵,詠嘆壯美廬山飛瀑……。

就這樣,李白神采飛揚逸興滿懷地在奇山秀水間徘徊,以他獨特的人格魅力俯瞰人寰,傲視眾生。彷彿只有月才知他的情思,只有酒才解他的豪氣,只有詩才能詮釋他的性靈。

李白,以山為筆,以水為墨,以酒為魂把自己浪漫成了前不見古人、後沒有來者的狂客和詩仙。

李白這個人,就是這樣一個人。即使萬千言語仍然意猶未盡。李白去了,酒場寂寞了,詩壇也失色了。忽然想起《紅樓夢》中的那句話:「山中高士晶瑩雪,世外仙姝寂寞林」。李白該不就是那株靈山勝境的仙草吧?

據說李白是捉月而亡的。他乘舟赴水,豪飲賞月,酒意醺醺之際多年的壯志難酬都煙消雲散,頓覺渾身爽然。

李白醉舞而起,長袖飄逸。忽見江里月影皎潔,心中大喜,舉酒邀之,不得,又伸手欲攬,失足落水。一代風流竟隨青波而逝,一去不返。李白醉了,江水醉了,水中的月影也碎了。


長安元年(701年),李白,字太白。其生地今一般認為是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青蓮鄉。祖籍為甘肅天水。其家世、家族皆不詳。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

神龍元年(705年), 十一月,武則天去世。李白五歲。發矇讀書始於是年。《上安州裴長史書》雲:「五歲誦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學識字課本,長史,州之次官。

開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歲。已有詩賦多首,並得到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與獎掖,開始從事社會幹謁活動。亦開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好劍術,喜任俠。是年岑參生。

開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歲。隱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縣內)讀書。往來於旁郡,先後出遊江油、劍閣、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內)等地,增長了不少閱歷與見識。


開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歲。離開故鄉而踏上遠遊的征途。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後舟行東下至渝州(今重慶市)。

開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遊」。

開元十四年(726年),李白二十六歲。春往揚州(今江蘇省揚州市)。秋,病卧揚州。冬,離揚州北游汝州(今河南省臨汝縣),至安陸(今湖北省安陸縣)。途經陳州時與李邕相識。結識孟浩然。

開元十五年(727年),是年詔令「民間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薦」。秋,全國六十三州水災,十七州霜旱。李白二十七歲。居於安陸壽山,與故宰相許圉師之孫女結婚,逐家於安陸。是年王昌齡進士及第。

開元十六年(728年),土蕃屢次入侵。李白二十八歲。早春,出遊江夏(今湖北省武漢市),與孟浩然相會於斯。

開元十七年(729年),八月五日,唐玄宗為自己四十歲生日舉行盛大的慶賀活動,並以每年八月五日為千秋節。詔令天下諸州宴樂,休假三日。以宇文融管理全國財賦,強制稅法,廣為聚斂,供朝廷奢侈之用。李白二十九歲。在安陸。


開元十八年(730年),李白三十歲。春在安陸。前此曾多次謁見本州裴長史,因遭人讒謗,於近日上書自白,終為所拒。初夏,往長安,謁宰相張說,並結識其子張垍。寓居終南山玉真公主(玄宗御妹)別館。又曾謁見其它王公大臣,均無結果。暮秋遊邢州(在長安之西)。冬遊坊州(在長安之北)。是年杜甫十九歲,游於晉(今山西省)。

開元十九年(731年),玄宗多任宦官,尤寵高力士,時四方表奏

,皆先為高力士所決。十月,玄宗駕幸洛陽。李白三十一歲。窮愁潦倒於長安,自暴自棄,與長安市井之徒交往,初夏,離長安,經開封(今河南省開封市),到宋城(今河南省商丘縣)。秋到篙山五嶽之一的中嶽(為河南省登封縣的名山),戀故友元丹丘的山居所在,逐有隱居之意。暮秋,滯留洛陽。

開元二十年(732年),十月,玄宗到洛陽以北(今山西省一帶)地區出巡,詔令巡幸所至,地方官員可將本地區賢才直接向朝廷推薦。十一月,至北都太原(唐朝開國之地),祀后土(土地神),大赦天下。十二月,歸還洛陽。是年全國戶數為七百八十六萬一千二百三十六,人口四千五百四十三萬一千二百六十五,為有史以來的最高記錄。李白三十歲。自春歷夏在洛陽,與元演、崔成甫結識。秋,自洛陽返安陸。途經南陽(今河南省南陽市),結識崔宗之。冬,元演自洛陽到安陸相訪,二人同游隨州(今湖北省隨縣)。歲未,歸家安陸。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正月,唐玄宗親注老子《道德經》。令天下士庶(身份很低的役人與庶民)家藏一冊,梅年貢舉時加試《老子》策。三月,韓休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五月,張九齡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二人為人正直,敢於力諫,張九齡尤以文學才能,道德文章,為世所重。分天下為十五道,各置採訪使(負責監察督辦所轄地區的政治等項),是年長安久雨,京師飢謹,詔令放太倉米二百萬石以賑民。李白三十三歲。構石室於安陸白兆山桃花岩。開山田,日以耕種、讀書為生活。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正月,唐玄宗巡幸洛陽。二月,秦州(今甘肅天水縣西南)地震,房屋倒塌,崩壞殆盡,壓死者四千餘人。征沼自稱生於堯時的道士張果先生,玄宗親問以治道神仙之術。授其銀青光祿大夫(銀印上系以青色緩帶,以為品位高的標誌。副職),位侍中(唐門下省協助宰相起草文書等項的官吏)。


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又一次狩獵,正好李白也在西遊,乘機獻上《大獵賦》,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賞識。他的《大獵賦》希圖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聖朝園池遐荒,殫窮六合」,幅員遼闊,境況與前代大不相同,誇耀本朝遠勝漢朝,並在結尾處宣講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當時崇尚道教的心情。

是年,李白進長安後結識了衛尉張卿,並通過他向玉真公主獻了詩,最後兩句說「幾時入少室,王母應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統治階級的上層。李白這次在長安還結識了賀知章。李白去紫極宮,在那裡遇見了賀知章,立刻上前拜見,並呈上袖中的詩本。賀知章頗為欣賞《蜀道難》和《烏棲曲》。李白瑰麗的詩歌和瀟洒出塵的風采令賀知章驚異萬分,竟說:「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賀知章稱他為謫仙人。三年後,李白髮出「行路難,歸去來」的感嘆,離開長安。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由於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交口稱讚,玄宗看了李白的詩賦,對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進宮。李白進宮朝見那天,玄宗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於前,親手調羹」。玄宗問到一些當世事務,李白憑半生飽學及長期對社會的觀察,胸有成竹,對答如流。玄宗大為讚賞,隨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職務是給皇上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請或郊遊, 必命李白侍從,利用他敏捷的詩才,賦詩紀實。雖非記功,也將其文字流傳後世,以盛況向後人誇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寵信,同僚不勝艷羨,但也有人因此而產生了嫉恨之心。

天寶二年(743年),,李白四十三歲。詔翰林院。初春,玄宗於宮中行樂,李白奉詔作《官中行樂詞》,賜宮錦袍。暮春,興慶池牡丹盛開,玄宗與楊玉環同賞,李白又奉詔作《清平調》。對御用文人生活日漸厭倦,始縱酒以自昏穢。與賀知章等人結「酒中人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嘗奉詔醉中起草詔書,引足令高力士脫靴,宮中人恨之,讒謗於玄宗,玄宗疏之。


天寶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到了東都洛陽。在這裡,他遇到蹭蹬的杜甫。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見面了。此時,李白已名揚全國,而杜甫風華正茂,卻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長十一歲,但他並沒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也嗜酒」、「結交皆老蒼」的杜甫,也沒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頭稱頌。兩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陽時,他們約好下次在梁宋(今開封、商丘一帶)會面,訪道求仙。同年秋天,兩人如約到了梁宋。兩人在此抒懷遣興,借古評今。他們還在這裡遇到了詩人高適,高適此時也還沒有祿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暢遊甚歡,評文論詩,縱談天下大勢,都為國家的隱患而擔憂。這時的李杜都值壯年,此次兩人在創作上的切磋對他們今後產生了積極影響。

這年的秋冬之際,李杜又一次分手。李白到齊州(今山東濟南一帶)紫極宮請道士高天師如貴授道籙,從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儀式,成為道士。其後李白又赴德州安陵縣,遇見這一帶善寫符籙的蓋還,為他造了真籙。此次的求仙訪道,李白得到了完滿的結果。

天寶四年(公元745年)秋天,李白與杜甫在東魯第三次會見。短短一年多的時間,他們兩次相約,三次會見,知交之情不斷加深。他們一道尋訪隱士高人,也偕同去齊州拜訪過當時馳名天下的文章家、書法家李邕。就在這年冬天,李杜兩人分手。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李白與妻子宗氏一道南

奔避難。春在當塗。旋聞洛陽失陷,中原橫潰,乃自當塗返宣城,避難刻中(今浙江省膝縣)。至漂陽(今江蘇省灤陽縣),與張旭相遇。夏至越中。聞郭子儀、李光弼在河北大勝,又返金陵。秋,聞玄宗奔蜀,遂沿長江西上,入廬山屏風疊隱居。

至德元年(756年),正月,安祿山在洛陽自稱大燕皇帝。五月,郭子儀、李光弼大破史思明,收復河北十餘郡。六月,安祿山率部攻破潼關,生擒哥舒翰。

至德二年(757年),,李白五十七歲。正月,在永王軍營,作組詩《永王東巡歌》抒發了建功報國情懷。永王擅自引兵東巡,導致征剿,兵敗。李白在潯陽入獄。被宋若思、崔渙營救。成為宋若思的幕僚後,為宋寫過一些文表,並跟隨他到了武昌。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視,並以宋的名義再次向朝廷推薦,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終以參加永王東巡而被判罪長流夜郎(今貴州桐梓)。是年杜甫四十六歲,四月,從賊營逃出,謁肅宗於風翔,授右拾遺。

乾元元年(758年),四月,史思明反。五月,肅宗罷張鎬宰相,出為荊州大都督長史。十二月,史思明陷魏州(今河北省南部)。李白五十八歲。李白自尋陽出發,開始長流夜郎,妻弟宗嫌相送。春末夏初。途經西塞驛(今武昌縣東),至江夏,訪李邕故居,登黃鶴樓,眺望鸚鵡洲。秋至江陵,冬入三峽。是年杜甫四十七歲,為華州司功參軍。


乾元二年(759年),朝廷因關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規定死者

從流,流以下完全赦免。李白經過長期的輾轉流離,終於獲得了自由。他隨即順著長江疾駛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發白帝城》最能反映他當時的心情。到了江夏,由於老友良宰正在當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陣。乾元二年,李白應友人之邀,再次與被謫貶的賈至泛舟賞月於洞庭之上,發思古之幽情,賦詩抒懷。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舊遊之地。差不多有兩年的時間,他往來於兩地之間,仍然依人為生。

上元二年(761年),已六十齣頭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當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當塗做縣令的族叔李陽冰。

上元三年 (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給了李陽冰,賦《臨終歌》而與世長辭。

關於李白之死,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總體可以概括為三種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第一種死法見諸《舊唐書》,說李白「以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第二種死法亦見諸其他正史或專家學者的考證之說。說當李光弼東鎮臨淮時,李白不顧61歲的高齡,聞訊前往請纓殺敵,希望在垂暮之年,為挽救國家危亡儘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於當塗縣令、唐代最有名的篆書家李陽冰處;而第三種死法則多見諸民間傳說,極富浪漫色彩,說李白在當塗的江上飲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與詩人性格非常吻合。但是不管哪一種死法,都因參與永王李璘謀反作亂有著直接的關係。因為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得還後不久,就結束了他傳奇而坎坷的一生,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府谷新思路作文平台 的精彩文章:

王煒老師:大寒時節訪東勝

TAG:府谷新思路作文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