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同一天歷史上發生了什麼?我們來一起看看

同一天歷史上發生了什麼?我們來一起看看

1930年3月12日,印度民族運動領袖甘地發動「食鹽進軍」,開始第二次不合作運動。

3月12日,甘地率領70多名崇拜者向海濱丹地進軍,沿途宣傳,號召人民破壞英國殖民政府的食鹽專賣法。他和他的同伴照常每天紡一小時紗。當他們的隊伍經過時,村民潮水般加入他們的隊伍,當他們到達丹地海濱時,遠征的隊伍達到幾千人之多。各地人民紛紛以海水製鹽,這種破壞食鹽專賣法的狂熱席捲了整個印度,食鹽這種違禁品也在各村莊和城鎮公開銷售。4月9日甘地為此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規定範圍:自製食鹽,對酒店、鴉片煙館和洋布商店進行監視,自己紡織棉紗棉布,學生罷課,公務人員退出公職等。

在這次運動中,英國殖民政府和資本家遭受很大打擊,英國總督歐文尋求妥協,1931年3月5日與甘地反覆協商後簽訂《甘地一歐文協定》,殖民政府承認國大黨為合法,國大黨將結束不合作運動,並派代表參加它曾抵制的英印倫敦圓桌會議。1931年12月國大黨卡拉奇會議通過此協定。第二次不合作運動結束。

甘地從海邊抓起一把鹽,這是違反食鹽專賣法的行為

1947年3月12日,杜魯門在國會兩院聯席會議上宣讀了一篇咨文,攻擊蘇聯是極權國家,要求國會批准向希臘和土耳其提供4億美元的緊急援助,以抵制極權政體強加於它們的種種侵犯行動。

杜魯門提出的這項政策後來被稱為「杜魯門主義」。它是美國對外政策的一大轉折點。過去美國把蘇聯稱為盟國,只是在一些具體問題上攻擊蘇聯。現在,杜魯門公開宣布蘇聯是美國的主要敵人。「杜魯門主義」是美蘇「冷戰」正式開始的重要標誌。

1946年3月5日,英國前首相丘吉爾由杜魯門陪同在美國的富爾敦發表關於「鐵幕」的演說,揭開了「冷戰」序幕。此後,英國因無力對希臘政府鎮壓希臘人民革命武裝繼續進行援助,於1947年2月21日由英國外交部通知美國國務院,英國於3月底停止向希臘和土耳其提供軍事和經濟援助,希望美國填補它撤退後留下的「真空」。英國的這一表示為美國擴展勢力和執行以實力「遏制」蘇聯的政策提供了機會。

1979年2月,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通過決議,正式確定每年的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全國各族人民在植樹節前後,展開大規模的植樹造林活動。

我國勞動人民自古以來就有在清明前後植樹的習俗。遠在春秋時代就有獎勵植樹的記載。我國正式規定植樹節是在1915年。

1928年4月,又通令全國將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即3月12日定為植樹節。

1985年3月12日,台灣著名老作家楊逵因心臟病發在台中逝世,終年80歲。

楊逵原名楊貴,1905年生於台南縣新化鎮,19歲赴日求學,半工半讀。1927年(22歲)返台參加抗日農民運動、文化運動,先後10次被日警逮捕下獄。出獄後,經營「首陽農場」,以賣花為生,並從事寫作。早期代表作《送報夫》,被譽為具有文學品質而寫出日據台灣社會真相的第一篇小說,對台灣新文學運動產生很大的影響。抗日戰爭勝利後,楊逵先生先後創辦《一陽周報》,主編《力行報》副刊及《台灣文學》叢刊等。1949年被台灣當局逮捕,囚於綠島十年後放出。晚年生活窮困,仍以種花度日。楊逵主要作品有小說集《鵝媽媽出嫁》,散文集《羊頭集》等。

1990年3月12日,中共十三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同人民群眾聯繫的決定》。《決定》提出,黨要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聯繫,首要的問題是建立健全民主的科學的決策和決策執行程序,保證決策和決策的執行符合人民的利益。要積極疏通和拓寬黨同人民群眾聯繫的渠道。要加強黨風和廉政建設,克服消極腐敗現象。要建立和完善黨內監督與黨外監督制度,切實加強對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的監督。

1993年3月12日,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王震同志在廣州逝世,享年85歲。

王震同志的一生,是光輝的戰鬥的一生。他從青年時代起。就投身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運動。30年戎馬倥傯,南征北戰。他創建了湘鄂贛蘇區,率領紅二方面軍參加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王震同志任八路軍一二師三五九旅旅長兼政委,為開創晉綏抗日根據地作出了貢獻。在抗日戰爭極端困難的時刻,他響應毛主席的號召,帶領三五九旅全體指戰員,在南泥灣開展大生產運動,為全軍和抗日根據地樹立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光輝旗幟。解放戰爭時期,王震同志奉命西渡黃河,保衛延安,在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鎮的戰鬥中三戰三捷。1949年10月,王震同志奉黨中央、毛主席之命,率軍挺進大西北,穿祁連,越戈壁,涉冰河,跨天山,歷時3個月,行程3000多公里,勝利完成進軍新疆的光榮任務,揭開了新疆歷史的新篇章。王震率領新疆各族人民為建設社會主義新新疆進行了艱苦卓越的鬥爭。王震是新疆農墾事業的開拓者。

新疆是王震同志生前戰鬥和工作過的地方,他對新疆懷有深厚的感情。在他的遺囑中他這樣寫道:「骨灰撒在天山上,永遠為中華民族站崗,永遠嚮往壯麗的共產主義。」1993年4月5日,王震同志的親屬,眼含熱淚,將骨灰撒在天山山脈的前峽、後峽和天山北麓的石河子墾區。

王震不僅是一位戎馬一生的將軍,也是一位深受科學界尊敬的良師摯友。他終生尊重知識珍惜人才,無論身居要職或在逆境中,始終鼎力支持中國科技事業的發展。

王震出身於湖南瀏陽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3歲就到長沙去謀生。當他看到自己的孫輩從學校畢業時,十分羨慕,他說:「你們小學、中學都畢業了,我呢,一個業也沒有『畢』過。你們生活在新社會,能有機會學習,真是幸福啊!」王震同志深信科學技術是推動生產發展的動力,他常說:「我們幹革命、搞建設沒有科學技術就什麼也辦不成,沒有知識分子就什麼也辦不成。」在科學受到壓制,科學家們陷入困境的年代,他以革命家的氣魄,仗義執言,表現出科學界尊為最高原則的實事求是的精神。他那堅持科學真理的大無畏精神極大地鼓舞了科技工作者。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王震同志以身作則與民眾同甘共苦。但他卻親自命令從東北給中國科學院的專家們調來糧食,以解挨餓之危。

王震同志關懷科技事業,愛護科技工作者,他也因此贏得了科學界的敬仰和愛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秀雅說球 的精彩文章:

TAG:秀雅說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