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養好「驚蟄到春分」這十幾天,打好整年健康基礎!

養好「驚蟄到春分」這十幾天,打好整年健康基礎!

驚蟄剛過,春分未至,小編從衣食住行等方面,系統給大家劃一划養生重點。專家表示,養好這段時間,可為全年健康打下好基礎!

穿衣需要捂一捂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李定文:在這段時間裡,要千萬做好防風的準備。

捂頭頸上身全暖和

春捂時第一個需要保暖的地方就是頭頸,這樣可避免因頭頸受風寒帶來的不適,如頭痛、頭暈、頸肩脹痛或感冒、氣管炎等。外出時可戴帽子或系一條圍巾,不宜過早穿低領或V字領上衣。

捂手腕心臟舒服

春捂時第二個需要保暖的地方就是手腕,因為手腕上有我們心經對應的神門穴,按照中醫的理論來說,我們體內的元氣循環會在神門穴經過、停留。如果元氣循環得順暢,身體就好。所以說讓神門穴保暖就能讓我們的心臟更加健康。

七分袖與九分袖的衣服這個時期最好不要穿著,尤其是老人,外出活動時盡量在外套里穿一件袖口能達到拇指根部的長袖毛衣,或是戴上一副筒兒稍微長點的手套。

捂腰腹下肢不麻木

第三個需要保暖的地方就是腰腹,這是因為人的陽氣以腎為本,腎居於我們的腰腹部,那麼一旦有風寒侵入人體,腎中的陽氣就會被困於下部,我們腰部以下的循環就會受到影響,這個時候,就容易出現下肢麻木,疼痛、腰膝酸軟等問題。

捂小腿腦袋不痛苦

最後需要保暖的地方是我們的小腿,尤其是小腿外側,這裡也是保護陽氣的地方,有些人在寒冷的天氣里會出現頭痛等癥狀,正如老話所講「寒從腳起」所以「春捂」宜下厚上薄。

飲食要清淡平補

成都中醫藥大學蒲昭和:在飲食上,主要應重視如下幾個方面。

飲食「清補平淡」

此時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可以增強體質抵禦病菌的侵襲。宜多吃的食物包括:瘦肉、雞肉、雞蛋、春筍、菠菜、芹菜、牛奶等。初春肝氣盛易傷脾,適量多吃大棗、山藥等甜食可以養脾,最好做些大棗粥、山藥粥等食用。

宜多吃時令野菜

驚蟄後野菜多,如薺菜、苦菜、馬頭蘭等,可適當多吃。野菜大多營養豐富,還富含維生素C及有助防病的活性成分。適當多吃,有助增強人體免疫力,還能抵禦病菌的侵害。

晨起一杯水

初春也是容易「上火」的季節,如遇上少雨乾旱,體質更易偏燥。此時最好能晨起一杯水。飲水可幫助排除毒素,還能維持皮膚、黏膜的完整性,構成抵禦感染的屏障。喝水首選白開水,晨起空腹喝點蜂蜜水也不錯,可以幫助排便,清除廢物。另外,像綠茶、玫瑰花茶、菊花茶等清肝飲品,可以去火、清脂,也可酌情多喝一些。

多吃點梨

驚蟄乍暖還寒,時而也較乾燥,人常有口乾舌燥之感。我國民間有「驚蟄吃梨」的習俗。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梨的吃法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等。但梨子偏寒,老人一次別食用過多,否則反傷脾胃。如脾胃虛寒及血糖偏高之人,則要少吃生梨。如咳嗽,也可選食蓮子、枇杷、羅漢果等以緩解癥狀。

常吃點抑菌食品

初春,流感、腦炎、腸炎傳染病較多,宜常吃點清熱解毒的「抗菌」食品。比如,大蒜、大蔥、馬齒莧、蒲公英、蜂蜜、綠茶、香菇等,它們大多享有「天然抗生素」之美譽。也可生吃荸薺或用荸薺絞汁漱喉,對防治咽喉腫疼、流腦有效。

養腎疏肝健脾胃水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脾胃病專家劉萬里副主任中醫師:應順乎陽氣的升發、萬物始生的特點,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氣血也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

補腎水:暖暖腰部

驚蟄,該注重腎水的調養。腰為腎之府,先將兩手對搓至手心熱後,分別放在腰部兩側,手掌貼著皮膚,上下按摩腰部,直到有溫熱感為止,每次約200下左右。呼氣時,加做縮肛運動,吸氣時放鬆。建議常按摩兩處有益健康:

養脾胃:揉「足三里」

說,養胃可揉揉足三里穴(關節外側向下量4橫指)。按揉時小腿略向前伸,使腿與凳保持約120度,食指按放在足三里穴上,移放中指在上面加壓,兩指一併用力,按揉足三里穴,做1分鐘。

疏肝氣:推搓兩肋

肝氣鬱結時候。怎麼辦呢?試試疏肝的運動——推搓兩肋法。即雙手按腋下,順肋骨間隙推搓至胸前兩手接觸時返回,來回推搓30次。以雙肋部位有溫熱感為佳。

小貼士

早春來得早 運氣養生好

今年春的氣息來得早,中醫五運六氣理論描述這一時段的特點是「氣乃大溫,草乃早榮」。其次,氣候變化較大,還容易出現所謂過山車式的氣溫變化,近日,南方地區雷電、大風、冰雹、短時強降水輪番登場,已然印證《黃帝內經》所描述的「若寒淫所勝,則寒氣反至,水且冰」「運火炎烈,雨暴乃雹」記載。

起居運動宜加調攝

今年春天這樣的氣候條件也容易出現一些傳染病,所謂「民乃厲,溫病乃作」。針對網上流傳的三月份流感會再次變異侵襲,大家也不必恐慌,中醫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做好自我體質的顧護,也就可以了。

具體的養生原則還是要按照《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所說:「春三月,……應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此外還有以下需要注意:

夜卧早起應春氣 春天應該早起,順應生髮之氣。或配合晨練,或開窗通風,或親自下廚準備一頓簡約而營養豐富的早餐,一天都會神清氣爽。

調暢情志以養肝

春天在五行屬木,在人體應肝,應保持心情愉悅,避免生氣或發怒,影響肝的疏泄功能,引起肝氣鬱結。

? 避免久視以護眼肝開竅於目,應避免久視傷目又傷肝,對電腦、手機、平板等使用應注意時間控制,間斷休息,尤其是現在可謂是手機不離手,上床後還在刷微信朋友圈,在較暗的光線條件下用手機對眼的損傷更大,別讓手機偷走了你的健康。

? 勤加衣物防春寒古人養生所論「三寒兩倒七分飽」中就著重提到了防倒春寒,另外,春天多風邪,「風者,百病之長也」,常言道「春季避風如避箭」,應當遵循「春捂」的原則,衣物添加要及時。

? 適當運動增活力《尚書·天傳》說:「東方為春,春者出也,萬物之所出也」,經過一個冬天的蟄伏,該出來伸伸腿、扭扭腰,以增活力,更可以提高免疫力,對於運動還是推薦散步、太極、八段錦等有氧運動。

? 短時午休祛春困春天人容易感到莫名的困,啥事沒做卻感覺累,甚至白天打瞌睡。緩解「春困」的一個方法是中午11點到下午1點這個時段要小憩會,打個盹,時間不宜過長,30分鐘以內即可。

酌飲花茶保康健

春飲花茶有益健康,對於花茶的選擇,女性可喝點玫瑰枸杞茶;容易上火的人可以喝點野菊花枸杞茶;血壓高的可以喝點野菊花羅布麻葉茶。

適當吃應時蔬菜

中醫認為,飲食調節應隨四季氣候不同而變。春季陽氣升發,人體陽氣亦隨之升發,同氣相求,此時,應適宜進食蔥、蒜、芫荽、豆豉等,同時這些食物對於風寒感冒還有治療作用。

民間有「正月蔥,二月韭,……」之說法。初春韭菜一束金,韭菜,辛、溫,入肝、脾、腎、胃經,有溫補腎陽、固精止遺、行氣活血、溫中開胃之功。

韭菜含有較多的纖維素,又增進腸蠕動,促進排便,對便秘有較好的治療作用。韭菜可以清炒,也可以炒雞蛋,炒豆芽等,還可以做餡包餃子,又如韭菜炒青椒,味道很不錯。

另外,薺菜具有清熱解毒、健脾明目、降壓降脂等功效。薺菜還含豐富的維生素C和胡蘿蔔素,有助於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還能抗病毒,對於流感還有治療作用。薺菜可以清炒、可以做餡來包餃子、熬粥,味道都不錯。

還有一樣菜叫「佛耳草」,又名「清明菜」,具有止咳平喘功效,尤其對久嗽不愈有很好療效。佛耳草可以涼拌,也可以清炒,還可以做糰子吃,江南地區清明吃的青團,就是用佛耳草汁上色的。

最後,從五運六氣發病上看,今年上半年容易出現心腦血管疾病,可以適當食用芹菜。芹菜性涼味甘,歸肝、肺、胃經,具有平肝清熱、潤肺止咳、除煩消腫、降壓健腦等功效。芹菜可清炒,也可炒肉片。

(人民健康網綜合健康時報、中國中醫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網健康 的精彩文章:

這些讓你健康減分的小事,總有一件坑過你
廚房必備三把刀!你知道都有哪三把嗎?

TAG:人民網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