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代帝王楊廣真的那麼昏庸不堪嗎?他就這樣隕落了!

一代帝王楊廣真的那麼昏庸不堪嗎?他就這樣隕落了!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

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春江花月夜》

單看這首詩歌,詞語麗而不艷,柔而不淫,給我們描繪的是一副水波激蕩、星月交輝的美麗景象,而本詩作者,他的詩風對後代詩人也產生了許多積極影響,他的詩中佳句,常成為後世詩人模仿。詩人,正是中國歷史上褒貶不一、爭議極大的大一統帝王—隋煬帝楊廣。

一、青年楊廣

1、569年,北周大興(今西安),北周外戚楊堅誕下了次子,取名楊廣,史書稱:上美姿儀,少敏慧。高祖及後於諸子中,特所鍾愛。上好學,善屬文,沈深嚴重,朝野屬望」。在中國史書上明確記載皇帝外貌俊美的屈指可數。

2、581年,隋朝開皇元年,楊堅稱帝,楊廣被封為晉王、并州總管,年12歲。

3、588年冬,十九歲的楊廣統帥51萬隋軍南下攻滅陳朝(前線指揮是名將賀若弼和韓擒虎),,完成全國統一。封存府庫,秋毫無犯,天下皆稱廣以為賢。班師後,楊廣晉封太尉。

4、590年,他奉命赴江南任揚州總管,與楊素一起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亂,學江南方言,娶江南女子,親近重用江南士人,極大的緩和了南方對隋朝的怨恨。江南帶給他的美好印象,也讓他後來在內外交困、心灰意冷的時候,選擇重新回到這裡直到生命結束。

5、600年,隋文帝廢黜長子楊勇,立次子晉王楊廣為皇太子。

6、600年,突厥進犯,楊廣率軍出靈武。

二、開創大業

1、604年,楊廣即位,改元大業。逼迫廢太子楊勇自盡,軟禁蜀王楊秀,鎮壓漢王楊諒叛亂並幽禁至死。誅殺宗師親王,處死隋朝功臣賀若弼 高熲等。

2、605年,營建東都洛陽,規模宏大,布局有序,

3、開鑿隋朝大運河,南起杭州,北達北京,全長2700公里,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在中國的歷史上產生過巨大的作用,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

4、開創科舉制,採取分科考試選拔人才的方法,削弱世家大族特權,選拔底層優秀人才,科舉制沿用至清朝光緒年間(1905),影響中國一千多年,對中國歷史的進程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5、重用南方官員,試圖打破關隴貴族對官場的壟斷。同時興辦學校,保存圖書。

6、607年,楊廣頒《大業律》 ,改革了《開皇律》中比較嚴酷的規定,而後來的《唐律》就是依照著《開皇律》與《大業律》修訂的。(《唐律》是傳世的中國古代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法典。它對亞洲許多國家產生過顯著影響。)

三、征戰四方

1、605年,攻佔城。同時征討契丹,

2、607年起—610年,派軍前往攻打流求,擊殺其主歡斯渴刺兜,俘男女數千人而去。

3、和新羅、倭國(日本)、赤土國(馬來半島)遣使交往頻繁,

4、609年,他親征平定吐谷渾,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同時西巡張掖,開疆拓土,暢通絲路,威震西域。(西巡路途遭遇到暴風雪的襲擊,文武官員遭受飢餒、濕冷,士兵凍死大半,馬驢損失十分之八九,在封建時代,中國皇帝抵達到西北這麼遠的地方,只有楊廣一人)

5、612-614年,三征高句麗。

8、615年,楊廣北巡長城,被始畢可汗圍困在雁門。

四、身死國滅

1、611年,王薄率領民眾在山東起義,隋末民變終於爆發

2、616年7月,楊廣從洛陽去江都

3、617年3月,李淵(李淵的母親是楊廣母親獨孤皇后的姐姐,也就是說 李淵是比楊廣大三歲的表哥)在晉陽起兵,同年十一月攻入長安,擁立楊侑為皇帝,遙尊楊廣為太上皇

4、618年3月,楊廣見天下大亂,已心灰意冷,無心回北方,命修治丹陽宮(今南京),準備遷居那裡

5、618年3月,驍果禁衛軍首領們推選宇文化及為首,發動兵變,楊廣被逮獲,欲飲毒酒自盡,叛軍不許,縊弒,時年四十九歲

6、619.5.23日,王世充廢隋哀帝,兩個月後弒之,隋朝滅亡。

古代《謚法》說,「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逆天虐民曰煬,好大殆政曰煬,薄情寡義曰煬,離德荒國曰煬 。「即遠離人民,不尊重禮法,好大喜功,薄情寡義,無德,治國不得力之意。歷史經過了無數次修改後,現代人談起隋煬帝楊廣,第一印象可能就是暴虐、荒淫無度、昏君帝王。而實際上,楊廣戰略眼光極其精準,比如高句麗,對中原王朝的威脅巨大,不僅是楊廣鐵了心要消滅,後世的李世民多次進攻,直到668年,唐高宗李治時期才徹底滅亡高句麗。

可能是他得來的太容易,所以絲毫不懂得珍惜和剋制。皇親國戚的出身,九五之尊的身份。導致他自尊心極強,視人民如草芥,在後來叛亂四起的時候已經不願意去面對,甚至不思北歸,想定居江南,這也暴露了他內心脆弱的一面。

事實上,楊廣的每一個為政舉措,都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後代帝王只要做成了一件事,都足以流傳後世,而他想的是一個人把所有事情全部做完,結果就是國內民力疲乏最終民變四起內外交困。他留下的大運河和科舉制,澤披萬世。其罪也彰,其功也卓,弊在當代,利在千秋、

《劍橋中國隋唐史》:對這個歷史上稱為隋煬帝的人的性格刻畫是非常困難的,除了一些模糊的感覺外,人們不能期望在集中把他說成是古典『末代昏君』的大量被篡改的歷史和傳奇後面,對此人的實際情況有更多的了解。歷史文獻把文帝的謹慎節儉與煬帝的放蕩揮霍進行對比,但從下面建設東都和完成運河體系這一節可以看出,這種鮮明的對比過分誇大了。民間文學把煬帝描繪成荒淫無度的人——以各種異想天開的方式沉迷於女色。但人們會發現,即使懷有敵意的修史者也不能掩蓋這一事實,即他的正妻,一個聰慧和有教養的婦女,從未遭到他的冷落而被宮內其他寵妃代替,她始終被尊重,而且顯然受到寵愛。隋煬帝畢竟是一位美好事物的鑒賞家、一位有成就的詩人和獨具風格的散文家,他可能有點像政治美學家,這種人的特點可用以下的語言來表達:的確,自欺欺人也許是一個規律,因為帶有強烈的藝術成分的政治個性具有一種炫耀性的想像力,它能使其個人的歷史具有戲劇性,並使一切現實服從野心勃勃的計劃。

在中國的帝王中,他絕不是最壞的,從他當時的背景看,他並不比其他皇帝更加暴虐。他很有才能,很適合鞏固他父親開創的偉業,而他在開始執政時也確有此雄心。(年號大業)

這個少年聰慧,天賦異稟,曾經開創中國古代最輝煌燦爛時代,本該是中國古代史上最偉大之一的帝王,死後連個像樣的棺材也沒有用上,由蕭後和宮人拆床板做了一個小棺材,偷偷地葬在江都宮的流珠堂下。不得不讓人感嘆命運的殘酷。

唐朝平定江南後,於貞觀五年(631年),以帝禮改葬於雷塘。

畢竟,血濃於水。

也有人這樣評價,十四個皇帝歷時百多年也完成不了這一個皇帝14年做的惠民及歷史進步的大事。"勿使子孫憂"是他建立大業的宗旨。做了皇帝的人,還會不認自己的兒女?因為他本就沒有什麼女人,兒女也稀落?唯一一個文治武功都立於當代巔峰的君主,長子長女都非常優秀,可惜了…如果果真兒女眾多,又怎會落得江山易主?太子早逝最痛心,廣死後,幾個優秀的孫子才十四五歲,才是隋滅的根本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木易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木易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