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農民皇帝朱元璋:為何不能杯酒釋兵權?

農民皇帝朱元璋:為何不能杯酒釋兵權?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從農民當上皇帝的人。朱元璋登基時已經40歲,到了完全平定天下時,就已經是60歲了。令人奇怪的是,他既是農民出身,又曾是佛教徒,為何他要對跟著自己打天下的兄弟們痛下殺手呢?為何不能像唐太宗那樣,把功臣們封官加爵;為何不能像宋太祖那樣,來個杯酒釋兵權?

唐太宗

眾所周知,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的時候,年僅28歲,屬於青壯年行列。而宋太祖登基時雖然已經是中老年了,但是他的兩個弟弟仍然年富力強(宋太宗小他12歲)。總之,唐太宗和宋太祖都能夠憑藉年齡優勢,鎮得住這幫一起打天下的功臣。

宋太祖

反觀朱元璋,他平定江南登基之時,已經39歲;但是北方元朝的力量仍然很強大,於是朱元璋不得不8次北伐,到北伐完全成功時已經60歲了。這時,他手下的功臣年齡幾乎都比他小。他在位時,這些年輕的將軍們尚且有些乖張跋扈的舉動,要是他駕崩之後,太子(20歲)很有可能無法鎮壓。於是,朱元璋不顧舊情,對當初追隨他打天下的兄弟們,一共來了4次清洗,幾乎每一次都牽連萬人。這一切的原因,只是因為「主少國疑」這四個字。意思是說,皇帝年齡小,大臣就不容易老實,國家因此也就不容易安定。

權傾朝野的胡惟庸

前三次分別是洪武十三年(1380年)的「胡惟庸案」,洪武十五年(1382年)的「空印案」,洪武十八年(1385年)的「郭桓案」。而第四次清洗,則是間隔長達九年之後的洪武二十六年,這是為何呢?

這是因為,前三次對功臣的大規模清洗,能夠為年輕的太子朱標掃清執政障礙:三次大案之後,必然會空缺出大量官位,而太子就可以藉此來扶植、培養自己的人馬班子,不擔心老臣的阻礙。

但是,天有不測風雲,太子死在了朱元璋之前,而皇太孫朱允炆成為了朱元璋的接班人。無奈之下,朱元璋又再一次發動了對功臣、老臣的清洗,製造了「藍玉案」,想要為孫子掃平道路。這次對功臣的屠殺,與上一次已經間隔了七年。

皇太孫朱允炆

顯然,朱元璋誅殺功臣的核心原因,是擔心主少國疑情況下,繼任者對老臣的無法掌控,所謂的將軍跋扈、功高震主只是表面原因而已。從歷史角度來看,朱元璋屠殺功臣明顯不是仁君的舉動;但是,從另一個角度出發,朱元璋為了自己的兒子、孫子能夠平穩掌權,又不得不付出太多。朱元璋既是皇帝,也是父親,不管自己的兒子如何軟弱、資質平平,他都想自己的兒子能過得更好,這和千千萬萬普普通通的父母是一樣的。

那麼,朱元璋大肆誅殺功臣,為何沒有激起大規模兵變或者說農民起義呢?首先,當然是朱元璋的威望和手段使然,許多將領和百姓不敢反抗;其次,是朱元璋在誅殺功臣的過程中,沒有嚴重危害到作為社會基礎的民眾,故而老百姓也就不願反;最後,由於經濟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築,朱元璋本身對農業、農業的重視程度很高,甚至還親自絕食去求雨,所以即便有反叛心思的功臣,也不能發動手下的兵員。不能反、不敢反、不願反,使得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四次大清洗都沒有引發大規模動蕩,的確為接班人的執政掃清了障礙。不過令朱元璋萬萬沒想到的是,來自皇室內部的四子朱棣,卻乘勢做大,取代了朱允炆,這就是人算不如天算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萬個為什麼 的精彩文章:

清朝晚期的陝甘回變是怎麼回事?

TAG:百萬個為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