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認知原理 類比學習原理

認知原理 類比學習原理

每當理智缺乏可靠論證的思路時,類比這個方法往往指引我們前進。

———康德

類比是一種推理形式,由兩個對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質,推斷它們在其他性質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種推理形式。

類比也常常是產生「融會貫通」的手段。 這裡涉及到一個特別重要的學習技巧:

學會任何一個概念、方法論之後,都要問自己:這個道理還能用在什麼地方?

類比學習

概念:為了向對方解釋清楚未知的 X …… (或者為了理解尚處於未知的 X……) 去找一個與 X 類似的、但是對方肯定已經理解的 A 說清楚它們之間的關係:X ≈ A 把 A (或 A 與 X 相似的地方) 解釋清楚…… 於是 X 不言自明……

簡單來說,類比需要滿足以下3點要求:

1.a和b的相似程度

2.相似特徵

3.特徵和結論的相關性

比如說:

教育就像一副眼鏡。戴上眼鏡之前和之後,我們看到的其實是同樣的世界;但帶上眼鏡之後,我們就能看得更清楚。

教育也一樣,受教育之前與之後,我們身處的其實是同樣的世界;可受教育之後,我們就能看得更清楚,想得更明白,選擇得更有效,行動起來更有收穫。

如何進行類比學習

類比推理是一種或然性推理,前提真結論未必就真。要提高類比結論的可靠程度,就要儘可能地確認對象間的相同點。相同點越多,結論的可靠性程度就越大,因為對象間的相同點越多,二者的關聯度就會越大,結論就可能越可靠。反之,結論的可靠性程度就會越小。

首先要有足夠的知識、信息儲備,才能在理解新事物的時候找到真正合適的、最恰當的那個「參照物」。

之所以能找到最恰當的,不僅僅是找到最「像」的那個,還要仔細搞清楚「不像」的地方究竟有哪些,以免在傳遞信息的時候出現偏差……

還有個需要特別注意、甚至應該刻意牢記的是:

1.類比的邏輯重點是「像」而不是「是」;

2.「≈」 並非 「=」 或者 「≡」

案例

01

案例1

上學時,生物老師經常把細胞與棒球場聯繫在一起。

將細胞膜類比為棒球場的安檢。

將細胞核類比為球隊經理,因為細胞核和球隊經理一樣,操控全局、至關重要;

賽事播報員匯總信息、傳遞信息,核糖體就像播報員一樣統籌信息、製造蛋白質。

當球員受傷時,教練要告知公眾,並且要力保球員免受謠言的影響。核膜的工作如同教練,為細胞核屏蔽外來的負面影響。

02

案例2

法拉第了解到奧斯特發現電流能產生磁場後,就委自然地進行了逆向思考和類比推理:既然磁鐵能使附近的鐵塊感應磁化,靜止電荷可以使附近導體感應出電荷,那麼電流也應該使附近的線圈中感應出電流。

於是他在日記中寫下一 個光輝的思想:「轉磁為電。」

他通過10年的探索、研究、實驗,終於發現磁場中獲得電流的方法,使電磁學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

麥克斯韋不僅注意到物理現象、定律之間以及物理現象、定律與其他事物之間的局部相似性,而且考慮到數學形式的類比,創造性地建立了電磁學方程,建立了完整的電磁場理論。

03

案例3

把五隻猴子關在一個籠子里,籠子頂上掛著一串香蕉。實驗人員準備了冰水,一旦有猴子碰到香蕉,馬上就會有冰水澆向所有猴子。

首先有隻猴子想去拿香蕉,導致所有猴子都被冰水澆,之後每隻猴子經歷過幾次同樣的嘗試後,發現莫不如此。於是,猴子們不再試圖去拿香蕉了。

然後,實驗人員把其中的一隻猴子換出,換進一隻新猴子。這隻新猴子看到香蕉,自然馬上想要去拿。結果還沒等澆水,其他四隻猴子就對那隻新來的猴子一頓暴打。新猴子挨了幾次打之後,也不再試圖去拿香蕉了——怕挨打。

如此,實驗人員再把第一次實驗中留下的四隻猴子中的一隻換出,換進另一隻新猴子。這隻新猴子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想要去拿,當然,一切如前,等待它的是其他四隻猴子的一頓暴打。最後,這隻新來的猴子也不敢去碰香蕉了。

一段時間後,最初的五隻猴子都被換走了,剩下的五隻猴子並不知道冰水的存在,它們只知道一件事情——誰要敢碰那串香蕉,就要遭到一頓暴打。後來慢慢的一隻一隻的,所有的舊猴子都換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動那香蕉 但是他們都不知道為什麽,只知道去動香蕉會被猴扁 ,

這就是道德的起源。

道德起源的生理前提:從達爾文進化論說起,合群性動物通過優勝劣汰選擇而留下來幾率更大。

道德起源的心理動因:畏懼自然,對自然地恐懼和憂慮,延伸至圖騰崇拜,圖騰崇拜進一步強化了個體與個體之間的聯繫。

結語

總之,你一定要找到一個更恰當、更準確的類比來強化那些你覺得難以記憶和理解的概念。類比是很影響思維的。

因此在面對新事物的時候,要暫時先克制尋找類比的衝動。

下面給出我的建議:

1.重視你腦海中出現的第一個類比,多想幾個「不太完美」的類比。

2.學習一段時間過後,再返折回來查看自己所用類比中不恰當的地方,不斷修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認知學習再學習 的精彩文章:

TAG:認知學習再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