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

孔子曾經提出自己的「君子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大意是君子有三件事情要警惕:年輕時,精力不穩定,要警惕貪戀女色;到了壯年階段,血氣正旺,要警惕爭強好鬥;到了老年時,精力衰退,要警惕保守與貪婪。

人在少年的時候,很容易衝動,這個日時候我們尤其要注意不能因男女關係而玩物喪志,或因感情的變故而導致人生走向不穩定。有不少青少年,因為談朋友而誤了學業,更有甚者為了爭奪一個異性朋友而做出傷害他人的舉動,想不開的時候,甚至會跳樓殺。所以,在這個時期要慎重處理感情問題,切忌因色生事、情關難過。

人在中年,血氣方剛,事業、家庭都很穩定。個人為了突破事業上的瓶頸,定會與人「大打出手」,所以孔子說「戒之在斗」。與他人斗的結果很可能是兩強相爭兩敗俱傷,此時既已家業有成,當靜享人生樂趣,以一顆平和之心來看世相萬千。

老人多半性情溫和,如羅素所說,湍急的河流衝過山巒,終於匯人大海的時候,表現出來的就是一種平緩和遼闊。在這個時候,人要正確對待得到的東西。

其實,仔細想來,孔子的這番話歸根結底說的都是一個道理,即人在不同的年齡段要戒除不同的玩性。少年時不可玩弄身體和感情,中年時忌諱玩弄權術和爭鬥;老年時亦不可玩弄悠閑和自己的所得。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出自於古代經典著作《尚書?旅獒》。說是大約三千多年前,周武王消滅了商紂王之後,威德廣播四海。當時有人進貢了一頭犬,威猛善斗,與當時中原的犬大不相同。武王很喜好它。這件事被太保召公奭看在眼裡。退朝以後,他

寫了一篇《旅獒》呈現給周武王,文中說:「德盛不狎侮;狎侮君子,罔以盡人心;狎侮小人,罔以盡其力…玩人喪德,玩物喪志。」武王讀了《旅獒》,想到商朝滅亡的教訓,覺得召公奭的勸告很有益,於是就把所收貢品分賜給諸侯和有功之臣,自己則兢兢業業地致力於國家的治理。武王之時,國泰民安。

玩物喪志,這是古人傳承下來的諄諄教海。然而,在當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對於每個年齡段的人來說,可玩的東西實在太多了。適度的玩自然是放鬆,但是如若沉迷其中不可自拔,不僅是對自身身體的摧殘,更是對心智的一種侵蝕。長此以往,終會走

向自我毀滅的深淵。

春秋時期,衛國的第十四代君主衛懿公特別喜歡鶴,整天與鶴為伴,如痴如迷。為此他時常不理朝政,更不說明察暗訪體恤民情了。更有甚者,他還讓鶴乘高級豪華的車子,待遇頗高。為此,國庫不堪重負,大臣不滿,百姓也是怨聲載道。

終於,在公元前659年,北狄部落侵入衛國國境,當衛懿公命令軍隊前去戰場場的時候,沒有人聽他的,並且都氣憤地說:「你的鶴享有那麼很高的地位和待遇,肯定是無所不能的,你讓它去打仗吧!」懿公見無人聽其差遣,只好親自帶兵出征征,無奈軍心不齊,衛懿公一戰即死。為此,古人有詩云:

曾聞古訓戒禽荒,一鶴誰知便喪邦。

滎澤當時遍磷火,可能騎鶴返仙鄉?

衛懿公沉迷於玩鶴的心魔中,不僅讓自己喪失了治國的契機,也讓他的整個國家都陷人了不求進取的態勢中,最終他玩掉了整個國家和自己的性命。

我們必須時刻警醒醒「玩人喪德,玩物喪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泰格瓦 的精彩文章:

TAG:泰格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