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3.15,《藝術市場》聚焦造假

3.15,《藝術市場》聚焦造假

儘管藝術品造假在古今中外都是行業痼疾,也是業內習以為常的「潛規則」。然而,2017年時常曝出的藝術品及拍賣詐騙案以及2018年1月讓業內震驚的貴州遵義特大制販假冒名家書畫作品案,讓這一話題備受媒體矚目。

在3·15到來之際,本刊聚焦藝術品造假、銷假、打假等環節,通過深入調查後發現,近些年的藝術品造假泛濫成災之嚴重遠勝以往,瓷玉、書畫、青銅、木器等門類贗品層出,且技術升級、產業運作、集團經營、規模製造成為藝術品造假新的特徵。若長此以往,中國藝術品市場受其困擾,還將付出慘痛代價。

瓷器造假是中國藝術收藏界一個歷史悠久,普遍存在但又公認無法徹底杜絕的現象。明代仿古瓷的生產初步形成規模,清代康雍乾時期、光緒年間和後來的民國時期以及20世紀80年代至今是仿古瓷生產的三個高潮。而瓷器造假髮展至今,更是花樣繁多,開始藉助高科技進行造假,迷惑投資收藏者,常常令藏家打眼。

景德鎮,仿古瓷的重災區

仿古瓷產業是一個傳統產業,它主要萌芽於兩宋,有的是各地區窯口之間互相仿造,有的是仿先秦、秦漢的古銅器造型。而真正意義上的仿古瓷器形成於元代,成熟於明代,繁榮於清代前期,衰落於清代後期。明代景德鎮瓷業大興,由中央政府創辦御窯廠,彙集了全國各地的能工巧匠,製作出了精美的官窯瓷器。至明晚期開始出現仿造本朝或前朝瓷器產品的熱潮,仿古名家輩出,其不僅仿製宋代五大名窯,連永宣青花、成化鬥彩等前朝名品也一一仿製。清代景德鎮在督陶官唐英在任時期,仿古創新出50餘個瓷器品種。

清末民初,中外藏家對於古瓷的需求量大增,因而仿古瓷業更加興盛,上至漢陶、唐三彩、宋代諸名窯,下至明清官窯器、德化窯白瓷、山西琺華器,幾乎無不仿製,但也有少量傳世名品在這一時期沒有仿製現象出現。直到當代,受市場經濟影響,文物市場收藏熱度急劇升高,大量仿品紛紛湧入市場。

記者從景德鎮國際陶瓷文化交流中心研究員、會長黃雲鵬口中得知,從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景德鎮仿古瓷業如火如荼。在當時,仿古瓷製作是正常有序、規規矩矩的,屬景德鎮瓷業生產的開發項目,其產品也帶來了一定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1968年,仿古瓷年銷售額約10萬元人民幣。第二年,陶瓷館內自建了仿古瓷小作坊,專職人員7人左右,由於大家的努力,仿古瓷質量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越來越大。1985年,景德鎮市第一家民營『景德鎮市仿古瓷廠』成立,主要仿元青花和明永宣官窯青花,質量穩定後,又增仿了清康雍乾官窯青花。當時還處於物以稀為貴的階段,生意不錯。」

黃雲鵬

市場需求是企業發展的引擎,由於仿古瓷有市場,1986年的景德鎮全市新辦起十幾家仿古瓷小作坊,三四年後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至上千家;1993年步入高潮,形成了一個強大的民營仿古瓷產業集群和市場集散地,個體瓷業蓬勃興起,但多為家庭式作坊,幾人到十幾人的為多數,20人以上的較少,主要分布在樊家井、筲箕塢、羅家塢、里村等地,大多是前店後廠式的產銷格局。後又湧現出佳洋陶瓷等一些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國家博物館等定點生產高仿、精仿古瓷的生產企業。據有關資料記載,1995年左右,景德鎮仿古瓷作坊逾2000家,其中仿元青花、釉里紅古瓷的作坊約佔半數。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

佳士得(倫敦)2.3億元成交

「這段時間,來自福建莆田籍的港澳商人蜂擁而至,穿街走巷,到處收貨,銷到我國港澳台地區,東南亞國家及日本。1998年左右,經銷商從港澳台地區轉到江西撫州地區,他們走遍全國各地的古玩市場,用各種手段推銷景德鎮仿古瓷;其中,元青花是主要商品。2005年後,由於低檔仿古瓷泛濫,加上仿古瓷做舊的贗品越來越被市場識破,使景德鎮許多低檔的仿古瓷作坊倒閉,仿古瓷又重新步入以質量求生存,以品牌求發展的道路。」黃雲鵬如是說。

瓷器造假的那些「門道」

陶瓷高仿與造假的手法自古以來都大同小異,水平也同樣高低不等。幾乎歷史上各個著名的窯口瓷器都有高仿和造假,但高仿與造假有區別:高仿不等於造假,造假包含高仿。歷史上許多朝代出現政府統一的高仿行為,這批高仿品在當時就具備了很高的藝術水平,且動機主要來源於對前世或古代藝術的真實崇拜。造假及造假性質的高仿則是為了牟利,通過各種手法以假亂真。

綜合來看,瓷器仿品以中低檔為多,幾可亂真者極少。黃雲鵬說:「低檔仿品臆造器型、瞎拼紋樣,泥、釉、料等特徵不講究,基本是現代工藝仿製,與真品相差甚遠。據業內人士透露,有少數仿製高手,不局限於藍本,抓住某時代瓷器胎、釉、料、器型、畫技、畫意、燒制工藝等基本特徵來高仿,仿成後做舊,幾乎達到與真品無二的質量,這種仿品在行里叫做『殺豬貨』,即作為真品賣給購買者,蒙過去就叫『殺豬』,獲取暴利。」

「真正的古瓷都有出土痕和傳世痕。」故宮博物院陶瓷組原組長葉佩蘭介紹,一些造假者為了仿製傳世痕,會用化學方法做舊,真正古瓷的傳世痕,如果用放大鏡看是不規則亂麻狀,而很多物理做舊的仿瓷,可以看到規則的順時針痕迹。葉佩蘭說:「瓷器經過燒制以後,通過目測能感覺出釉面的表面有一層明亮的表光,也稱為『浮光、火光、賊光』,有些造假者就在這上面下功夫,用化學方法去除『賊光』,使器物表面看起來斑駁陸離,但將器物用鼻子嗅一嗅,可聞到有酸鹼的異常氣味,而如果用物理方式處理的器物,則要注意一些罅隙間是否有異常。」

葉佩蘭

現代仿品為了能使釉面柔和、不刺目,通常使用某些方法對釉面做舊去光。做舊的方法主要有兩種:

一種是拋光打磨法,又分為手工拋光和機械拋光,手工拋光使用綢布或牛皮蘸取磨膏,在新仿器釉面拋打,然後用汽油和乙醇分別清洗拋光部位,必要時再上點石蠟或川蠟,並用綢布反覆進行拋打,拋出的光澤比較柔潤,機械拋光不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還能提高工作質量,有較好的釉質感覺。但拋光後的器物用放大鏡觀察釉面,會發現上面有無數細如牛毛的磨痕,細看會發現磨痕是一片片有規律的紋路。而古瓷器表面原有的舊磨痕縱橫交錯,粗細深淺不一。

另一種方法是用化學試劑浸泡,造成釉面腐蝕,使釉面黯淡,出現渾濁感,從而消去火光。這種手法的弊病在於酸對釉面腐蝕過於強烈,使釉色失透,光澤過於黯淡,甚至呈乳濁狀。與歲月積累而自然形成的光感有天壤之別。放大鏡下可發現無數個酸腐蝕的小坑。

明宣德 青花海水雙龍紋內暗花龍紋高足碗

隨著科技的進步,仿古瓷器做舊手段也日新月異,當今一些比較高級的仿古瓷,在入窯燒制前就在釉內加入某些化學元素,使得燒成後的瓷器釉面無論光亮或是不同時代釉下的呈色都可實現,但仍無法體現出時光賦予它的溫潤如玉感。

此外,還有仿瓷採用「移花接木」的手段,通過粘貼、鑲嵌和挪移的方法,把一些舊的、殘破瓷器上的部件、皮殼粘貼到新的文物上面。業內資深藏家梁先生告訴記者:「這樣的瓷器鑒定,就要多方面去考察,現在的古玩收藏者鑒定水平都比較高,『半真半假』的情況讓不少古玩收藏者中招。」梁先生拿出兩件收藏品,其中一件名為「清光緒青花龍紋小畫缸」,其底部泥胎以及「大清光緒年制」的落款均為真品,是古瓷碎片,而其餘部分均為偽造,這件偽造品的成本在1000元至1500元之間,但能輕易賣出2萬元至3萬元的高價。「民間存在巨量的光緒年間真品古瓷器殘片,所以造假者特別喜歡用移花接木的辦法出售這類瓷器,受騙者也最多。」梁先生說,還有的不法瓷器商人專門到窯廠去訂購燒壞的瓷器,再砸碎出售。整器低價批發回來,再按片定價賣出。

如何辨偽和防範?

歷朝歷代所制瓷器產品在胎、釉、造型、紋飾等方面都有其獨特特點,從傳世品看,仿品也是有規律可尋。陶瓷辨偽的主要內容是判窯口、斷時代、辨真偽、評優劣;其中,辨真偽是最重要的一項,也是進行古陶瓷研究的前提。而對於仿品,人們最希望了解的是為什麼說它是仿品,或者說從哪些方面能看出它是一件仿品。

要回答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是找到所仿的母器,即真品。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黃衛文告訴記者,將真品和仿品放在一起對比觀察,二者的區別即可一目了然。「因受工藝條件及文化習俗的限制,各個時期的仿古瓷都有其共性,如果每一時期仿古瓷中的典型製品都能找到其所仿藍本。經過對比分析,找出其規律,在鑒定古瓷的實際工作中就可以觸類旁通。要想準確掌握古瓷器釉光就需要我們在日常學習中多看、多比較。」

清雍正 粉青釉貼花雙龍盤口尊

明 龍泉青瓷玉壺春瓶

一、通過釉面的判斷來區別新老瓷器

葉佩蘭表示,瓷器表面的釉面光滑、光亮,通過對釉面光亮程度的判斷是目測鑒定的重要方法之一。一件新出窯的瓷器、整器各方面都表現出一種全新的狀態,釉面凈明新亮,受光線折射後,釉層內的礦物質顆粒年輕活躍,通過釉面反射出來的光波強烈耀眼、漂浮遊離,其活力能量強度都處在最高狀態。隨著年代的延長,釉中的各種礦物質接受自然界中的物理、化學作用後,逐年地氧化、老化,其活力能量強度也逐年減弱,釉層開始老化、變舊,釉面開始逐漸地熟舊溫潤,呈現出一種玉質感。這種現象,年代越久遠,變化越明顯。這種規律的光感變化為鑒定提供了可靠的理論和實踐依據。

此外,瓷器在燒制過程中,由於受到窯溫變化以及胎、釉原料等方面的影響,釉面通常會出現一些小的瑕疵,如氣泡、棕眼、縮釉、炸紋等。瓷器出窯後,在長期的使用和把玩過程中,釉面又極易產生一些人為損傷,如劃傷、磕傷等。這些小瑕疵在不同時代、不同器物的表面出現,形成了一些器物獨有的時代特徵。造假者為了仿製得更加逼真,連一些常見的瑕疵痕迹也一併研究模仿。因此,釉面的各種瑕疵痕迹在鑒定中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依據。

二、掌握歷代瓷器的獨特釉面

釉下氣泡是胎和釉中的水分子帶來的,胎和釉的含水量多少,胎土糅合及瓷胎晾乾的時間長短,都可能影響到釉下氣泡的形態。但在現代制瓷工藝下,胎、釉的水分配比一般都比較固定,胎土糅合及瓷胎晾乾時間也比較一致,故釉下氣泡形態基本上是比較穩定的,這就為探求現代仿品瓷器的圖像規律奠定了基礎。

黃衛文表示,現代仿品的釉下氣泡圖像與古典瓷器的釉下氣泡圖像有本質區別,這是由不同時代的不同胎釉材質和不同的生產工藝所造成的。因此,鑒別現代仿古瓷器的要領,主要看是否有排列緊密、形狀扁平、色澤暗啞的小型氣泡這個特徵,有此種氣泡圖像的瓷器一定是現代仿品。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種具有鮮明特徵的小型氣泡,一般只在白色釉面下出現,故對鑒別青花、粉彩等各類彩瓷特別有效。其他仿古瓷器如果底足平面有白色釉面也可適用,沒有白色釉面也可以通過觀察死亡氣泡的痕迹予以區別。雖然「氣泡觀察法」可以幫助我們鑒別仿古瓷器,但絕對不能單獨用此法給古瓷器斷代。

三、熱釋光斷代

利用熱釋光釋放光熱的原理,可以較準確地測出瓷器所存世的實際年代。在瓷器的鑒定上,一些老瓷有一種溫潤滑膩的橘皮紋釉面,現在仿冒者在釉面配料中添加一定的元素,就可產生這種溫潤滑膩的釉面,目測很難辨識,如採用X射線熒光檢測釉面,就知道是否有現代添加成分,可以判斷真偽。一些造假者利用射線源對新燒的陶瓷仿製品進行輻照處理,會造成對熱釋光檢測的干擾,企圖以假亂真,如採用激光拉曼光譜儀檢測,以激光光束為探針進行原位無損檢測,可分析玻璃、瓷器釉層的脫玻老化率以判斷製作年代,並能夠鑒定樹脂或仿製品所用的膠粘劑。據悉,經過作偽專家精心研究分析,景德鎮現代青花瓷的造假可以達到亂真的程度,如瓷土中硅酸鹽的含量,器物的器型、釉色、重量、燒結瓷化的程度和由電腦模寫出來的官窯款識都可以做到和真品一致,有些瓷器表面還經過氫氟酸的處理,顯得很有舊意,但它無法通過熱釋光的檢測,只要檢測它其中的熱釋光含量,很快就可以正確無誤地測算出造假年代。

刊於《藝術市場》2018年3月號 轉載務請註明來源

| 微信編輯:姚一舟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市縱橫 的精彩文章:

清康熙御制粉紅地琺琅彩花卉盌領銜瓷雜版塊
《藝術市場》創刊15周年名家作品集

TAG:藝市縱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