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古代人為什麼把上廁所叫更衣?

中國古代人為什麼把上廁所叫更衣?

原標題:中國古代人為什麼把上廁所叫更衣?


「更衣」在古代的有兩個意思:一是指更換衣服。如《漢書·灌夫傳》:「坐乃起更衣,稍稍去。」顏師古註:「凡久坐者皆起更衣,以其寒暖或變也。」


二是上廁所的委婉說法。如《論衡·四諱》:「夫更衣之室,可謂臭矣;鮑魚之肉,可謂腐矣。然而有甘之更衣之室,不以為忌;餚食腐魚之肉,不以為諱。」,又如漢張仲景《傷寒論·少陰病》:「少陰病,下利,脈微濇,嘔而汗出,必數更衣,反少者,當溫其上,灸之。」,還有《水滸傳》第四三回:「曹太公推道更衣,急急的到里正家裡。」


為什麼古人上完廁所非要更衣呢?原來在紙張發明之前,人們解完大便,都是用一種叫做「廁籌」的棍子來清理。「廁籌」一頭裹著布,便於手持,刮完屁股之後用清水洗乾淨,方便下次再用!不過即使是這玩意也是比較昂貴的,只有有錢人才享受得起,一般的老百姓只能找一些磚頭瓦塊來擦屁股。


話又說回來,即便用最高級的竹片,還是擦不幹凈,難免會沾到衣服上,所以比較講究的有錢人,每次拉完屎都要換一套衣服。這就是古人為什麼把上廁所叫做更衣的由來。


《非常歷史》

verydail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非常日報 的精彩文章:

「今日歷史」3月12日大事記,先人種樹後人乘涼!

TAG:非常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