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說身心減負不治病但能夠祛病?

為什麼說身心減負不治病但能夠祛病?

關於身心減負活動,很多人誤以為是來治病,可以非常明確地告訴大家,活動中沒有任何治病的項目,完全是關於生活的,體驗每個人熟識而又陌生的生活起居。說熟識,因為是大家司空見慣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睡;說陌生,因為這些生活方式很少有人學過。

我們不治病,但很多人的病好了,為什麼?這是因為現代人的很多疾病和亞健康狀態都是由於生活方式不對和生活態度有問題造成的。

身心減負不治病,但可以幫我們認識疾病,並通過疾病反省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反省自己在做人做事當中,有哪些不恰當的言行舉止。找到根源後,通過調整心態,調整對人事物的看法,調整起居飲食,從而達到讓身體恢復健康的目的。所以說,身心減負不是治病的,但可以祛除疾病和煩惱。

人生無常,生老病死在不斷地變化,「病」是一種狀態,是可以改變的,改變前提是要先理解「病」是怎麼來的。

常規下我們所關注的病因只是產生病的一個方面,不夠全面,所以往往不能完全祛除和治癒。比如說,要得到西瓜,我們要種下西瓜的種子,這個種子就是「因」,但有了這個種子就一定可以得到西瓜嗎?

顯然不是,得不得,得多少,這得看條件,條件即「緣」,有因有緣才有果。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睡就是緣,但我們往往認為這就是因,所以一味的追求外緣是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的。「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這句話大家不陌生,這個「情」就是因。

那麼,情是什麼呢?《禮記?禮運》說:「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可見,情是喜怒哀樂的情感表現或心理活動,而欲是七情之一。不約而同,佛教的「七情」與儒家的「七情」大同小異,指的是「喜、怒、憂、懼、愛、憎、欲」七種情愫,把欲也放在七情之末。

中醫理論稍有變化,七情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這七種情志激動過度,就可能導致陰陽失調、氣血不周而引發各種疾病。

那麼,什麼是六欲呢?《呂氏春秋?貴生》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所謂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者。」那麼六欲到底是什麼東西?東漢哲人對此作了注釋:「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可見六欲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慾望。

人要生存,懼怕死亡,要活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於是嘴要吃,舌要嘗,眼要觀,耳要聽,鼻要聞,這些慾望與生俱來,不用人教就會。後來有人把這概括為「見欲、聽欲、香欲、味欲、觸欲、意欲」六欲。

有了這樣一種相對客觀全面的認識之後,我們就會清楚,物質和心情(態)同時作用於我們的身體,所以中國醫學主張「三分葯,七分養」,養的是什麼呢?養的就是我們的心(情)。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吃同樣的東西,有人身體康健,有人就會得病的。

身心減負活動即是通過這樣一種對身、心的雙項調節讓大家感受健康自在的生活。那麼,既然是一種生活,它就不是課上能不能好病這麼簡單了。課上當然能好,但能不能達到預想結果,就要看大家參加活動前的準備和活動結束後如何開始新的生活了。

很多人來之前只是要試一試,結果通過認真學習、體驗不僅課上病沒了,而且回到生活中越活越精神;有的來減肥,通過在課上堅持訓練,減了十來斤,怕回家後反彈,沒想到按照身心減負的指導思想在生活中正常飲食在幾個月中又減去幾十斤,歡喜萬分。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

「相信」是好病的基礎,在相信的基礎上充分重視,就必定可以讓大家有超乎想像的收穫。

身心減負,歡喜自在

認識生命,認真生活

從吃飯、行走、睡覺中體會幸福

身心減負大眾基礎班近期開班時間為

3月18日至24日

4月6日至12日

5月1日至7日

開班地點:身心減負健康科普基地(河北河間市詩經東路與建設北大街交口西北角 保滄高速?河間、卧佛堂高速路出口西行800米處紅綠燈路口往北即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春季檔《女兒國》真的像網上說的那麼爛嗎?
「阿膠就是水煮驢皮」?發此消息的國家級官微,犯了縣級錯誤!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