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湮滅》:年度最佳科幻改編就是它

《湮滅》:年度最佳科幻改編就是它

我是你嗎,你是我嗎?

---《湮滅 Annihilation》(2018)

在劉慈欣的《三體》曾高調入圍星雲獎卻最終敗給傑夫·范德米爾的《遺落的南境:湮滅 Annihilation》時,我們就不得不佩服起這位美國新派「新怪譚」奇幻小說家來。

作為美國科幻文學的中堅力量,傑夫·范德米爾的作品不僅獲得過世界奇幻獎、軌跡獎和英倫科幻獎等大獎,更是入圍過雨果獎決選名單,也斬獲了2014年星雲獎最佳長篇小說,以至堪稱科幻藝術界諾貝爾獎的雨果獎和星雲獎也就差那麼一點被他兩個相擁在手。

傑夫·范德米爾曾言原著寫作靈感源於他徒步穿越佛羅里達州的聖馬克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時的感受,而作為《遺落的南境》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湮滅》的原著中主要講述的是,在政府封鎖消息的一座無人小島的「Area X」內,三十年來一直發生著無法解釋的事件 -進入該區域的探險隊員不是離奇消失,就是倖存的隊員返回後喪失心智成了行屍走肉

而儘管如此,政府還是組建了第十二支探險隊再度進入該區域,其中探險隊員有心理學家、人類學家、勘測員與生物學家,她們名字為機密,並且都為女性。

而亞歷克斯·加蘭執導的《湮滅 Annihilation》(2018),也是在此基礎上改編的,雖然導演自己爆料「沒有看完原著」,但是按劇情的懸疑燒腦程度,以及科幻視覺效果也是奠定了不會落入「差評」的保證。

一、人物出場與歸宿:

與原著不同的是,電影版進入「南境Area X」的女性專家分別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生物學家Lena,負責測試「Area X」邊界磁場的地貌學家Cassie,劍橋大學博士、物理學家Joise,因報名想加入非政府組織而來的芝加哥醫務護理人員Anya,以及 心理學博士,也同時是這次探險隊負責人Dr.Ventress(原著中她具有催眠人類的能力)。

最終,Joise前期差點被鱷魚所殺,可當她慢慢明白「Area X」中那些植物有了人類的生物形體,都是因為類似「控制生物形體和物理結構的人類同源異形基因」的原因,都是因為「Area X」其實就是一個稜鏡,它把所有的東西都折射了,不僅僅是光和無線電信號,還有動物、植物、所有物種的DNA。以至最後她也被「同化、感染」變成了「植物人」。

Cassie作為探險隊中最先犧牲的人,直接開局就被黑暗中能發人聲的巨型變異熊殺死。而當Anya看到自己「手上的指紋在動」,並得知Lena的丈夫就是那個唯一走出「Area X」區域的中士後,開始懷疑是Lena殺死了Cassie。直接把其他三位隊員綁了,並在自我恐懼中,說出了實話「害怕放走了你們,再反過來把我綁在椅子上切開,確認我的內臟和我的指紋是否一樣在動」。

可最終當那隻殺死並能模仿Cassie聲音的「變異巨型熊」出現在她們眼前時,她總算認證了自己出發前對進入「Area X」消失人員的猜想「一種是有東西殺了他們,另一種是他們瘋了自相殘殺」。

最終 Anya死於同一隻「變異巨型熊」的熊爪下。

而一直被癌症纏身的Dr.Ventress,卻不顧心中的恐懼,一再堅持就算最終只有自己一個願意前往「燈塔」也會前行的她,最終如願獨自進入了燈塔的內部「母體」。也最終知道了她一直想知道的「燈塔」內部有什麼 - 「Annihilation」,最終Dr.Ventress被分解,而「母體」也呈現出它原本的形態。

二、變異和創造:

離燈塔越近變異就越明顯,形態的變異、形態的複製,以及最終的形態創造。

最初變異的鱷魚、植物化的士兵屍體、植物梅花鹿角的梅花鹿、會發人聲的變異熊、人形植物、變異透明魚、冰晶樹木,以及到Lena進入「燈塔」內部看到的自己丈夫自殺視頻下的真相 - 「曾經覺得自己是一個人,可是當感覺自己的肉體像液體一樣流動,思緒不在受到約束」時,無法自制的Kane選擇了用磷彈自殺。

看到「複製人」Kane,以及最終自己的「複製人」,她最後所說的卻是「......它沒有摧毀一切,它只是改變了一切,它創造了一些新的東西......」。而這一點,也自圓其說的說明了「物種的進化」,也認為對於「Area X」區域的物種來說,它是地球所有生物進化到更高一階段的趨勢。而它也是直接「拷貝、複製」地球所有物種DNA的同時,完成模仿、變異,再到創造「新物種」的過程。

三、「∞」紋身:

在進入過「Area X」的人員身上,我們不難看到手臂上的「∞」紋身,尤其劇末Lena的左手臂上明顯「∞」紋身。而這一點就要說到小編曾在「《副本 Altered Carbon》:表象並非事實,他終究找到公主」一文中提到的「銜尾蛇」符號了。

銜尾蛇亦代表了「自我參照」或「無限循環」,尤指那些能恆常自我增生的事物,以及循環周期性的自我發展,其中一個好例子就是傳說中的不死鳥,它在自我焚滅的過程中自我繁衍(或理解為「重生」),正是無限循環概念的一種表現。

銜尾蛇的圖案交織多重意義,而至主要的符號意義,發展自符號本身的外表形態。符號中的大蛇正在咬噬、吞食著自己的尾巴,這正是一種宇宙循環觀的精神體現:建構與破壞的往複,生命與死亡的交替。而從生態的角度推摩,大蛇需要吃掉尾巴才能生存,而它自己的尾巴又為它帶來無限的糧食,這是另一種永恆更生的循環模式。

而基督教也普遍認為銜尾蛇是整個物質世界的邊境與限界(在這條邊界的里與外的事物,有著相對性的存在)。

而引申到本劇,「Area X」相對於整個地球來說,就是其建構與破壞往複重生的開始。

四、最後的 Lena 是誰:

最有爭議的應該當屬從燈塔出來的Lena,最後是誰?是「人類」還是「複製人」。

這其實沒有什麼好爭議,至少小編個人這樣認為。而導演也在劇末情節中給出了兩點暗示:

第一點,當「人類」、「複製人」Lena同時出現在燈塔內時,給我們的第一感覺是,「複製人」 Lena的力量是作為「人類」的Lena所不能及的,以至前期被壓制沒法逃出燈塔。但是當兩人雙手同時握住磷彈之時,她們其中的一個逃出了燈塔,而另一人在幹嘛呢?

劇情的設定是,留在燈塔的那位Lena不僅是在自己被磷火包圍之時,念念不忘先燒掉了Kane的屍骨讓他得以救贖,更是爬進了燈塔內部,毀掉了「母體」。

第二點,當劇末「複製人」Kane反問「你是不是Lena」之時,Lena沒有回答,而最終「複製人」Kane與Lena相擁在一起,兩人眼中的瞳孔都透出詭異的七彩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ark電影范 的精彩文章:

《金色夢鄉》:72小時逃命下,你的朋友能信嗎?
《唐人街探案2》:披在推理外表下的多線雜糅賀歲片

TAG:Mark電影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