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打鬼子,62歲的他拉起隊伍,自己當營長,兒子當副營長

為打鬼子,62歲的他拉起隊伍,自己當營長,兒子當副營長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日寇大舉南犯。12月底,華北平原幾乎全部淪陷。肥沃富庶的土地上,瀰漫著戰火硝煙,裸露著被日寇鐵蹄踐踏過的斑斑傷痕。百姓處於顛沛流離的水深火熱之中。這時,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別動部隊第三十一游擊支隊建立的消息迅速傳播,大大鼓舞了冀魯邊區人民的抗日激情。東光縣劉子仁老先生與兒子劉虎臣更是壯志滿懷,毅然把自家的一支德國大鏡面、二把匣子和一支13聯大槍帶出,並動員集中了本村與鄰村的「三八大蓋」「水聯珠」等60多支槍,自發組織了一支擁有百人的抗日隊伍,成為東光縣第一支抗日武裝力量。1938年2月,劉子仁父子與駐紮在南皮縣劉夫青的31支隊九路指揮鄭松林取得聯繫,很快被編入九路一營,父親劉子仁任營長,兒子劉虎臣為副營長。

劉子仁老先生出生於1875年,他的叔父是宮廷太監,他自己曾是清末的武舉人,後在軍閥張勳部當過幫代和統領,參加過直奉交戰,頗有軍事韜略,後解甲歸田,閑居東光縣小劉庄。家庭最盛時期,擁有土地40餘頃,3個佃戶村。1938年春,31支隊司令員把這個有影響、懂軍事、善交際的62歲的老人調到身邊當交際處長。同年,石景芳到東光開展工作,又指名把他要回東光,被委任副大隊長重任,籌建縣大隊。這年底,邊區環境惡化,隊伍開始打游擊。劉子仁行動不便,開始騎一匹青花大馬,後來接受了縣大隊的三項任務才退下前線。一是在家為部隊擴兵,二是為隊伍購買子彈,三是傳送情報。他的孫子劉崧疇,就是爺爺劉子仁親自送到隊伍上的。一干就是10年,直到72歲病故。

他的兒子劉虎臣自幼好學,性格豪爽,人尚勇武,懂得軍事,人稱「小諸葛」。入伍後,參加過多次出生入死的戰鬥,被戰士們稱為「劉老虎」。一次,冀魯邊區為打通與清河區的聯繫,教導第6旅政委周貫武帶領16、17團3000多人,在商河武家集一帶與日偽軍遭遇,從拂曉一直打到下午3點。這時,日軍的增援部隊趕到,光汽車就是80多輛,還使用了毒瓦斯。前方報告,「6名戰士中毒,手軟得不能放槍。」

作為預備隊的11連,連長劉虎臣早就按捺不住,堅決要求接替6連陣地,團長楊承德(1943年3月17日與日軍作戰中犧牲)當即批准。劉虎臣讓戰士們把大蒜或人尿和成泥塗在毛巾上,迅速接替陣地後,接連打退日偽軍的10幾次猛攻。11連傷亡嚴重,劉虎臣的頭部被打傷,昏迷過去,被人拉下陣地。待包紮好蘇醒過來,又回到了陣地,帶著滿身的血繼續戰鬥。有「劉老虎」的帶領,戰士們更加英勇,這場戰鬥一直打到黃昏,打死日偽軍300餘人,我16團傷亡80餘人。之後,劉虎臣先後任東北野戰軍第7師54團副團長、第6縱隊後勤部參謀長。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博物院某部部長。1978年8月26日在京逝世,終年78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老濕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大年初一早晨,日軍悄悄逼近,快到跟前時,哨兵還沒有發現
他在敵後抗戰六年,斃敵近千名,七十年後當地百姓還奉他為神

TAG:王老濕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