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無人貨架又一巨頭被曝裁員撤站 轉型之路難於登天?

無人貨架又一巨頭被曝裁員撤站 轉型之路難於登天?

繼猩便利之後,日前,無人貨架領域又一個巨頭企業陷入裁員撤站風波。這個企業就是便利蜂。

有媒體報道稱,根據便利蜂內部員工爆料,日前便利蜂在某個城市員工內部群下發通知,除現有的8個智能貨櫃試點城市及3個欲鋪城市之外,其餘38個已鋪設簡易貨架的城市將全部撤站。其指出,撤站將導致上千名在職員工失業,並且造成約4萬個點位流失。

隨後,便利蜂對此事作出回應稱,公司目前已布局幾家主流智能貨櫃代工廠,提出產能要求。但考慮到市場供需情況短期無法解決,公司會優先選擇首批城市做高密度、智能化覆蓋。

便利蜂方面表示,目前無人貨架市場粗放型運營階段已經結束,整個行業競爭重點轉向運營效率。經反覆論證,公司認為智能貨櫃是運營效率提升的前提條件。而通過智能貨櫃的相關優勢,在解決了貨損顧慮後,公司也會推出高單價、短保商品,來響應用戶需求。

據悉,從去年11月開始,便利蜂就開始啟動無人貨架業務。儘管屬於行業內的後發者,但是在去年年末,便利蜂就宣布已經在全國範圍內完成5萬個貨架投放,趕超其他早入局者一年的進度,成為行業內的頭部企業。

事實上,無人貨架經歷從風口到隕落的過程,僅僅不過一年。2017年夏天爆發的新零售浪潮中,無人貨架絕對是當中的當紅炸子雞。便利蜂、每日優鮮、猩便利、果小美等創業公司迅速搶佔市場,吸引多達數十億的投資。但從去年年底開始,無人貨架企業撤站裁員的消息就開始此起彼伏。

此前,猩便利、七隻考拉等無人貨架企業先後被曝出撤站裁員。有分析認為,隨著資本市場對無人貨架領域的態度趨於冷靜,很多企業已經不具備進一步支撐升級迭代的資本動力,在找到能打動投資方的新故事之前,不得不停掉大部分網點,集中資源維護升級優質網點,而位於市場中尾部的大部分企業將不得不面臨資金燒完後的倒閉或者被併購。

儘管便利蜂在回應中否認了撤站的傳聞,但從其表述來看,確有謀求轉型和回縮的舉措。有業內人士指出,便利蜂大量撤站的原因主要有三個:首先,智能貨櫃產能不足,跟不上便利蜂城市擴張的速度;其次,智能貨櫃成本過高,無法實現全國大規模投放和維護;第三,整個無人貨架領域集體面臨持續虧損,資金壓力巨大。

而造成無人貨架領域集體面臨虧損的原因,除了行業內競爭激烈、燒錢搶點之外,貨損仍舊是行業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在無人貨架剛面世的時候,就有部分玩家直言,他們擺放在辦公室的無人貨架上面的商品經常被人未付款就拿走。而在惡意競爭階段,甚至有競爭對手會將自家的商品放到他們的貨架上,或者拿走。

「拿東西付不付錢全靠自覺,這是一門挑戰人性的生意,先天限定了無人貨架裡面無法放入高客單價的商品。盜損問題作為零售業的常見問題,在一開始被殺入這個行業的互聯網從業者忽略了。」上述業內人士說。

便利蜂事實上已經察覺到這一點,因此才提出用智能貨櫃來取代無人貨架。智能貨櫃的封閉性能夠有效解決貨損問題,高單價、短保商品也可以出現在貨櫃中,客單價相應也會得到提升。而基於智能貨櫃通電、在線的特性,運營方能實時掌握每個點位的庫存信息,補貨會更加精準、及時。

資本市場也有自己的行動來證實智能貨櫃的「可能性」。今年2月,包括兔子商城、茶水時間等數家專註智能貨櫃的創業公司先後宣布獲得融資。除了能夠解決貨損問題外,業內人士指出,智能貨櫃的場景更加多元化,除了無人貨架現有的辦公場景外,還有B端用戶、社區等市場價值更大的場景。

有投資人在接受證券時報·創業資本匯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說辦公室場景是百億規模,那麼社區消費市場的規模將是數萬億。在他看來,從無人貨架到智能貨櫃,碎片化零售終端雖然變智能了,可以解決一定的貨損問題,但卻繞不開供應鏈問題,大一些的無人貨架公司已經開始在著手解決供應鏈問題,可若是涉足社區新零售市場,對商品種類要求更加多樣,除了零食,還要涉及水果、蔬菜等生鮮品類,這對供應鏈能力和運營能力的挑戰也更大。

睿鼎資本高級投資總監蘇家輝表示, 2018年,無人零售的商業模式成功與否將會得到市場的驗證,創業公司是否能夠低成本找到用戶、有效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用戶對品牌忠誠度並且能在有效時間內獲得資本的青睞,都是決定這一模式是否成立的因素。在一級市場商業模式加速迭代的殘酷競爭中,頭部效應已經屢次被驗證,考慮到每一波新趨勢開始和結束的間隔都越來越短的情況下,加速布點並降低運營成本,儘快實現正向的現金流,才能保證不在真正的競爭到來之前倒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資本匯 的精彩文章:

瘋狂比特幣:如果你不懂,最好遠離它

TAG:創業資本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