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想見三岩碉樓三岩人嗎?那就去貢覺吧!

想見三岩碉樓三岩人嗎?那就去貢覺吧!

情醉昌都

 2016華語流行集錦七

向巴達吉 

00:00/04:44

●楊輝麟

三岩碉樓三岩人

三岩,藏語意為險惡之地,位於昌都貢覺縣駐地東部的金沙江峽谷。有著山高谷深、森林密布的獨特地理環境。三岩的人們生活形態自成一體,學術界將其定義為「原始父系制殘餘」。

三岩地區,在舊時是西藏最偏僻的地方,它包括金沙江兩岸的今貢覺三岩、今四川白玉縣三岩和周邊的四川巴塘、西藏芒康,以及江達沿江部分鄉村。以前,這一地區的民風十分彪悍,生為男人不會打家劫舍會被視為無能,還盛行決鬥,但今天這種仇殺已不復存在了。

據張青《藏東的節日》記載:三岩「地處金沙江中游西岸、為崇山峻岭所包圍、生活方式和社會形態自成一體的貢覺三岩至今保留著父系氏族社會部分民風民俗,其獨特的民居、生產生活用具和服飾,獨具康巴地方特色,文化魅力無窮」。

三岩碉樓,已有百餘年歷史,歷史上稱為扎西熱克西巴。三岩房屋全部呈碉樓式,這種碉樓依山成勢,相互呼應,以數十棟為單元連綿起伏,形成蔚為壯觀的碉樓群。三岩民居是三岩人根據當地的地理特徵、氣候特點、建材條件,按照自身的審美標準、生活習俗而創建的最符合藏民族原生態文化的建築。而三岩碉樓既是三岩人長期與惡劣地理、自然環境鬥爭總結出來的智慧結晶,又是三岩注重「帕措」、彪悍民風的生動體現。

三岩人建造的碉樓面積較大,一般為3~4層,400~800平方米。為土石木結構,外牆用土牆或石塊砌成,內部用木料做框架。修建工序極其嚴格,圍牆是土質的,先挖好地基,地基用塊石砌築,再用泥土粘合,凝固後在地基上夯築土牆(厚1.2~1.5米),故修建一棟碉樓需要3~5年時間。三岩碉樓系藏式平頂,樓高20餘米,分為4層,每層樓間以獨木梯通達;底層為畜圈,第二層為廚房、寢室,第三層為經堂、糧倉,第四層為庫房,房頂為曬壩。這種碉樓極具防禦性,易守難攻,所有樓層均不設窗戶,只在每層樓的牆壁四周設很小的瞭望孔和射擊孔,以抵禦外來侵略者。

現在,國家出部分錢為三岩人修建了藏漢結合式的新樓房,裝有大大的窗戶,寬敞明亮,三岩人已逐漸搬出了老樓房,三岩碉樓已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提示

從貢覺縣城驅車向東,行駛60公里左右,便到了三塊大石頭;從三塊石頭處再向東行走約60公里,便來到了與四川隔江相望的三岩雄松鄉。三岩現轄6個鄉42個行政村,有1500多戶居民。

②史書中對三岩人打家劫舍還略有著墨:第一次是在清乾隆年間,三岩人在駐藏大臣的地盤上搶劫了德格土司的財物,連乾隆皇帝賜給達賴喇嘛的茶包並人馬一同劫掠。乾隆震怒,便命藏漢滿蒙軍隊聯合發兵進剿。第二次是清光緒年間,因三岩人劫到了惹不起的人物,趙爾豐也奉命派大軍攻打了3次。自此以後,三岩地區的名聲大噪,傳遍了整個藏區。

③帕措,帕是指父親一方,措是聚集之意,帕措是以父系血緣關係為紐帶而延續下來的一種宗族群體。帕措以父係為主,財產由男子繼承。父權在帕措家庭中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帕措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700多年前。據解放初期的調查,原三岩地方有87個帕措群體,104個帕措頭人。帕措之間的爭端發生時,一般先依習慣向對方提出經濟賠償要求,對方同意,則事端平息。若雙方達不成協議便開始打冤家,進行復仇械鬥,死傷各按天命。

④三岩文化藝術節,始於2006年10月,旨在展示三岩特色文化。如果說三岩碉房被稱為三岩民俗的「臉譜」,是三岩特殊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徵的產物;那麼三岩文化則是三岩人智慧的結晶,是三岩一帶區別於其他藏區民俗文化的一個顯著標志。

▼說明

①楊輝麟,藏族朋友取名瑪米多傑(ma-mi-rdo-rje,是金剛兵的意思),西藏軍旅作家,作協會員。已出版《西藏東南角》等書17部,有作品被收入《西藏軍旅文學選粹》等多種文集。

②《讀走西藏》每周發文2篇(周一和周四)。圖片有本人拍攝的,有文友提供的,有拉薩購買的,有源於網路的,版權歸原作者。對所有支持《讀走西藏》的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謝!

讀西藏風情風俗│走西藏風景風物│敬請關注二維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走西藏 的精彩文章:

我叫卡若,這是我的名片

TAG:讀走西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