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離職,應聘和面試的那些事

關於離職,應聘和面試的那些事

昨天寫了招聘有關的事,是企業應該乾的事。今天來講講離職者和面試者帶給我的思考和體會。

1.離職的原因:馬雲說辭職無外乎兩個原因,錢沒給夠或者心受委屈了。統觀這兩年我這裡的離職,可不止這兩種。中年常見原因是家庭孩子的原因----孩子或者老人無人照顧無奈需要回歸家庭,家庭條件優越全心全意回歸家庭照顧孩子;還有一種年輕人常見的,抗壓能力不行,畢業2年多,工作一加壓就受不了,需要清閑無憂的工作,自己也無上進的動力,準時上下班每天目標吃喝玩樂為主,如果要列入,估計也可以列入心受委屈了,吃喝玩樂是主目標,工作太多妨礙吃喝玩樂沒有玩好

2.如何減少離職率:作為企業,不要去計算離職率,有時候要走的你也留不住,你不要留的他還在這裡。關鍵是研究離職原因。面對離職者,要學會坦然對待,如以上兩種原因的離職者,前者你迫不得已也要答應,後者你熱烈歡送她離職。至於錢沒有給夠的,可以分兩種考慮,一種是老闆認為你只值這個錢,這個時候你走不走對於老闆是無所謂的,說不定發少一點就是為了讓你主動離職。一種是老闆覺得夠多但是你認為不值這些錢,這個時候你得提出來,不提老闆還自認為很多,畢竟一些企業人多老闆不能所有的人都面面俱到,提出來老闆覺得你的要求合理可以補那也可以留下,如果覺得不合理或者他付不起這個要求你也可以另謀高就了。如果大家離職的原因都差不多是嫌棄工資少了,那麼老闆就要反思自己的心裡目標發的工資是否有問題?老闆也得根據市場行情而變化呀。

3.離職,你想好了嗎?:年前看到2個簡歷,一個是自己公司另外一個部門員工的簡歷發布在求職網上被我們搜到,部門領導知道後表示不知情,本來是打算重點培養她的,這樣一來,直接招新人然後年底獎金多少待考慮當中。另外一個是朋友公司的一個員工,不認識的人但是薪資待遇不錯是6位數以上,不知道是何種原因需要離職,告知朋友後也是非常意外,但是據了解現在3個月過去了還沒有提出離職,估計是還沒有找到比這個現在工作更好的,但是朋友著急了,一直盼著她怎麼還不走,因為替換的人已經找好了就等著她提出離職了,估計這個離職的人還被蒙在鼓裡。還有一些人簡歷一直掛在網上好幾個月,就是等著是否有好工作,如果沒有就現有的單位賴著。看到這些,反正作為我來說,很是不爽。這個就相當於你已經結婚,然後搞各種約會看看是否有合適的就離婚,沒有合適的就湊活著過一樣。你要離職,那就先想好了,不要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這樣的一些人都是騎驢找馬,首先都沒有想好自己為什麼要離職,離職想要找什麼的工作,想好了離職,就光明正大提出申請,明確自己的目標,絕不後悔。

4.離職前,你工作交接好了嗎?:對於離職,我都是和平友好的面對,認為要補錢的補錢,一般都多發幾天工資,對於一些把自己公司小財物帶走的一律放過等等,抬頭不見低頭見,我首先要對得住我自己的名聲。以前能聽到各種說是離職前把電腦數據都刪除了,什麼硬碟資料都毀了什麼的。自己肯定不會幹這樣的事,而且自己身邊的人離職也沒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可是今年就發生了,我還是非常信任人的,交接的時候大概瞄了一樣電腦,本能的相信數據應該都在的,可是後來才發現重要的郵件被刪除,有用的數據被刪除,連做過大貨的衣服都被偷偷帶走了。始終非常費解,而且問他為什麼刪除,他還矢口否認。請問這個從我這裡這樣離職的人,有公司敢接手嗎?當人這些也能考慮到個人利益或者是報復心理,可是帶著這樣的報復離職,你就心安理得了嗎?

5.應聘簡歷:五花八門的簡歷,有一些人簡歷豐富,滿滿的兩張紙,頻繁的換工作單位和換工種的人,對於這種人,是很明細離職不知道自己要找什麼工作的人,這些簡歷基本自曝型的,面對這樣的人企業都會慎重選擇是否要通知來面試。相反一些簡歷工作單位不多,但是每個單位都是至少3年以上,而且是一個工作一直干,或者一個工作從基層慢慢幹上來,這樣的人比較受青睞。當然有一些簡歷是有造假的,但是通過簡歷的內容,大概了解什麼樣的人才受青睞。

6.面試中:本人看簡歷只是一個初步,任何人通過都要經過我面試,面試就好像是那種「看上對的上眼」的感覺要有,一些人看簡歷還好,面試後你總覺得是有哪裡不對勁,或者哪句話不對勁。所以反觀我這麼些年我招的人以及留下來的很久的人,都有很多我的共性,例如腳踏實地做事,工作上不會耍花樣的人;人比較謙虛謹慎,不是吹噓的那種人;做事效率一定要高,要的不是過程而是結果等等。這樣看來,面試人你也要看看招聘你的人,看看他是否和你自己能否對的上眼。

7.面試者的心態:好多面試的人,都沒有放下自己的過去,找工作都是說以前以前幹什麼,以前以前拿多少工資,人往高處走,這個不能否認這些要求不對。但是對於一個新單位,一切都是重新開始,有一些還要從學習中摸索,自己換工作前就要做好一個清零的心態,一切從頭開始才可以更好的接納。我也一直在反省自己,如果把自己名片中公司和頭銜去掉,我還剩什麼?如果去掉了現有的平台,我還能做什麼?如果我要重新換工作,我只能是按我還剩什麼和還能做什麼的角度去找新工作,根據這個我能要求什麼?同時換工作目的,是讓我還能得到什麼和還能做什麼去挖掘和挑戰。盲目者逼近前途也是渺茫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夏秋冬一年 的精彩文章:

TAG:春夏秋冬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