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每天古書畫:元 曹知白 繪畫作品選

每天古書畫:元 曹知白 繪畫作品選

今日導讀

一、俄羅斯繪畫群展:你來人間一趟 你要暢飲陽光

二、英國繪畫:哈得遜河畫派畫家描繪的風景

三、國畫清風雅集:月照松苔上 石溪萬古留

四、美國繪畫:身體里流出的溪水

五、瑞典攝影:琴音在四季流淌

六、每天古書畫:元 曹知白 繪畫作品選

七、藝術:獨出心裁的雕塑

八、佛畫:一切皆為虛幻 不可說

——————————————————————————————————

曹知白(1272-1355),元代畫家。字又玄,貞素,號雲西,人稱貞素先生,華亭(今上海松江)人。曾任崑山教諭,後辭官隱居,讀經書,好道教。為江南富族,莊園寬敞豪華而清幽,喜交結文人名士,家富收藏。擅山水,師法李成、郭熙,山石勾皴柔細,少渲染,筆墨早年秀潤,晚年蒼秀簡逸,風格清疏簡淡。有《寒林圖》、《疏林幽岫圖》、《群峰雪霽圖》、《溪山泛艇圖》、《雙松圖》等傳世。

元代初年,南宋畫風的流痕餘跡一度存在,尚未消泯。因而多多少少影響著當時山水畫的定位與走向。直到趙孟頫不遺餘力地「撥亂反正」,才逐漸恢復了對古意的重視和傳承,從而在傳統理論的引領下,形成了借古開今、獨具品格的繪畫風貌。至於曹知白,他雖然無法與大匠巨擘並論,但這位清靜疏放的「聽松齋」主人,其名氣之大,成就之高,也是早有定評的,並且在中國山水畫史上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元 曹知白 溪山泛艇圖紙本水墨

縱86.3 橫51.4厘米,上海博物館藏

元 曹知白 松亭圖軸,紙本,水墨

縱48厘米,橫36.4厘米。(法)吉美國立東方美術館藏

此圖盈幅寫長松數株,高大偉岸,虯曲多姿,用筆沉著老練,極具筆力,尤其是松針用線剛勁有力, 畫法類李、郭而有變化。在一片空曠的平地上,遠處有低矮草亭,空無一人,蕭疏而外兼有簡遠之趣。本圖布局以奇制勝,平遠幽深,應為其晚年作品。時人評知白「風流文彩,不減古人,」可見他是個生活閑適、才情橫溢的文人士大夫,這一點在圖中也可以感覺到。

元 曹知白 寒林圖 絹本,水墨

縱27.3厘米,橫26.2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曹知白至元中為崑山教論,不久辭官歸隱。擅長畫山水,師法李成、郭熙,晚年筆法簡淡疏秀,自成一派。此圖繪坡石寒林,已經荒寒蕭瑟。枯枝蒼勁挺拔,上仰似鹿角,下抑如蟹爪。坡石雜樹穿插錯落。其用筆豐腴圓潤,學李成、郭熙一派又有變化。右上自識「曾弟自聞以不得予畫為恨,幾聞有此不了者,即了與之,然未為佳,他時有得意者為易之。泰定乙丑九日,雲西兄作」。鈐「雲叟」、「聽松齋」朱文印二方,左下角又鈐「聊復爾耳」一朱文印。按泰定乙丑為公元1325年,曹氏時年54歲,此圖為其中年佳作。《岳雪樓書畫記》著錄。

元 曹知白 石樹圖團扇 絹本淡設色扇面

27.4×27厘米。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曹知白 (傳) 大壑鳴泉圖 立軸 200×55cm

題識:法李昭道大壑鳴泉圖為善夫先生畫。雲西老人。鈐印:貞素、知白之印藏印:益王府寶

曹知白 石岸古松圖 立軸 58.5×30.5cm

曹知白的藝術風格就存世作品如《松林平遠》、《溪山泛艇》、《良常山館圖》等來看,是糅和了李成、郭熙、董源、巨然後的一種新發展。元代山水畫放棄對南宋傳統的直接繼承,轉從五代及北宋的傳統中尋找發展的依託,李、郭、董、巨是關注的焦點。以紙本為主,以書法性線條令畫面形象情韻俱盛的畫風,使元畫面目一新。曹知白尤擅雪景寒林,雖不改「蟹爪」、「鹿角」程式,能賦新意於筆線之中。松秀疏朗的筆致中有堅挺遒勁之趣、溫和儒雅之情趣,漾溢著濃重的書卷氣。何良俊認為:「吾松善畫者,在勝國時莫過曹雲西。其平遠法李成,山水師郭熙。蓋郭亦本之李成也」。   何氏之論,客觀地道出了曹知白對後世松江畫家的影響力,曹氏的風格、技巧及其文人氣質,藉著整個有元一代畫風的嬗變因素,襲領著強烈的地方色彩,開松江畫派之風氣。

元 曹知白 山水圖

元 曹知白 疏鬆幽岫圖 紙本墨筆

74.5×27.8厘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疏鬆幽岫圖》乃其晚年(80歲)之精品,構圖採用元畫常見的「三段式」:底下近處的坡石上是幾株高松雜樹,高松樹榦虯曲,松針堅挺,但枝葉稀少,不見了李、郭「攢針」之茂密;雜樹則或點葉,或枯枝,一株彎曲,藤蔓纏身,而枝呈「蟹爪」狀,依稀李、郭遺風,二株挺直,枝為「鹿角」狀。勾筆簡略,而形、神兼備。樹後為水流。對岸土坡後即大山聳起,分三重向上隆突,後山已是危崖斷壁。有懸泉自崖隙飛瀉,映襯山之高峻。左邊山谷曲折,透見崇山之深邃。氣勢宏偉,依然是北宋全景山水之格局,但勾、皴已大為簡略。勾筆干而松秀,僅在山石之結構處施筆;皴筆淡而隨意,隱約見似披麻之線皴。整幅畫有李、郭遺意,但非仿製李、郭模樣;有董、巨風韻,而又直抒自我胸臆。其干筆皴擦、墨色清淡之格調,一看便知出於元人之手,但其氣勢開闊,依稀李、郭的北宋遺風,使他在當時一派董、巨的時尚中保持了鮮明的個性。至少讓人明白:李、郭與董、巨其實並非不相容。 他常在畫上鈐「聊以自娛」一印,使人不能不聯想到倪瓚。雖說後人稱他們當時同為太湖一帶的著名文人,倪瓚曾在曹知白的畫上題詩:「雲西老人子曹子,畫手遠師韋與李」,但沒有關於他們往來的記述。倪瓚小曹知白36歲,那麼應該是他接受曹的影響為多。而曹知白一生優遊,倪瓚則從大富貴墜入困頓,多少有點無奈。但文人的精神是相通的。他們都將繪畫視作「聊以自娛」,這確也映射出元代的文人面對異族統治,無以施展抱負,而又不願「齪齪求官」、同流合污的潔身自好。

元 曹知白 雪山圖 絹本墨筆 北京故宮博物院

元 曹知白 群峰雪霽圖紙本水墨畫

129.7×56.4公分 台北故宮博物院

元 曹知白 清涼晚翠圖 上海博物館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藝術收藏 的精彩文章:

國外繪畫:現代的軀體 露珠一樣的喻意
日本鉛筆畫:時尚的少女

TAG:書畫藝術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