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30歲,除了結婚生子,就沒有資格再談夢想嗎?

30歲,除了結婚生子,就沒有資格再談夢想嗎?

I Have a Dream

 I Have A Dream

Westlife 

00:00/04:07

本文寫於2017年8月。

1

微信信息提示音響起時,我正在美容院做SPA。

點開一看,是一位許久不曾聯繫的師妹。

剛被結束一段長達四年的感情,昏天暗地、撕心裂肺、死去活來快一個月,食慾消退、體重直線下降了快10斤,放下所有的自尊、一心去挽回,換來的卻是更深的傷害。

我決定,徹底揮別過去,從此,拼盡最大力氣,只去做一件事,活出最高級最絢爛的自己。

莫泊桑在小說《一生》中寫道,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像,有時,我們可能脆弱得一句話就淚流滿面;有時,也發現自己一人,咬著牙走了很長很長的路。

昨天早上,當我發現,5點半的鬧鈴響起,自己竟沒再被那一直折磨我的「世事皆空」的失落與惶恐,困在被窩裡動彈不得。

而是迅速起床,火速換上運動服,喝完一瓶蘇打水,迎著還未摻入熱氣的晨風,到公園慢跑。

我才意識到,自己確實已經慢慢離開了前一段時間那「沉入潭底」的絕望與悲傷。

若說,生活就如物理學裡的振動一般,從波谷到波峰再到波谷再到波峰,如此反覆,那麼,我想,我已經開始學習咬緊牙關,獨自朝波峰走去了。

無路可退時,往前邁出的每一步,都有無所畏懼的力量。

儘管每一步,都並不容易。

因此,昨晚主動和美容師約好,下班後去做SPA,疏放自己壓抑緊繃了一月的筋骨。

開始好轉的又一跡象!!

要知道,我已經蓬頭垢面、無精打采,差不多一個月之久。

不過,看到師妹的信息,「師姐,最近一直在看你的文字,覺得充滿力量,我覺得你活得很好,我也想有你那樣的拼勁和勇氣。不然,總覺得有好多遺憾」,我還是羞愧難當。

「阻止你變得更好的那個敵人,從來都不是年齡,不是錢,不是別人的眼光,一直都是你自己。」

半個月前讀一篇文章,一下就被文中這句話擊中了,我順手轉到了朋友圈,獲贊無數。

想必師妹也是讀到了的。

2

當自我不夠獨立與強大,人就總希冀能從別人的故事裡找到自己缺失的力量與勇氣,用以溫暖與鼓勵自己。

我之所以慚愧,是因為自己遠沒有她所說的那般勇敢、洒脫、堅定、義無反顧。

她所附加在我身上的光環,其實,都只是她的以為。

素黑老師說,在愛情里犧牲和臣下,是很多女人犯的錯。

為了愛情情願付出一切,連最珍貴的尊嚴也願意放棄,最終得到的不是對方的愛,而是一無所有。

我就是這樣,吞下了犯傻的苦果,戀情破裂後,陷入了極度的絕望、迷茫、失落,抽筋扒皮般的痛苦,令我失去了支點與重心,生活陷入了棉絮般的混亂。

一個月前的今天,是我的生日,他徹底提出分手,原因是,喜歡上了別人。

相去而立之年,還有一二。

可周圍的人,紛紛給我判下了「追求夢想」的死刑。

「都快30了,還任性?趕緊找個好人把自己嫁出去,才是你現在最需要認真考慮的事」,朋友S給我指點迷津,「不是我說你,你就是一直活得太理想化。」

「女人總歸要有個孩子的,人生也才完整啦」,朋友L說,她剛生完孩子不久,在家裡當起了全職太太。

「學得好不如嫁得好,女人最大的成功,是找個好老公」,公司一位和我要好的姐姐告誡我。

「都快30歲了,二寶,你一天不成家,你媽我這塊心病就一天不得治」,媽一說起我的個人問題,就一把鼻涕一把淚。

在我的年齡問題上,我畢業後,她開始秉持雙重標準。一旦我想跳過她的意見去自己做任何重要決定時,她就一定會拿我的真實年齡說事兒,「你?毛頭小孩一個,年輕著呢,大事,還得媽媽給你拿主意。」

但凡涉及我的個人問題,她卻又死命只認身份證,巴不得有個人,立馬願意前來解救我。

因此,臨近「30」,被分手後,我陷入了巨大的年齡危機中,像一位失足落水者,在冰冷的水中,越拚命掙扎,越往下沉得快。

我不知道,自己究竟該何去何從。

3

其實,我並非,真地不知道。

我只是在最迷茫的時候,無力地任由外界種種嘈雜的聲音將自己淹沒,卻執拗地置自我內心深處那個最真實的吶喊於不顧。

念大學那會,閱讀一本旅遊雜誌,一個城市的名字,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我,澳大利亞昆士蘭布里斯班。Brisbane!Brisbane!

兩唇一碰,光是吐出這兩個音符,都能讓我入迷。

而照片里,布村的市花,那綻放滿樹藍紫霧的藍花楹,更是令我神往。

我一直喜歡心理學,悉尼大學、墨爾本大學這個專業都很不錯。

一位敬佩的心理諮詢師說過,當下時代,各行各未來的趨勢都是跨界的,而其中有一個相通的將會是以人為本的理念。不論是做銷售產品做營銷做人力服務還是做採訪,都是要以了人們的心理為基礎。

而我,是真的希望能夠找到通往人心的路,有能力洞悉人心,用自我微博的力量,稀釋當下人們越來越多的不快樂。

客觀說,心理學研究,國外起步比國內要早得多,已經基本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論和實驗體系,想要學到更專業的知識自然是到國外攻讀要好一些。

因而,去國外攻讀心理學,是這麼多年來,始終未曾熄滅的念頭。

日本作家太宰治在小說《人間失格》里有這麼一段話,「我的不幸,恰恰在於我缺乏拒絕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絕別人,便會在彼此心裡留下永遠無法彌合的裂痕。」

而我最大的弱點與不幸,也正是缺乏拒絕的能力。

大學畢業,放棄出國,一來是因為經濟因素,不過,後來我知道,能用錢解決的事情,從來都不是事兒。

當時最主要,是在於媽媽身體弱,我姐我妹哭著向我描述,若是媽媽有個萬一,我在南半球,到時可怎麼辦?

我被她們想像出來的悲慘畫面,活生生嚇到,不忍拒絕,終是放棄了。

碩士畢業,還是沒有選擇出去,經濟因素自然是個問題,但最關鍵的,除了我媽,還多了一個Z。

他說,你要是走了,兩三年的,我們可怎麼辦,你再好好想想,好嗎?好好想想的結果就是,我又一次選擇了放棄。

一個月前,用心呵護了四年的愛之花,以始料未及的方式枯萎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掙扎,夜深人靜,輾轉反側,難以入眠之時,我漸漸認清,自己之所以還無法放下,只是因為習慣,已與愛無關,無法忘記,不等於還有愛,那只是慣性,甚至是惰性,因為我害怕孤獨,害怕自由,獨立不起。

我告訴自己,以後的路,要改變自己,為自己而活,學會獨立,享受孤獨,追求自由,這時,去留學的念頭,就又從心河裡浮了起來,而且,越來越強烈。

但,這一次,我卻沒有想到,年齡,成了我最大的死刑宣判官。

4

「你還沒有死心?你以為自己還是20歲的小姑娘?該成熟了!我的姐。出國讀書?失個戀是不是腦子也跟著丟掉了?快30的人了,要存款沒存款,要男朋友沒男朋友,你說,你有什麼?別太天真!你能不能告訴我,究竟是為了什麼,你要這麼頭腦發熱,一根筋?」

聽到我的決定後,電話那頭,孿妹暴跳如雷。

我沒告訴她,我做這個決定,不是一時心血來潮,我只是不希望,多年後回首,萬般後悔今天的自己怎麼不能勇敢一點,怎麼不去努力一把,去追逐內心最渴望的東西。

後來,我也聯繫了好幾個好友,希望得到他們的支持,只是他們的言辭雖然沒有我妹沒那麼激烈,但我聽懂卻了他們的意思。

是時候考慮安定下來,成個家了,人一輩子那麼短暫,女孩子那麼拚命,圖什麼?

難道,她們說的對,夢想,真的只是20幾歲才有資格去談的奢侈品?

但我就是無法說服我自己。

於是,焦慮和我交上了朋友,我畫地為牢,用一串毫無意義的數字,將自己的人生死死禁錮住了。

直到我讀到「阻止你變得更好的那個敵人,從來都不是年齡,不是錢,不是別人的眼光,一直都是你自己」這句話,直到我萬般絕望,聯繫了遠在日本讀研究生的李,那顆迷茫不安的心,才終是平靜了下來。

認識李,是在兩年前的日文課上,我倆同桌。

那時,我還在北京念研究生。學習日文,是應導師的要求,以便完成需要閱讀日語原典,方可寫就的碩士論文。

長我幾歲的李,大學畢業於江西一所普通的二本醫學院,畢業後,因為父親的關係,進了北京一家醫院,工作了近5年。

2014年元旦,對臨床醫學深感興趣的她,終在父母親友的一片反對聲中,毅然辭了職,開始全心學習日語,決定申請東京大學醫學研究生。

那時,她已經快30歲。

「XX,在單位工作時,心裡就老有一股氣兒在,一輩子,哪能這樣一望到頭、波瀾不驚地浪費掉。辭去工作,申請東大,算是破釜沉舟、赤手一搏了。人生太短暫,不好好為自己努力一次,多划不來。」

躋身亞洲乃至世界前茅的東大,其醫學院更是炙手可熱。李告訴我,父母反對,一來是覺得,她都快30的人了,嫁人生子,才是正經事兒;二來是認為,她若選擇隨便在國內哪個大學混個文憑也就算了,想進日本東大,豈不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異想天開、瞎折騰?

「正因為我都快30了,才更不能隨便瞎費時間、混個文憑。老公也好,文憑也好,都得給自己最好的。」

課前的作業展示,李是最敢於「犧牲」自己、暴露問題的那個;課堂上的口語練習,李也是發言最積極的那個。

她的筆記本,密密麻麻、工工整整寫滿了字。她曾對我說,2014年,每天學習日語都長達13個小時。

2014年12月,李順利通過了日本語能力一級測試;2015年2月,她從北京去了東京,開始了邊學語言邊準備研究生入學考試的漫漫征途。

2016年9月,她成功被東京大學醫學院錄取。

我們打開微信視頻,從晚上十點一直聊到凌晨。

「XX,有想法,就去做好了,不要瞻前顧後,義無反顧努力朝前走就好了,就是朝前走,別回頭。」

李對我說,關了視頻。

看著李寫著「一生懸命」四個字的微信頭像,日文里,這四個字是「拚命、努力」的意思,內心無限感概:既有對她辛勤付出終獲回報的欣喜與祝福,也有對己光陰虛擲歲月蹉跎的汗顏與自責。

5

朋友問的問題,很好,人生匆匆不過百年,究竟圖什麼?

只是,許多人都走的路,就一定是對的?大學畢業後,找份穩定的工作,然後交個男朋友,談一年半載覺得合適,就結婚生子,自此步入柴米油鹽醬醋茶。

這就是女孩最好、最正確的選擇嗎?

到了30歲左右,對於女孩而言,不選擇結婚生子,而決定繼續追求自己的夢想,難道就真成了一件不可理喻的事兒?

難道女孩的價值,真的必須通過生子才能夠得到體現?難道女孩子的美,僅僅只是體現在年輕的肌膚上?

以上的問題,我能給的答案,都是否定。

既然人生不過百年,為何不能遵從自己的內心,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不是個獨身主義者,其實,因為來自一個親子關係並不太和諧的家庭,內心的不安全感,致使我對家的渴望更為強烈,對親密關係也更為嚮往。

只是,正如張德芬老師在一篇文章中所說,結婚本身是一件特別美好的事情,但是每個人都有選擇是否結婚和什麼時候結婚的自由。

只有該結婚的愛情,沒有該結婚的年齡。女性的價值也與結婚、生小孩無關,無論有沒有伴侶或孩子,女人都是完整的。

在還沒有遇到可以在人生下半場共同舞步、牽手向前的人,先沉下心來,豐盈自己的心房,成熟自己的心智,美好自己的靈魂,有什麼不對?

如果很不幸,人生路上,一直都沒能邂逅那個互相愛慕、知冷暖、懂珍惜的人,去攜手完成生命的畫卷,那退下來,只是選擇一個人過,好好經營自己,獨自芬芳,靜靜勾勒出屬於自我的獨特絢爛風景,又有什麼不對?

我最喜歡的美國演員,要數詹妮弗·安妮斯頓了。

對她的最初印象,來自於《老友記》。

在第一集中,安妮斯頓扮演了「落跑新娘」瑞秋。

婚禮開始前,瑞秋意識到要跟一個並不愛的人共度一生,是一件特別恐怖的事情,即便他是一個所有人都認可的好伴侶,從而選擇逃婚。

逃婚後的瑞秋,給老爸的理由,我至今難忘,「所有人都在告訴我,你是一隻鞋子,你是一隻鞋子,你是一隻鞋子,可是今天我停下說,如果我不想成為一隻鞋子呢。」

借用瑞秋的話,所有人都告訴我,快30歲了,就該考慮相夫教子了,你的夢想,是奢侈品,而不是必需品。

可是我現在卻要說,如果我就是要繼續追尋內心去生活呢。

原因無它,只為人生苦短,僅僅區區幾十年,而我真的還很不滿意眼前的自己,還想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不想永遠都活在瞻前顧後、患得患失里,為要不要改變、要不要向前,猶豫不決,因為別人的聲音選擇止步不前,最終在後悔中度過餘生。

很多人,終究是年復一年,日復一日,重複著自己最不喜歡的生活,這樣一過,就是一生。

正如前文提到的那篇文章里所說的那樣,你要不要改變,要不好活出更加美好的自己,決定權,真的全部掌握在你自己的手裡,與年齡無關,更與別人無關。

你之所以還沒有做出改變,要麼因為自己改變的意願還不強烈,要麼因為你捨不得對自己「下狠手」,將自己趕出習慣了的「舒適區」。

人,最大的敵人,永遠都是自己。

而我真的不想再與自己樹敵,拿年齡做幌子,阻擋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

於是,在寫完這篇文章後,我的內心有了答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溫佛佳的小屋 的精彩文章:

父愛的缺失,對女兒的影響有多大?
決定好好去談一場戀愛

TAG:溫佛佳的小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