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保時捷全球高管:在華單一車型年售超十萬會考慮國產可行性

保時捷全球高管:在華單一車型年售超十萬會考慮國產可行性

德國當地時間3月15日,保時捷公布了2017年年報以及未來發展戰略。

過去一年,保時捷全球新車交付量達 246,375 台,同比增長 4%; 營業收入 235 億歐元,同比增長 5%。同時,銷售利潤相比2016年的39億歐元增長7%達 41 億歐元。

中國市場被保時捷重點提及。目前,中國市場上已經連續三年成為保時捷全球最大的銷售區域,2017年保時捷的交付量從前一年的65246輛增加到71508輛,增幅達到10%。

也就是說,今年保時捷在華銷量將達到8萬輛。

在此背景下,保時捷是否會有進一步國產的想法?

針對保時捷和上汽集團會在中國建立合資公司生產汽車的傳聞,保時捷全球執行董事會副主席兼成員麥思格先生(Lutz Meschke)在上午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沒有任何考慮在中國市場進行本地化生產,也不會就此再展開討論」。

在下午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他提及目前不考慮國產的理由有二:第一,中國消費者對德國生產和德國製造更認可,他們認為保時捷這樣一個高端品牌在德國製造更能彰顯其高端品牌的定位;第二,「國產意味著大量的資金投入,比如要建設工廠」,他認為目前保時捷在中國的銷量規模還不足以支撐起國產化的策略。與上午的態度相比,他下午的回復更加開放,「如果保時捷未來單一車型在中國年銷超過10萬輛,我們也會有所打算」。

面對數字化轉型,保時捷將進入大規模投入期,到2022年其將在新能源領域投入60億歐元,與此同時,其每年將在數字化領域投入4.5億歐元。

雖然利潤可觀,但面對上述高額投入,保時捷在上午的會上多次強調「成本控制」和「節約」,畢竟在未來,它們仍希望保持15%的利潤回報率。

雖然暫不考慮投資,但保時捷加碼中國市場的決心不變。

在此之前,保時捷調整了在華的組織架構,成立客戶關係管理部門以及戰略和業務發展部門。德國保時捷總部董事會任命熊天池(Gary Shone)先生和海凱山(Carsten Hess)先生分別出任保時捷中國客戶關係管理副總裁以及戰略和業務發展副總裁。而在今日,記者獲悉,其還將在華建立一個數字化服務公司,以捕捉消費者在數字化應用領域的喜好習慣以及中國初創企業的發展動向。

「如果中國有初創公司在這一領域有所突破,我們也會考慮和他們合作」。麥思格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MD王興程維,磨刀霍霍相向而行
普京發表「非典型」國情咨文:秀新武器,聚焦民生問題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