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ACC 2018」中國房顫註冊研究:房顫消融術後3月後停抗凝葯安全

「ACC 2018」中國房顫註冊研究:房顫消融術後3月後停抗凝葯安全

「ACC 2018」中國房顫註冊研究:房顫消融術後3月後停抗凝葯安全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馬長生團隊在ACC 2018上公布了中國房顫註冊研究(CAFR)的一項最新分析結果:對於既往無血栓栓塞病史的房顫患者在消融術後3個月後停用抗凝葯是安全的。

基於CAFR研究,研究者篩選了在消融術後6個月內均無房顫發作的4 989例房顫患者。1 631例患者術後3個月繼續抗凝治療,其餘3 358例患者在消融術後3個月停止抗凝治療。

抗凝治療組患者和停用抗凝治療組患者的平均CHA2DS2-VASc評分分別為(1.8±1.4)分和(1.4±1.3)分。平均隨訪(8±5)個月和(14±7)個月。

隨訪期間,抗凝治療組共發生13例血栓栓塞事件(缺血性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和外周血栓栓塞)和3例顱內出血事件,停用抗凝治療組共發生28例血栓栓塞事件和6例顱內出血事件。

兩組血栓栓塞事件年發生率(每100例患者)分別為1.19和0.72。兩組顱內出血事件年發生率(每100例患者)分別為0.27 和0.15,均無差異。

此外,抗凝治療組患者和停用抗凝治療組中,既往無血栓栓塞病史的高危患者的血栓栓塞事件年發生率(每100例患者)均較低,分別為0.70和0.73,且兩組無差異。

兩組患者房顫消融術後無血栓栓塞事件、顱內出血事件累積生存率見下圖。

「ACC 2018」中國房顫註冊研究:房顫消融術後3月後停抗凝葯安全

圖 兩組患者房顫消融術後無血栓栓塞事件、顱內出血事件累積生存率

研究者進一步分析發現,既往有血栓栓塞病史是長期血栓栓塞事件的唯一獨立風險預測因素(HR=4.0)。

CAFR研究是一項前瞻性、多中心、以醫院為依託的註冊研究,提供近2萬例真實世界中房顫患者的數據資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循環雜誌 的精彩文章:

阜外醫院研究稱,判斷不完全血運重建預後有新指標
阜外醫院姚焰:我國每年猝死病例遠不止50萬,可能仍在快速增長

TAG:中國循環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