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310 有約海派文化

310 有約海派文化

圖說:海派文化越來越受關注 圖來源/東方IC

新民晚報訊(首席記者 王蔚)「回顧與展望——上海大學海派文化研究中心工作研討會」今天下午舉行。最近16年來,海派文化研究中心每年都會在3月10日舉辦『310與滬有約』海派文化傳承主題活動。因此,坊間也出現了將「310」作為上海海派文化日的呼聲。上大文學院黨委書記竺劍介紹說,310,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數字密碼,身份證前三位310就代表著上海,用上海話讀310時,諧音竟然為「儕要靈」(都要靈),這不正好寓意著海派文化研究活動會有非常高的品質嗎。

陳東、李倫新、熊月之、忻平、榮躍明、陳保平等專家暢談了海派文化的學習、保護和傳承。在打響「上海文化」品牌的進程中,豐富的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已成為上海的寶貴資源。與會專家認為,海派文化是客觀的,不是生造的,它是由生活在這個城市的人民造就的。如果沒有海派文化,就沒有今天的上海。上海之所以成為今日里的上海,就是有海派文化的支撐。讓更多人了解海派文化究竟是什麼,對如今的上海從何處來,到何處去,乃至整個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據史料記載,從元代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置上海縣開始,中國就多了一座新興的濱海城市。1843年,上海開埠,從此又走上了中西交融之路、現代化之路。正如海派文化研究中心名譽主任李倫新在「海派文化叢書」總序中寫到:「在中國所有的城市裡,沒有也不可能有兩個城市是完全相同的,每個城市都有各自的特點和個性。上海,無論是城市的形成過程、發展道路,還是外觀風貌、人文內蘊,抑或是民間風俗習慣等,都有鮮明的個性,有些方面還頗具奇光異彩。」

據悉,正在籌建中的上大博物館,將以海派文化為展示主題,集中展示上海方言的發展歷程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方言文化,內容包括上海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語言學專家的研究成果、故紙文獻中的上海方言等。展藏品收集已超過3000餘件,如晚清至民國時期的滬語報紙、抄本,以及灘簧、申曲、滬劇等戲曲文獻、唱片等資料。其中的上海方言文化體驗館,爭取在年內建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民晚報 的精彩文章:

父女失散26年昨重逢 女兒:為什麼當年不看好我?
漲姿勢!發布國情咨文,歷任美國總統都干點啥?

TAG:新民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