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霍金逝世。那個飛馳在劍橋街頭的少年,終於飛回他的宇宙星辰

霍金逝世。那個飛馳在劍橋街頭的少年,終於飛回他的宇宙星辰

英國時間3月14日凌晨,




英國BBC,天空新聞等多家媒體報道,



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自己位於英國劍橋的家中平靜離世,享年76歲。

 





霍金的子女Lucy, Robert 和Tim在英國新聞社協會通訊社共同發表聲明,



「我們深愛的父親今天去世了。」




「他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一位非凡的人,他的工作和成就的影響將會持續多年。




這個當代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就這樣離開了全人類,回到了屬於他的浩瀚宇宙。

 










少年時期





1942年1月8日,霍金出生在英國牛津,




他的出生似乎就註定是傳奇,因為那天恰好是伽里略逝世300周年的紀念日,



雖然在之後很多次,每當有人提到他的生日寓意時,霍金總是表示,那一天也許出生了上百萬人,而自己其中普通的一個而已。




霍金出生於一個典型的英國中產家庭,父親Frank是畢業於牛津大學的熱帶病專家,母親IsabeI也曾經在牛津大學鑽研哲學、政治和經濟,




在上世紀40年代,倫敦幾乎夜夜都在經歷炮火的攻擊,兩人在牛津那個世外桃源躲過一劫,



在霍金出生後,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教育和環境,一家人重新搬回了倫敦。







童年時期的霍金,學業成績一點都不突出,沒有什麼特別驚人的天賦,字還寫得挺爛--這讓他曾經的中學老師非常頭疼。



霍金的身體也不太協調,所以在學校的大大小小體育比賽,他總是班裡的備用隊員。




不過,當時的小霍金倒是有一個比較像小天才的愛好,喜歡玩具火車,輪船和飛機,他尤其喜歡把他們拆開,探究它們是怎樣運行的。




可是...這樣的窮根究底常常失敗,因為每次組裝回去時,他幾乎都束手無策。




在成年後當他談到童年的這段經歷時,他說,




「這些應該都來自我對探究事物和控制他們的渴望吧。」




或許,就是這份可貴的探究精神和好奇心,讓他的思維最終抵達宇宙的深處。

 






在霍金17歲的時候,他已經準備考大學了。




身為醫生的父親非常希望霍金和自己一樣在大學學醫,不過,由於「過於敘述性並且不夠基礎」,霍金拒絕了父親的建議,




那一年,據霍金所說,自己考得非常糟糕,不過就算是這樣,他最終還是拿到了獎學金,並最終進入了父母的母校牛津大學學習物理專業。




小時候成績不算特別突出的他,進入了自己最為擅長的領域自然如魚得水。剛剛進入學校的一年半里,他因為學校教的內容實在太簡單,所以總是百無聊賴..



他在理論物理方面的天賦也被曾經的物理導師Robert Berman所發掘,




「他只需要知道某個問題有答案,不需要查看其他人怎樣解答,他都可以給出答案來」







在那個年代,世界理論物理學裡,有兩個尖端研究領域,一個是宇宙學,另一個是粒子物理學。




霍金認為宇宙學比較有挑戰性,不過因為當時的牛津沒有任何教授專註於宇宙學,而英國最富盛名的宇宙學者是劍橋大學的教授 Fred Hoyle,他最終萌生了考取劍橋想法。

 



為了考取劍橋的研究員,霍金非常認真地進行了畢業考準備,最終以一等學位進入了劍橋。







不過,雖然進入了劍橋,可是分配給他的導師卻並不是他心心念念的Fred Hoyle,與此同時,在牛津沒有上過數學課的他發現自己的數學水平根本沒辦法應付廣義相對論與宇宙學裡的計算。




在學業上的打擊,讓他一度失去信心....






然而,




禍不單行,




在一個寒冷的聖誕假期,一件改變他一生的事情發生了。






在某一次滑冰時,母親發現自己兒子在摔倒後爬起來非常困難,而在那之前的一段時間裡,霍金也曾幾次莫名其妙地摔倒,講話有時也含糊不清。




身為醫生的父親覺察出了一些問題,並安排他住院看專科大夫。




那時的霍金只有21歲,醫生診斷出他患上了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俗稱漸凍人症。




在當時的醫療水平下,醫生估計他可能只有2年的壽命。





「在我21歲時,我的期望值變成零。自那以後,一切都是賺到的。」




"My expectations were reduced to zero when I was 21. Everything since then has been a bonus."




當得知自己身患這樣的慢性絕症後,霍金因此變得非常抑鬱,




雖然醫生建議他繼續學業,不過當時的他認為自己攻讀博士已經沒有任何意義。




不過兩年後,死神卻沒有如約而至,而自己也沒有完全地喪失運動能力,在當時他的指導教授幫助下,霍金重新拾起了先前放棄的學業...








感情生活





在被診斷出得漸凍人症的時候,進入他生活的Jane Wilde成為了透進了關緊密室中的一束光。






兩人相識於一場新年派對里,他被霍金的風趣幽默與特別的性格所吸引。




後來霍金在談到Jane時,曾經動容地說道,




「這改變了我的人生,給予了我生存的動機。」




而談到兩人相識,Jane也感慨萬分,




「我被他那燦爛的笑容和漂亮的灰色眼睛所吸引,和他在一起太有趣啦。」




在兩人相識後不久,霍金就被確診為漸凍人症,面對隨時都可能失去的戀人,Jane毅然決然地陪伴霍金開始了治療。




曾經有人問過Jane,為什麼會和當時被診斷壽命只有2年的霍金在一起,Jane調皮地笑著說,




「那個時候,所有的英國人都說蘇聯的導彈會在兩年內到來。」




在1965年,兩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在婚後的第一年,為了完成在倫敦大學的學業,Jane不得不在倫敦生活,只有周末才能與霍金團聚。




Jane並沒有因為婚姻而放棄自己的研究,她也是一位優秀的中世紀歷史研究員,1966年,她留在了倫敦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兩人在各自領域都有建樹,也曾經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






不過,由於研究工作,Jane無法每時每刻都陪伴在霍金的身邊,而隨著時間的流逝,霍金的身體機能開始惡化,不可避免地需要人的陪伴。




所以,Jane為丈夫找來了護士與助手來照顧霍金的起居,不過這些人不可避免地侵擾了他們的家庭生活,兩人的關係也在無形中漸行漸遠...








長期分隔兩地,感情自然會出現一些問題,




雖然深深愛著彼此,不過兩人的心裡都知道,婚姻或許無法維持下去,




在1990年,這段維持了幾乎25年的婚姻終於觸礁,兩人正式離婚,雖然兩人最終分開,不過他們的這段婚姻卻留下了3個愛的結晶,Lucy, Robert 和Tim。三個孩子後來都健康長大,其中女兒lucy還成為了一名作家,兩個男孩也在各自的領域裡有不小的成就。




Jane在後來曾經出了一本回憶錄,紀錄了自己與霍金婚姻生活的點滴,在當時也曾經引起了一番轟動。






與Jane離婚後,




在1995年,霍金迎來了第二段婚姻,

他迎娶了照顧自己多年的護士Elaine Mason。






這段婚姻是在11年後最終走向了結束,64歲的霍金與Elaine辦妥了離婚手續。




在那之後,已年邁的霍金與Jane重歸於好,和孩子們共享天倫之樂。









科學成就




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家和宇宙學家之一,霍金在科研的成就當然是有目共睹。




在70年代,已經無法脫離輪椅的他,為黑洞研究大發展時期貢獻了奇點定理(1970)與霍金輻射(1974)。專著《時空的大尺度結構》(1973)對引力與黑洞領域起到了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在之後,他的一生筆耕不綴,儘管在後期病情幾乎讓他喪失了所有的行動力,他依然在用思維探索著浩瀚的宇宙,並用盡一切方法將理論貢獻給後人...








不單單是研究遙遠的理論學,一直以來,他都在根據自己的知識和理論,對人類和地球的命運作出推測和擔憂,






關於人工智慧,




霍金擔心,「開發徹底人工智慧可能導致人類滅亡。」,因為「人工智慧正以不斷加快的速度重新設計自己。而人類局限於緩慢的生物進化過程,根本無法競爭,最終將被超越。」






關於移居其他星球,




他說人口數量這些年來一直急速膨脹,未來地球將非常擁擠,而且由於電力能源消耗,地球將變成一個熾熱的火球。




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積極探索太空,星際航行,移居到其他的星球。






關於外星人,




霍金曾經警告過人類,如果外星人來到地球,就會「像當年歐洲人哥倫布造訪美洲大陸之後一樣,給原生居民帶來萬劫不復的災難,到時,對抗力量不足的地球人不會有好的下場...」






然而,




很多人對於他的言論只是嗤之以鼻,




畢竟,這些事情對於很多人來說,似乎還是太遙遠...




——我能活到人類移居其他星球那一年嗎?




——外星人?發現了嗎?




——即便發現了,與我何干?我不用吃飯嗎?






......






很多人知道他的存在,只是通過他的著作《時間簡史》,




在這本書里,他將那些原本非常複雜的理論,用儘可能簡淺地敘述了出來。



這本書1988年首版,破紀錄地在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的暢銷書排行榜237周。如今書籍已被翻譯成40種文字,累計銷售量2500萬冊。




他的這本書,啟蒙了一代人的宇宙觀。




....




這個世界上,像他這樣心向宇宙星辰的人,畢竟還是少數,




大部分的人畢生為了生計而庸碌低頭耕耘,能靜下心來抬頭看看這個宇宙的,又有幾人?




正如在去年,他在劍橋大學網站上首次發布自己24歲時撰寫的博士論文時,他說,




「我希望能激勵世界各地的人們仰望星空,而不是只盯著他們的腳下。




讓他們想知道我們在宇宙中所處的位置,並試著去理解宇宙...」








「生活如果沒有了樂趣,那將是一場悲劇。」

"Life would be tragic if it weren"t funny. "






雖然身處逆境,但霍金這一生,卻活得非常坦然。




和其他物理學們不一樣,

霍金不僅不高冷,還非常有趣,



據一些媒體報道,霍金非常頑皮,




1977年的時候,在一次與查爾斯王子的會晤上,霍金用當時唯一能動的手指操控著輪椅橫衝直撞,故意軋到了查爾斯王子的腳趾。




據說,這是他不喜歡一個人的時候所做的惡作劇。





在2015年,小貝和霍金有一次見面,




小貝激動地發了條ins,




「見到霍金教授非常榮幸,他真是不可思議!」




霍金幽默地回答道,




「人們經常拿我和你做比較,說誰才是英國的象徵,現在看來簡直難分高下。」





霍金還曾經客串出演過各種情景劇和電影,他在《星際迷航》《生活大爆炸》《辛普森一家》等作品中都曾經出現過形象或者聲音,




他也曾經錄製過各種紀錄片,在社交網站上,他積極和網友們溝通交流,甚至在微博上他也有自己的賬號。




很多孩紙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霍金生前在美劇《生活大爆炸》中的客串,





這個謝耳朵的偶像,當時本色演出,以客座教授的名義來到謝耳朵所在的大學授課,兩個天才之間展開了爆笑對話。




有網友剪輯了這部劇里霍金曾經客串的片段↓↓





沒有了霍金的謝耳朵,




如今應該會很寂寞傷心吧...





作為一名漸凍人,霍金罕見的活出了高齡,




但步入老年,多年來一直被疾病困擾的霍金的生活並不好過,




他的眼皮經常睜不開,圍巾下幾乎全身針眼,每天多次注射針劑,就為了維持眼睛下面僅有的那一小塊活躍肌肉繼續維持活躍。




「安靜的人,心裡最是波濤起伏。」


"Quiet people have the loudest minds. "




對於死亡,他並不恐懼,




「我一直活在可能英年早逝的前景中。我並不害怕死亡,但我也不急著死去,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他在2014年的時候,曾經表示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在外太空死去...




....




他的大半生都在輪椅上度過,但依舊將人類的智慧發揮到極致。




如今,他終於掙脫了軀體的枷鎖,




正如電影《萬物理論》中那個騎著自行車飛馳在劍橋街頭,對未來充滿嚮往的少年那樣...





他終於飛回了屬於他的宇宙星辰....





「我相信最簡單的解釋就是「沒有上帝」。




沒有人創造宇宙,也沒有人主宰我們的命運。




這讓我深刻的體會到,天堂與來世也不太可能存在。




我們只有這一生去欣賞宇宙的宏大設計,對此我非常感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帶你游遍英國 的精彩文章:

一群外國小伙模仿花木蘭製作了個小視頻,可以說是神還原了...
她拍下貓狗們安樂死的那一刻,而我們原本可以預防這一切發生...

TAG:帶你游遍英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