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精養的孩子不一定「精」,小心孩子養成這些陋習

精養的孩子不一定「精」,小心孩子養成這些陋習

文|育兒匠人

今天有位男同事聊天時說,自從老婆生了兒子後,就感覺家裡多了一個小皇帝,不管孩子做什麼,都要按照老婆的攻略來做。現在家裡兒子的用品一大堆,幾乎是用過幾次就被「pass」掉了,每天家裡還準備了好多平時自己都沒吃過的水果,聽說寶寶吃了很好,但是兒子也不太愛吃,最後還得自己來消化,老婆還參加了什麼嬰兒生長發育培訓,一個月6000多費用,但是一聽內容幾乎都是網上整合來的,直呼壓力太大了。聽了同時的吐槽後,第一感覺就是現在的孩子養得太「精」了。

我身邊這樣養娃的也不佔少數,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給自己的孩子用好的,吃好的也沒「毛病」,但是這些好東西鋪天蓋地的襲來,寶寶會吃不消,錢包里的人民幣也吃不消,也難怪負責養家的爸爸們實在是心疼。大多精養寶寶的家長都懷著美好的憧憬,讓寶寶贏在起跑線上,不過這些被精養的寶寶們以後真的會更出眾嗎?答案是不一定。寶寶的基因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就已經固定了,雖然後天的餵養也非常重要,但是只要寶寶各項指標達標,過分的精養反而對寶寶沒好處。那麼過分精養寶寶有些什麼壞處呢?

一、養成挑食的習慣。

追求精益求精的媽媽往往思想比較前衛,在孩子吃東西方面就得吃最好的,那些被誇大效果的食物就容易成為這類媽媽的首選,雖然和普通食物一樣對寶寶生長有益,但是寶寶經常食用後,就會對口感比較粗糙的食物慢慢失去興趣,挑食的情況也就慢慢出現了。

二、孩子容易形成攀比心。

精養的孩子從小就被灌輸了「我的條件不錯」的概念。這些孩子在和其他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往往有一股自身的優越感,一旦遇到條件更好的孩子,攀比心就油然而生。這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三、孩子不願吃苦。

被精養的孩子往往很少吃苦,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早當家的孩子往往更明白人生疾苦,而被精養的孩子在吃苦耐勞的感受方面就明顯不及吃苦多的孩子。家長們要明白讓孩子吃苦並不是在害他們,而是讓他們明白生活本來就有酸甜苦辣。

四、孩子抗挫敗能力差。

如何讓孩子更容易在社會上立足,那就要培養孩子越挫越勇的性格,被精養的孩子往往被家長慣著,哪會遇到太多挫折。孩子一旦踏進社會,一點點挫折也會讓他們不知所措,從而自信心受到打擊。

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想過,精養孩子也會有這麼多壞處。雖然孩子是家長心裡的一塊「肉」,割到哪都覺得疼,但是把孩子養得太「精」,孩子最後也不一定「精」。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先讓孩子學著做普通人比家長直接賦予孩子物質生活顯得更重要。

這裡是育兒匠人,如果你喜歡本文,就關注我,然後分享給朋友,最後再點個贊,你們的支持是我堅持的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匠人 的精彩文章:

奶爸洗奶瓶你放心嗎?這4個步驟必須讓他學會
為什麼家長還是不走心?這4個容易導致孩子窒息的情況要注意

TAG:育兒匠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