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行醫四十多年,74歲的教授為什麼吃素?

行醫四十多年,74歲的教授為什麼吃素?

在穿上白袍的那一天起,醫師就必須把病人的福祉放在自己的利益之上,永遠把病人擺在第一位。

——林俊龍

行醫四十多年的林俊龍,曾是美國洛杉磯北嶺醫學中心院長,也是慈濟在美國義診中心的第一顆種子。

三十多年前,他受到證嚴上人的感召,毅然放棄高薪的職位,返台加入了慈濟的醫療志業體,2008年獲任慈濟醫療志業執行長,負責慈濟建立七院一家的醫療體系,還是全球慈濟人醫會的召集人。現擔任台灣素食營養學會理事長。

今年已74歲的林俊龍醫生已經吃素33年了,他之前在慈濟醫院生活就極為規律:清晨五點半起床後,先慢跑醫院三圈,然後到醫院的菜園摘青菜、查房、看診、開會,每天從早忙到晚,卻依然紅光滿面、中氣十足,讓人感覺很健康、有活力。

林俊龍說,很多人擔心吃素食是否會影響體力與營養均衡,但以他個人為例,吃素以前,往往到了下午三、四點就有體力透支的感覺,吃素後,情況卻有了改變,現在到了這個時間,還是精神飽滿。

林俊龍說,就個人而言,吃素的好處非常多:

1、很多研究報告顯示,吃素可以降低心臟病的罹患率達三分之二,罹患癌症的機率降至一半;

2、此外,得糖尿病的機率也大大減少。相對於素食帶來的好處,葷食者則可能因為肉類中的脂肪而帶來毛病,例如脂肪會逐漸滲透、囤積在血管壁中,造成血管狹窄,甚至導致血管堵塞,如果是在腦血管,就會造成腦中風,在心臟初期是心絞痛,最後變成心肌梗塞。

3、吃素的人血管非常軟,林俊龍說,之前曾做過一項研究,發現吃素越久的民眾,血管的柔軟程度越高。

4、吃素另一個好處是可控制脾氣。林俊龍分別從動物界及古書中來找尋佐證。他說,葷食的動物如老虎獅子都非常的兇猛,但草食性的動物像是牛羊則很溫馴;另外,古書大戴禮記中有記載,食肉,勇敢而悍,食榖,智慧而巧,可見吃素與吃葷在古人的觀察中,早就有明顯區別。

正是因為吃素給他帶來的益處,所以他平時除了行醫問診,也常常發表演講,只為了影響更多的人吃素。

「三不三好」保健之道

林俊龍說,從前和現代的人患病情形大相徑庭,迥然相異。過去人們生病,是因為受到傳染,像霍亂、傷寒、甚至肺癆(肺結核)等疾病,都是通過傳染而罹疾。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人們得傳染疾病已是非常罕見,取而代之的是所謂的文明病,四種最嚴重的文明病,那就是癌症、血管心臟疾病(包括中風、血管梗塞等)、糖尿病,而尤為普遍的是肥胖。肥胖這種疾病,短時期似乎不構成危害,但最終將引發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種種疾病。

另外一個很嚴重的生活習慣,是可以避免的,就是不要抽煙。

林俊龍說,古人已有名訓:「病從口入。」所以我們提倡「三不」,即:不喝酒、不抽煙、不嚼檳榔(口腔科專家卻表示,經常吃檳榔,容易患上口腔癌),這些都是有害的東西,一旦進入人體,就會毒害健康。

此外,還要「吃得健康,吃得環保」。因此,我們要重視「三好」—— 身體好、地球好,心靈好。

身體的環保

林俊龍說,談到吃,很多人講求口味,講求好吃,他以大閘蟹為例,提醒大家,飼養大閘蟹的人,基於經濟效益,會投入大量有害的低廉抗生素,這類抗生素禁用在人體,如食用大閘蟹自然把毒素帶入身體導致癌症。

其他飼養場養殖的動物也是如此,如牛、豬、雞、鴨等,飼養者常用不自然的食物或藥物(如瘦肉精)飼養,使牛、豬成長後瘦肉多,肥肉少,可以賣高價錢。

至於深海的魚類,也會從海底被廢棄的電池中吸納了大量的汞(水銀),因此這些人們餐桌上被視為珍饈美味的魚蝦肉類,身上都帶著毒素,都被吃進了人類的身體,能不得病嗎?

憑據著個人多年的臨床經驗,林俊龍向聽眾介紹了現代的醫學和科技,可以採用很多儀器和技術醫治血管堵塞的疾病,但他還是奉勸大家,預防勝於治療。在病魔來襲之前,還是優先顧好自己的身體健康,方為上策。要健康就要從飲食方面注意。

地球環保很重要

林俊龍用了很多圖片對比了地球的變化,指出應該吃素減緩全球暖化。素食減少耗用地球的資源及溫室氣體的產生,降低空氣及土地污染,避免森林消失並減緩極端氣候異常。

心靈環保也很重要

林俊龍從人體的結構確定人類不是肉食的動物,素食會是最健康的飲食。素食也是保護地球,落實環保的實際行動,有助於消除溫室效應,確保地球永續經營。素食更可以推動心靈環保,因為素食就是不殺生、不造業。

========== END ==========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祈願: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人無病厄,富貴康寧;長壽好德,善始善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育萬物 的精彩文章:

彭鑫博士:不得癌症的秘訣
2018年3月18日—22日)第19期《道德經的智慧應用》研習班通知

TAG:善育萬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