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預防家族癌,一生必修課!

預防家族癌,一生必修課!

日前發布的《美國2018癌症數據報告》,總結了美國20多年取得的控癌成就和未來工作挑戰。該報告顯示,美國癌症死亡率比1991年下降26%,相當於死亡人數減少240萬,預防以家庭為單位患癌的現象將是未來防癌工作的重點之一。有關腫瘤流行病學研究的資料也表明,近年來「家族癌」現象有明顯增加趨勢。預防「家族癌」應成為每個家庭的必修課。

「家族癌」越來越常見

在美國這份癌症報告中,最引人關注的是「家族癌」概念。對此,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尤長宣表示,某些家族中,有一人患癌症,其他成員可能同樣患癌症,既可同時發生,也可先後出現,患癌部位可相同,也可不相同。成員不限於夫妻關係,更涵蓋父子、兄弟姐妹等。

報告還顯示,男性一生中被診斷為癌症的概率為39.7%,女性為37.6%,並據此推算出一家三代中至少有一位患癌的可能性超過95%。在美國人易患的癌症中,男性最多的是前列腺癌、肺癌和結直腸癌;女性最多的是乳腺癌、肺癌和結直腸癌。

值得關注的是,上述癌症都有呈家族性聚集的趨勢。總體來看,預計2018年美國將有174萬新增癌症患者,比2017年多4萬餘人。從1991年開始,美國癌症死亡率已連續20餘年下降,平均每年降低1.5%,整體降低26%,挽救了240萬人的生命。

北京電力醫院腫瘤科主任劉京平向《生命時報》記者表示,一位患者的母親15年前死於肝癌,這幾年,他的哥哥、姐姐和自己也先後查出肝癌。

儘管中國沒有明確統計數據,但臨床上不乏此類案例。媒體上也常有報道,比如一家四口陸續患癌,其中兩人患胃癌;也有報道稱夫妻同患肝癌;更有姐妹、母女同患乳腺癌等。

四大因素易致「家族癌」

家族性癌症通常有兩種表現,一是多人患不同癌症,二是家族中存在某種癌症聚集現象。專家認為,癌症以家庭為單位出現主要有四大原因。

第一,生活方式影響。根據現有資料,「家族癌」以消化道腫瘤最為多見,表明生活習慣與癌症發病的關係。

同一個家庭的成員常年吃「一鍋飯」,飲食、生活方式「同化」,容易被同一致癌誘因所影響。比如,同患食道癌的家庭往往收入較低、動物蛋白攝入量少、經常攝入不新鮮食物和霉變鹹菜、喜歡吃燙食或喝熱茶。這些不良習慣容易引起食道黏膜反覆炎症,逐漸發展為食道癌。再比如大腸癌聚集的家族,往往膳食纖維攝入較少、習慣高脂肪飲食等。

第二,傳染性因素。癌症本身不會傳染,但有些癌症算得上「傳染病」,這是因為導致某些癌症的病毒、細菌會傳染。

比如,乙肝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是血液、性行為、母嬰、日常密切接觸等,所以夫妻共患肝癌比較常見。幽門螺桿菌可通過唾液、共餐等途徑傳播,一家人吃飯就可能發生幽門螺桿菌傳染,誘發胃病、胃潰瘍等疾病,治療不及時會為胃癌埋下隱患。

第三,家庭環境因素。只要家中有一人吸煙,其他成員就會受到「二手煙」「三手煙」的影響,患上肺癌的幾率將大大增加。廚房油煙、室內裝修材料導致的污染,也增加了一家人同患肺癌的危險性。

第四,遺傳因素。目前,癌症的發病機制大都不太清晰,但遺傳因素幾乎是共同的危險因素。研究發現,乳腺癌患者的後代罹患這一疾病的幾率比常人高出2~3倍,很大程度上具有遺傳傾向。

如果父母患有多發性結腸息肉瘤導致的結腸癌,其子女患上同類癌症的可能性高達50%。肺癌、視網膜母細胞瘤、白血病等也屬於有一定遺傳傾向的腫瘤。

制定一份「家庭防癌計劃」

癌症具有一定的家庭聚集性傾向,並不代表家庭中所有人都會被遺傳。但是,學習科學防癌知識應成為每個人的必修課,每個家庭都該制定一份防癌計劃。

1.創造良好的居家環境。裝修時,盡量選用環保材料。如果新居有油漆味、膠水味等,需開門窗放味,等味道散盡、經過空氣檢測安全後再入住。廚房油煙要對外排出,做飯時必須打開抽油煙機。

家中有煙民,不妨制定一份「小手拉大手」戒煙計劃,請孩子監督。比如家長每天少吸一根煙,孩子就少吃一塊糖,慢慢做到煙民成功戒煙、孩子養成良好飲食習慣。

2.培訓家裡的掌勺人。劉京平表示,約10%的癌症發病與生活方式有關,這些都可避免。美國胃癌死亡率明顯下降,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降低、衛生水平提高、食用新鮮蔬果增多等有關。

建議家中大廚要替全家人把好「入口關」,有意識地平衡營養。比如,每頓飯至少有一道綠葉菜,做飯減鹽控糖,用粗糧雜糧替代精細主食,多用蒸、煮方式等。

3.每周有個運動時間表。每天鍛煉半小時有益健康,保持標準體重是防癌的基礎。建議每周至少要有3天的「全家運動日」,大家一起到公園散步、慢跑或打羽毛球、籃球,既鍛煉身體,還能增進情感。

良好的情緒會通過下丘腦垂體系統影響內分泌和免疫系統,從而改變腫瘤發生髮展的進程。

4.制定家庭防癌計劃。篩查能發現息肉和早期腫瘤,儘早去除息肉,能減少晚期結直腸癌的發生率。

美國推薦50~75歲的人都進行腸鏡篩查,有家族史的人提前到40歲左右。建議制定家庭防癌計劃,保證每個成員每年都定期體檢;女性應定期自檢乳房,可及早發現乳腺癌。

當心這些悄無聲息的癌症信號

1.不明原因消瘦。短時間內體重急劇下降往往是癌症第一信號。驟然消瘦在乳腺癌和肺癌患者中最常見,其他還包括肝癌和腸癌等。如果不運動不減肥,體重卻莫名下降10%,應及時就醫。

2.頻繁發燒或感染。體內感染會導致發燒,不明原因的持續發燒則可能是淋巴癌等癌性病症的徵兆。白血病還可能導致反覆感染、疲勞、疼痛及其他流感樣癥狀。

3.體虛乏力。多種癌症都可能導致這種癥狀。如果睡眠休息充足,仍感覺虛弱和疲勞,就應看醫生。

4.喘息或氣短。劇烈、明顯的氣短、胸痛或咳血有可能是肺癌癥狀。

5.慢性咳嗽和胸痛。類似咳嗽或支氣管炎的癥狀可能是白血病和肺癌的癥狀。胸口疼痛可能還會延伸到肩部、臂部。咳嗽和聲音嘶啞超過6周,應當心喉癌、甲狀腺癌、食管癌或肺癌。

6.腹脹腹痛。莫名腹脹應當心卵巢癌。盆腔劇烈脹痛也可能是纖維瘤、卵巢囊腫及其他生殖系統疾病的共同癥狀。另外,飯後莫名胃痛或腹脹有可能是胃癌徵兆。

7.慢性胃灼熱。長期胃灼熱(燒心)應排查是否是胃酸過多所致,再排查食管癌及肝癌的可能性。

8.腸道問題。腸癌患者大便次數多,且有解不幹凈的感覺。胰腺癌的早期癥狀是大便多而發白、奇臭。

9.吞咽困難。多與食管癌和喉癌有關,吞咽困難有時也是肺癌的早期癥狀之一。

10.黃疸。皮膚或眼白突然發黃,主要考慮是肝臟或膽囊疾病,但也可能是胰腺癌、膽管癌和肝癌的癥狀。

11.異常腫塊。乳房、睾丸、腹股溝、頸部、腹部、腋下或其他部位出現異常包塊,應及時就醫排查癌症危險。

12.皮膚新斑點或黑痣變化。皮膚出現新的斑點、黑痣發生變化、皮膚瘡口久治不愈,結痂但容易出血,應當心皮膚癌。

13.指甲變化。指甲下出現褐色或黑色條紋或斑點,應當心皮膚癌。指端突然變大,指甲彎曲,則可能是肺癌癥狀。指甲明顯變白有時是肝癌徵兆。

14.盆腔或下腹疼痛。有此類疼痛且伴盆腔沉重感,可能是卵巢癌癥狀。不孕女性,有卵巢癌、乳腺癌或結腸癌家族病史的女性,確診患有乳腺癌、結腸癌、直腸癌或子宮癌的女性罹患卵巢癌危險更大。

15.長期原因不明的疼痛。出現莫名疼痛持續4周以上,應當心骨癌或睾丸癌。

16.異常出血。尿中帶血既可能是尿路感染,也可能是膀胱癌或腎癌癥狀。便血既可能是痔瘡,也可能是腸癌癥狀。女性月經周期之間的陰道異常出血可能是子宮內膜癌癥狀。吐血咳血應當心胃癌、食道癌或肺癌。過度淤血或出血不止可能是白血病癥狀。

小貼士

5種公認的防癌蔬菜

蘆筍——蘆筍所含營養元素全面,蘆筍含有特別豐富的組織蛋白、豐富的葉酸、核酸、硒,列30種抗癌植物之首,是世人公認的抗癌藥物。蘆筍入肺經、腎經,治療肺癌、腎癌、皮膚癌、膀胱癌、淋巴癌療效顯著。

胡蘿蔔——缺乏維生素A,癌症發病率比正常人高2倍多。胡蘿蔔中所含的胡蘿蔔素能轉變成大量的維生素A,因此,可以有效地預防肺癌的發生,甚至對已轉化的癌細胞也有阻止其進展或使其逆轉的作用。

胡蘿蔔中含有較豐富的葉酸,為一種B族維生素,也具有抗癌作用;胡蘿蔔中的木質素,也有提高機體抗癌的免疫力和間接殺滅癌細胞的功能。對長期吸煙的人,每日如能飲半杯胡蘿蔔汁,對肺部也有保護作用。

菠菜——菠菜含有大量的植物粗纖維,具有促進腸道蠕動的作用,利於排便,減少致癌物質在腸道中的停留時間。

而且吃菠菜可以降低熟肉中的致癌物對人體細胞的破壞作用,使腸道腫瘤危險降低一半,從58%降至32%。此外,菠菜含有非常豐富的可抗擊癌症的β胡蘿蔔素和葉酸。但由於菠菜中草酸含量較高,因此腎結石患者不宜大量食用。

薺菜——薺菜的營養價值非常豐富,含蛋白質、脂肪、食物纖維、有機酸、蘋果酸、礦物質和各種元素鉀、鈣,鎂、鐵以及維生素C、煙酸和B族維生素。

芥菜中所含的二硫氛硫酮具有抗癌作用;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是一種很好的防癌食物。

玉米——玉米中含的硒和鎂有防癌抗癌作用,硒能加速體內過氧化物的分解,使惡性腫瘤得不到分子氧的供應而受到抑制。

鎂一方面也能抑制癌細胞的發展,另一方面能促使體內廢物排出體外。玉米種也含有一種「谷胱甘肽」的抗癌因子

(人民健康網綜合生命時報、健康時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網健康 的精彩文章:

養好「驚蟄到春分」這十幾天,打好整年健康基礎!
廚房必備三把刀!你知道都有哪三把嗎?

TAG:人民網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