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論開創新時代軍民融合發展新局面,「大咖」這樣說

論開創新時代軍民融合發展新局面,「大咖」這樣說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千帆競發看今朝

連日來,習主席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在軍地持續引發熱議。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是構建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的必然選擇,也是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的必然選擇。

努力開創新時代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新局面,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提供強大動力和戰略支撐,正在成為廣大軍民的自覺行動。加強戰略引領,加強改革創新,加強軍地協同,加強任務落實——「四個加強」引發同濟大學專家學者們一些更深入的思考。今天出版的《解放軍報》特摘編相關論點,供大家學習交流。

激發強大動力 夯實戰略支撐

——專家學者熱議開創新時代軍民融合發展新局面

搭建平台匯聚八方人才  各取所長引導智慧碰撞

依託大學推進軍民智力融合

同濟大學校長、軍民融合管理研究院顧問委員會主任 鍾志華

軍民融合效益,既可以理解為軍民融合活動佔用、消耗與獲得效果的比較,也可理解為軍民融合戰略實施對國防建設和經濟發展所作貢獻。兩相比較,第一種效益更為重要,它從根本、全局、長遠發展上決定著軍民融合對國防建設和經濟發展作出的貢獻。

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的實踐充分表明,我國軍民融合戰略是從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決策,目的在於統一富國和強軍兩大目標,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統合經濟和國防兩種實力。

構建軍民一體化的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決定了推進軍民融合必然涉及政府、軍隊、大學和科研單位、企業等多個主體。習主席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啟示我們,從整合相關人力資源、進而率先推動軍民智力融合入手,實現政府、軍隊、大學和科研單位、企業相關主體的直接對話,有效縮短軍民融合信息流程,是避免由於信息不對稱而出現重複投資和重複建設的科學方法,是充分利用軍民融合存量資源的重要渠道,是推動軍民協同創新快出成果的主要陣地,也是實現軍民融合整體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徑。

依託大學搭建軍民融合相關平台,是推動各主體直接對話,實現軍民智力融合的一個重要方式。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關鍵一環是探索中國特色軍民融合的發展規律,其中既包括軍民融合基礎理論,如軍民融合系統理論、軍民融合綜合效益理論、軍民融合哲學理論、軍民融合教育理論、軍民融合歷史理論 、軍民融合法學理論、軍民融合文化理論、軍民融合政治理論等;同時也包括軍民融合應用理論,如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協調發展理論,軍民融合戰略管理、企業管理、人才管理、技術管理、資本管理、服務管理、信息管理、設施管理、項目管理、綜合評估等。大學尤其是綜合性大學,普遍具有學科齊全、人才密集、對外交流廣泛的突出特點,對於開展軍民融合規律研究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同濟大學近年來一系列探索實踐表明,採取聘用、兼職等方式吸收具有豐富軍隊建設經驗的退休專家、在政府機關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和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及研發人員等多方力量共同參與,充分發揮軍隊人員熟悉軍事需求的優勢,發揮政府人員熟悉軍民融合供給側改革需求的優勢,發揮企業了解生產需求和熟悉資本運作的優勢,有利於形成理論研究和推動實踐的強大合力、穩定的理論研究及推動實踐的優秀團隊和良好的多方直接對話機制,在推動軍民融合發展戰略落地中更好地發揮輔助政府決策和開展第三方綜合服務的作用。

怎樣充分發揮軍政校企聯建智庫的優勢?這將是一個有重大探索價值和意義的時代新課題。投身這一時代新課題,展開全力攻關,我們充滿信心。

理論上如何深入探討 實踐上怎樣高度重視

軍民融合呼喚風險管理

軍民融合管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崔濟溫

習主席強調,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要敢於涉險灘、動乳酪,敢於破難題、闖難關,敢於蹚路子、辟新徑。這「三個敢於」充分體現了強烈的使命擔當,同時也意味著,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將會遇到一定的困難和風險。

何謂風險?風險就是「有可能但又不是必然發生」的危險。從這個意義上講,如果事先意識不到風險的存在,風險往往可能發生;如果事先能夠及時地預測風險、準確地識別風險,並採取科學的對策措施,就可以有效地化解風險。

軍民融合風險管理,呼喚理論上深入探討,呼喚實踐中高度重視。

主動防範風險發生,就要學會深入分析可能引發風險的誘因和必要條件。無論是來自地方的風險還是來自軍方的風險,也無論是軍品質量方面的風險,還是軍品按時交貨方面的風險,只有找准了風險的誘因所在,才可以通過有針對性地改變其引發風險的條件,避免風險的發生,做到防患於未然。這必須擺在軍民融合風險管理的首位。

竭力規避難以防範的風險,既不是消極迴避也不是被動躲避,而是積極主動避開。通過採取變換空間、變換時間、變換軍民融合保障任務的承擔者等相應措施,完全可以有效規避不可防範和難以防範的風險。比如,軍方發現正在承擔軍民融合保障任務的地方企業,由於生產經營管理不善而瀕臨倒閉,或者因無力償債而即將破產,或者企業法人違法亂紀等原因,果斷地依據相關法規取消其資格,及時另選其他可靠的企業取而代之,就可以有效地規避風險的發生。

對於既不可防範和防範無效,又難以規避和規避無效的風險, 怎樣儘可能將風險造成的損失降至最低,這是軍民融合風險管理的重要課題之一。

封閉壟斷怎樣打破  資源優化路徑在哪

軍民融合管理大有可為

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軍民融合管理研究院院長 李垣

與世界上許多國家相比,我國軍民融合突出特點在於它的高層次、全要素、多領域,從而決定了管理內容十分豐富。其中不僅涉及信息、技術、人才、資本、設施、服務等各種要素,而且涉及產業、科技、教育、社會服務、應急和公共安全、海洋開發和海上維權、維護國家海外利益等各個不同領域,凡此種種,對組織管理體系、工作運行體系、政策制度體系都提出了很高要求。

習主席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要強化開放共享觀念,堅決打破封閉壟斷,加強科技創新資源優化配置,挖掘全社會科技創新潛力,形成國防科技創新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生動局面。現實中常常有人在問,封閉壟斷怎樣打破?資源配置如何優化?科學回答諸如此類的問題,就不能不懂一點軍民融合管理學。應當說,深入開展軍民融合管理理論研究,是適應我國軍民融合實踐發展的現實需要。

國家主導如何體現?需求牽引怎樣實現?市場運作和改革創新為什麼要統籌兼顧?在軍民融合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逐步健全的情況下,深入研究這些問題,必定涉及軍民融合戰略管理、軍民融合企業管理、軍民融合人才管理、軍民融合技術管理、軍民融合資本管理、軍民融合服務管理、軍民融合信息管理、軍民融合設施管理、軍民融合項目管理、軍民融合評估等課題。越來越多的探索實踐告訴我們,深刻揭示其中基本規律,是建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推動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全面落地的一個重要前提。

軍工改制矛盾如何看 各類具體實踐怎麼辦

期待國家戰略協同管理

軍民融合管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沈憶榮

黨的十九大報告以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為基,構建了一個有機的強國戰略體系。「七大戰略」在整個國家戰略體系中處於引領性、基礎性、全局性的地位,軍民融合發展既聚焦安全主題又關注經濟發展,既是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戰略,也是富國和強軍相統一的戰略,在國家戰略體系中具有特殊地位。

加強戰略協同管理,需要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視角,審視世界軍民融合發展格局,分析以「七大戰略」為基的國家戰略體系的協同動因,把握運用協同學序參數原理、支配原理、廣義演進原理、漲落原理,構建相應的戰略協同機制與協同評估模型,形成中國特色軍民融合戰略協同的決策、計劃、組織、指導、實施、控制的全過程管理新模式,將有助於實現國家戰略體系協同的整體效益最大化,發揮好理論先導和實踐指導作用。

戰略協同管理題中應有之義,要求無論哪個管理層級,不論什麼管理崗位,不管什麼行業領域,必須具備協同觀念,在管理目標制定、體制機制設計、政策制度執行、規劃安排、平台建設等活動中,在涉及交通、信息、標準等基礎設施建設中,在軍工產業和科技創新、國防教育與動員、危機應急與安全、國防軍隊衣食住行醫保障等方面,自覺地突出軍民融合的思維定式。

深化國防科技工業改革是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一項重大任務,當前軍工企業的轉制試點正在有序展開。調研表明,特別需要從戰略協同管理的層面,研究解決困擾轉制中的法規制度不完整、無形資產難界定、社保退休存矛盾、人才流失困人心等一系列問題。

本位主義靠啥根除 行為規範誰來明確

軍民融合文化堪當重任

軍民融合管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郭世貞

習主席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軍民融合戰略實施中貫徹這一重要思想,不斷加強軍民融合文化建設,是全面加強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軍民融合實踐深度發展的客觀要求,對於確保軍民融合科學深入持久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軍地雙方、各行各業均取得顯著成效。同時,一些矛盾不容迴避,一些問題也毋庸諱言。比如,一些地方政府和部分企業對軍民融合本質的認識不夠深入,發展方向不夠明確,存在著自覺不自覺的本位主義;再比如,軍民融合示範方案、發展規劃的制定不夠科學統一,可實施、可評估性不強;還有,部分新參軍企業長遠發展設計不夠、後勁不足……科學解決這些問題,呼喚加快軍民融合文化建設,塑造好軍民融合主體的價值觀念、思維方法、倫理道德、行為規範等,儘快形成統一的軍民融合文化。

推進軍民融合文化建設,必須全面貫徹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基本思想,始終堅持思想政治建設的導向作用,充分吸納我國「兵民合一」傳統思想,全面繼承和發展新中國軍工文化的光榮傳統,緊密結合我國軍民融合實踐需要,努力借鑒國外相關文化的已有成果,深入總結我國近年來推進軍民融合文化建設的實踐經驗,逐步構建起中國特色軍民融合的觀念體系和行為規範,為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文化支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5個小故事,重溫1964年大比武火熱場面
唯一戰績卻是自家人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