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國直升機飛躍發展,未來有望超過美國

我國直升機飛躍發展,未來有望超過美國

成功研製大型直升機——-8

1974年,為配合我國能夠將載荷送至太平洋海域的運載火箭的試驗,需要裝備一種航程遠、載重大的艦載直升機,以便完成火箭再入低高度航跡測量、落點測量及有效載荷的搜索打撈工作。這樣的直升機我國當時是沒有的,為此決定向法國宇航公司進口12架「超黃蜂」大中型直升機。

這一關鍵性的引進決定,以及法國方面對此給予的支持,使得我國直升機事業取得了決定性的突破。

其中四架「超黃蜂」立即交由602所進行改裝,於1975年完成改裝工作,分別執行搜索打撈、遙測和航測等任務。「超黃蜂」於是成為了我國第一種艦載飛機。1980年,我國運載火箭成功進行了全射程試驗任務,「超黃蜂」也勝利的完成了自身任務。之後在我國潛射運載火箭的試驗中,「超黃蜂」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超黃蜂」剛引進時,已獲得了廣泛好評,因此引進生產專利進行仿製的想法很快變成了現實。1974年,602所等單位開始對「超黃蜂」進行性能試飛、強度試飛、摸底分析等,並於1976年獲准正式啟動仿製工作,型號定為直-8。儘管航空工業部調動了80多個單位先後參與仿製工作,但該機的水平有較大的超前性,直-8項目在80年代初出現了幾次波折。最終經過測繪設計研製,首先實現了以原裝部件組裝01號、02號原型機。1985年12月,02號機實現了首飛,並於1989年通過鑒定。同年9月直-8交付海軍,當時的國產率為43 %。隨後直-8的國產率不斷提高,旋翼槳轂、渦軸-6發動機、主旋翼槳葉、尾槳、供電系統、燃油系統等先後研製成功,1993年定型時基本實現了發動機和動部件的國產化。國產化率由1989年的43 %提高到86 %。

直-8優秀的性能指標,使得該機的發展空間極為廣闊。1987年首次完成了「超黃蜂」的陸基反潛機改裝,結束了我國沒有陸基反潛機的歷史。1995年,軍民通用的多用途直-8混裝型進行了技術鑒定,軍用改型也進行了試飛。

但是,發動機等關鍵子系統的性能還不盡如人意,例如功率不如原裝產品,而且可靠性一般。於是,在國家經濟條件轉好後,通過進一步引進消化,徹底解決直-8性能問題的工作有了新突破。

2002年珠海航展,研製了多年的直-8終於出現了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直-8F型的出現宣告直-8吐氣揚眉的日子到來了。

F型換裝了進口PT6B-67A發動機,最大起飛功率提高到了1448千瓦,升限提高到4700米,有效地效懸停由原來的1900米提高到2800米。

F型能在4500米高原啟動,進氣口增裝防沙裝置。採用了有防冰能力的複合材料槳葉,改裝新的航電系統。2005年直-8F型投放市場。隨後開發了更多新改型的直-8直升機。

中小型直升機大展鴻圖——-9/-11

我國航空基礎薄弱,加上文革的衝擊,使得引進仿製國外先進通用直升機成為必然。當時的設想是,一引進型號要先進,二要符合國內航空工業的水平,三是進口與仿製同步進行。1979年進口了少量美國貝爾212直升機,但該機技術上略顯落後,甚至不比直-6好多少。

1980年,精於此道的法國人看到了中國進口直升機的迫切需要,法國宇航公司迅速主動聯繫中方,表示可以出口SA365N「海豚」直升機。法方的推銷工作極為周密,不僅提出了武裝型等各種方案,甚至及時按中方臨時提出的要求,提交了可以搭載整個步兵班的改進方案。

經對比貝爾212和「海豚」後,我國最終引進了「海豚」。「海豚」技術水平確實較高,性能滿足國內需求,易於加裝各種武器,同時直-8的中法合作也提供了較好的基礎。

與直-8類似,這一引進也使得中國中小型直升機直接邁進了世界領先的隊伍里。

1980年「直-9」項目正式啟動,計劃引進50架SA365N/N1型直升機,併購買生產專利,具體負責的仍是哈爾濱122廠,331廠仿製發動機。

項目的第一階段為法方組裝試飛兩架直升機,分解後交由中方重新組裝、試飛,並直接交付用戶。1983年11月該階段順利完成。第二階段,中方負責以進口散裝部件,總裝試飛18架並交付用戶,其中部分設備由中國生產。1985年6月該階段也已完成。第三階段則略有波折,最終實現了法方提供動部件、中方負責其他部件,於1989年12月完成。最後一個階段,由法方提供15架份原材料,中方加工成零部件,總裝試飛後交付用戶。1990年12月第四階段完成後,標誌著中方具有了生產「海豚」直升機的能力。

此後,在1992年1月直-9A國產化型首次試飛,國產化率達到了72 .2 %。直-9B反坦克型武裝直升機稍後完成試飛和鑒定,交付陸軍航空兵,中國人擁有第一種實用的武裝直升機。在此基礎上還發展了直-9G出口型武裝直升機。直-5也曾經改進為裝有一挺12.7mm機槍、兩個火箭發射器的武裝型,但未批量交付部隊使用。

直-9C艦載反潛型於90年代中期試飛。部分艦載型後來裝備了KLC-1型X波段多功能直升機載監視雷達,可提供海面搜索和偵察能力,並通過數據通訊系統將海面戰術態勢和目標的信息傳送給地面或艦上的指揮所,能為艦載武器提供超視距探測能力。此後,直-9還發展出了H410A型等型號,標誌著直-9從仿製發展到了改進擴展的技術層面。H410A型換裝功率更大、高溫高原性能更好、可靠性更高的Arriel 2C發動機。另外警用型號直-9也已經開始交付,警用型加裝了搜索雷達、GPS、探照燈、警報器、電動絞車和相關通信設備。

直-9於1999年獲得了出口馬里的訂單,2000年又獲得茅利塔尼亞和馬里續購的意向訂貨,實現了國產直升機出口「零」的突破。2003年珠海航展上,展出了直-9最新的改進型——外形俊朗流暢的H425「海豹」民用豪華直升機的模型,該機採用原裝進口先進發動機,機艙更舒適,使用更安全,監控和顯示手段先進,內部設計豪華、舒適。「海豹」達到了世界民用豪華直升機的先進水平,盡顯中國人的才智與藝術魅力。

除直-9外,更為輕巧靈活的直-11也是我國直升機工業世紀之交的寵兒。直-11的原型是法國宇航公司的AS350「松鼠」多用途輕型直升機,由昌河飛機工業集團公司和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共同研製。直-11是我國從專利生產、測繪仿製走向自行設計的第一個機種,是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直升機,也是我國第一個引進全過程適航管理取證而研製的機型。直-11於2000年10月完成了試飛科目。

直-11是一種2噸級輕型直升機,通常可載6人。機體大量採用了金屬/複合材料,使用複合材料起落架和彈塑性結構燃油箱。由於體積重量小、價格低廉(售價約人民幣800多萬元)、操作簡便,直-11在民用市場上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目前直-11較為重要的發展方向是改進發動機以及研製雙髮型號。

未來展望

經過幾十年、幾代人的努力,我國已能夠自行研製生產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直升機。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我國直升機將將按照重、中、輕和超輕型等級別分別進行規劃,在10年內形成13噸、7~8噸、4噸、2噸和輕型5個檔次的國產直升機。

2002年航展上,已展出了採用兩台渦軸發動機、綜合航電、採用抗墜毀設計、大量使用複合材料的6噸級通用直升機方案。該機將採用我國5.5噸級直升機的懸翼系統和傳動系統的成熟技術,引入國際合作,在性能、壽命和可靠性上追上世界先進水平。該機採用了我國自行研究的抗墜毀技術,墜毀時機組成員生存概率大於85%,複合材料佔全重的大部分,有效載荷將達到2500千克。6噸級直升機在世界和國內通用航空市場上有著極大的發展前景。

此外,我國規划了採用兩台1800千瓦功率的渦軸發動機、直升機/發動機一體化控制技術、先進航電的10噸級大型直升機方案——這就是近期正在試飛的直-20。

該級別的直升機可執行各種運輸、空降、突擊等任務,目前的設想方案是單旋翼、尾槳布局,大量採用複合材料,將成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型號。在6噸和10噸級直升機的基礎上,我國軍民航空界將擁有用途更多、分類更細的各種直升機型號,例如先進的武裝直升機等。

同時與先進國家共同研製的S92、EC120等直升機項目具有21世紀先進水平,進展順利。中國直升機事業必將有著更為輝煌的明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抓住努力的手指 的精彩文章:

戰士們開展,「豆腐塊」大比拼
抗戰時期日軍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有照片為證

TAG:抓住努力的手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