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清代有的大臣稱「奴才」,有人稱「臣」?

為什麼清代有的大臣稱「奴才」,有人稱「臣」?

「奴才」是指待奉主人的僕人。奴才一詞在春秋就已經出現了,只是對下人的一種稱謂。

明朝時期,太監稱為「廠臣」、「內臣」,大臣統統自稱為「臣」,並無奴才稱謂。

清朝前期,仍沿用明時的稱謂。然清朝皇帝也為了方便統制,大肆禁錮民眾思想,強迫漢族及其他民族改俗易服,開始只有皇宮內的太監、侍女便自稱奴才。但到雍正時期,這些風氣開始蔓延,一些家臣也開始自稱「奴才」,一是自我貶低討好主人,二是外人和主人覺得自個比別人對主人更忠誠,而關係也比一般人更加親密!朝中的王公大臣在面對皇帝及皇帝的妃嬪時也開始統統自稱奴才,以顯示自己對皇帝及妃嬪的無限忠誠。至此,奴才便成了王公大臣及下人的邀寵的專用名詞。

清朝的奴才這個詞其實是建州女真奴隸制社會的遺存,奴隸家臣對家主是有人身依附關係的,可以說是家主的個人財產,而且這身份世襲罔替,老子是人家的奴才,兒子生下來就是人家的奴才,輩輩相傳,也就是所謂的包衣奴才。到了清朝後期就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同殿為臣,二品官是三品官的奴才,雖然官大一級壓死人,但是在這裡大官見了小官仍然要點頭作揖。當然說到底,所有滿人都是皇帝的奴才。

而這個時候漢臣就很糾結,依制沒有入八旗的漢臣是不能自稱為奴才的,他們自稱臣。卻無比羨慕哪些能自稱奴才跟皇上套近乎的滿人。也就是這樣中國進入了一個當奴才而不可得的年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的見證 的精彩文章:

風水輪流轉,明年到我家,最短命的王朝這幾個你知道嗎?
秦統一天下把巴蜀當糧倉用,到了諸葛亮北伐的時候巴蜀就成了蜀中貧弱呢?

TAG:歷史的見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