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閱讀與欣賞 介紹劉長卿詩《別嚴士元》

閱讀與欣賞 介紹劉長卿詩《別嚴士元》

賞析古典詩文,聆聽先賢心聲,感受如畫意境!古詩文賞析,與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本文來源於:古詩文賞析gswsx.cn

撰稿 | 劉逸生播講 | 鍾瑞

本專欄音頻資源來源於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曾經非常知名的欄目《閱讀與欣賞》。暫時沒有與音頻對應的文字資源,以下文字,僅為大家欣賞和理解提供參考。

原文

別嚴士元

春風倚棹闔閭城,水國春寒陰復晴。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

東道若逢相識問,青袍今已誤儒生。

譯文

水國的天氣帶著初春的寒意,忽晴忽陰,忽好忽壞;在這春風乍起的日子,我所乘的船停泊在蘇州城外。

濛濛細雨潤濕了衣服,自己卻沒有注意到;枝上的花朵飄落到地上,聽不到聲響。

薄暮夕陽下,江上孤帆遠去;太湖之南碧草如茵,綿延萬里。

或許有朋友會問到我的境遇,請轉告他們,我這個一介書生,命途多舛,已被「青袍」所誤。

注釋

倚棹:停船

青袍:唐三品官以上服紫,五品以上緋,六七品綠,八九品服青。

賞析

這首詩,運用一連串「景語」來敘述事件的進程和人物的行動,即寫景是為了敘事抒情,其目的不在描山畫水。然而,畢竟又是描寫了風景,所以畫面是生動的,辭藻是美麗的,詩意也顯得十分濃厚。

嚴士元是吳(今江蘇蘇州)人,曾官員外郎。寫這首詩的年代和寫詩的背景,現無可稽查。從詩的內容看,兩人是在蘇州偶然重遇,而一晤之後,嚴士元又要到湖南去,所以劉長卿寫詩贈別。

闔閭(hélǘ)城,就是江蘇的蘇州城。從「倚棹」二字,可以知道這兩位朋友是在城江邊偶然相遇,稍作停留。時值春初,南方水鄉還未脫去寒意,天氣乍陰乍晴,變幻不定。讀者尋味開頭兩句,已經知道兩位朋友正在岸上攜手徘徊,在談笑中也提到江南一帶的天氣了。

三四兩句是有名的寫景句子。有人說詩人觀察入微,下筆精細。話是說得很對。可是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卻似乎看見兩人正在席地談天。因為他們同時都接觸到這些客觀的景物:笑談之際,飄來了一陣毛毛細雨,雨細得連看也看不見,衣服卻分明覺得微微濕潤。樹上,偶爾飄下幾朵殘花,輕輕漾漾,落到地上連一點聲音都沒有。這不只是單純描寫風景,讀者還彷彿看見景色之中複印著人物的動作,可以領略到人物在欣賞景色時的愜意表情。

「日斜江上孤帆影」這句也應該同樣理解。一方面,它寫出了落日去帆的景色;另一方面,又暗暗帶出了兩人盤桓到薄暮時分而又戀戀不捨的情景。最後,嚴士元還是起身告辭了,詩人親自送到岸邊,眼看著解纜起帆,船兒在夕陽之下漸漸遠去。七個字同樣構成景物、事態和情感的交錯復迭。以下,「草綠湖南萬里情」,補充點出嚴士元所去之地。景物不在眼前了,是在詩人想像之中,但也摻雜著遊子遠行和朋友惜別的特殊感情。

友人的遠去,自然地激起了詩人心底的無限愁緒;因而他的臨別贈言,聽起來是那樣令人心酸:你這回去湖南,如果有相識的人問起我的消息,你就這樣回答他吧—「青袍今已誤儒生」。這是一句牢騷話。唐代,公元630年(貞觀四年)規定,八品九品官員的官服是青色的。上元元年又規定,八品官員服深青,九品官員服淺青。劉長卿當時大概是八九品的官員,穿的是青色袍服。他認為自己當這一員小官,是很失意的,簡直是耽誤自己的前程了。

詩中的「景語」,既有「春寒陰復晴」的水國氣候特徵,又有「細雨濕衣」、「閑花落地」的眼前景象,還有「草綠湖南」的意中之景,幾個層次中,情、景、事同時在讀者眼前出現,寄託了與友人相遇而又別離的複雜情思。詩人的這種手法,是很值得借鑒的。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文賞析 的精彩文章:

天空之下,屋頂之上…
詩詞史話 當風流已成為往事306

TAG:古詩文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