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論腸結核病理特點與分級診斷以及病理取檢要求

論腸結核病理特點與分級診斷以及病理取檢要求

姜教授的話很重要

作者丨上海嘉會國際醫院 夏璐

來源|醫學界消化頻道(CCCF—IBD學習驛站出品)

本次北京醫學獎勵基金會IBD專委會Clinical Master Class由安徽醫大一附院胡乃中教授承辦,主題是「腸結核鑒別診斷和治療中的相關疑難問題」,被歐陽欽教授譽為「小題目,大文章」,尤其是有多位臨床病理學家、結核病專家共同參與,令我們這些消化科醫生獲益匪淺。

圖片說明:會議現場

肺外器官結核病中最多見的是腸結核(TB),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多見於小兒,與肺結核有相同的原發綜合征,即結核性潰瘍、結核性淋巴管炎、腸系膜淋巴結炎。繼發性者多來源於活動性空洞型肺結核,分為潰瘍型和增生型兩類。其基本病理取決於機體抵抗力和結核菌致病力之間的關係,即對結核分枝桿菌的免疫力與過敏反應程度影響了病理性質。從臨床表現包括內鏡有時很難鑒別腸結核和腸道克羅恩病(CD),病理診斷是臨床醫生的重要參考依據,大師班邀請到浙江邵逸夫醫院病理科姜支農教授為大家進行了「腸結核與克羅恩病的病理鑒別診斷」專題演講,現將姜教授的部分講課內容整理與大家分享如下。

目前臨床並沒有明確標準來界定腸結核和克羅恩病的分級病理診斷,姜教授根據自己的臨床經驗進行了總結,姜教授特別指出,以下標準是他本人針對腸鏡活檢標本病理診斷的個人經驗,僅供參考。

第一類診斷:考慮結核等感染性疾病

診斷用語:傾向(首先考慮)結核等感染性疾病,需結合臨床排除CD及其他肉芽腫性疾病。

病理形態:肉芽腫大,伴有壞死或肉芽腫內膿腫,伴有其他支持結核的依據。

*但即使是第一類診斷,也不能完全排除CD,且不適合手術標本。

第二類診斷:考慮CD

診斷用語:傾向CD,需結合臨床排除TB等感染性疾病;

或:CD和TB等感染性疾病均有可能,傾向CD

病理形態:活檢取材多,肉芽腫小(300 μm以下),數量少,無融合,無壞死改變,伴有其他支持CD的依據。

第三類診斷:較難區分TB和CD

再細分為三類:

1. TB可能略大

診斷用語:CD或TB均有可能,如臨床TB相關檢測(+),建議先抗結核治療後複查,或:TB及CD均有可能,鑒別診斷困難,略傾向於TB;

病理形態:無壞死或膿腫;肉芽腫大(直徑大於400 μm);伴肉芽腫融合或肉芽腫內無細胞區。

2.CD可能略大

診斷用語:CD和TB等感染性疾病均有可能,鑒別診斷困難,略傾向於CD

病理形態:肉芽腫形態支持CD,無壞死、肉芽腫融合等改變,但:

- 肉芽腫中等大小(300~400 μm);

- 或:肉芽腫小,但數量較多或活檢組織少;

- 或:存在TB的較多次要病理特徵。

3.病理無法區分

診斷用語:CD或TB可能性較大,請結合臨床。

病理形態:肉芽腫無壞死,肉芽腫形態無法區分TB或CD。

關於TB的病理輔助檢測,目前臨床應用的抗酸染色陽性率為10%左右,特異性較高但存在假陽性,因此需要病理醫生仔細閱片,姜教授也與我們分享了一例CD因腸組織標本抗酸染色假陽性誤診為TB的病例,並且提到吳小平教授曾經說過的一句話,反覆長期病程的患者,多數是CD。

姜教授還分享了CD與TB病理鑒別診斷的一些體會:

腸TB的部分肉芽腫與CD的肉芽腫形態相似,活檢組織少時易把TB誤診為CD,在病變處取材多,多數TB能看到肉芽腫。在手術標本中大型肉芽腫、融合肉芽腫不少見,有時也可見到壞死性肉芽腫,容易誤診為TB,如忽視手術標本大體檢查容易將CD誤診為腸TB,但也有部分手術標本通過病理無法區分CD和TB。

最後,姜教授對我們內鏡醫生提出了要求:

在病變處(潰瘍及周邊)應多塊取材,還應在多節段多部位取材,其中涉及CD標準化取材的要求、對細微病變也要重視取材,以及對遠端大腸和胃鏡的活檢。

姜教授在短短20分鐘的講課時間裡濃縮了他多年在腸TB和CD病理鑒別診斷領域的經驗,今天這篇短短的文章也只是掛一漏萬,所以,今後有這樣的專題講座,大家一定不要錯過,如有臨床難以鑒別的病理,也不要放過和病理醫生充分討論的機會。

(以上內容得到姜支農教授授權發布,僅供學術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學界消化頻道 的精彩文章:

DAA時代,丙肝合併CKD患者該如何選擇抗病毒治療?
別拿胃食管反流不當病,會招癌的哦!

TAG:醫學界消化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