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行吟與書寫:從石鼓書院摩崖石刻看古代士人的風雅

行吟與書寫:從石鼓書院摩崖石刻看古代士人的風雅

[ 本文共計1942字 · 建議閱讀時間4分鐘 ]

文 | 何文勝

大概壯遊與詩文才是古代士人業餘生活的核心,而書寫賦予了這些風雅行為別樣的趣味和不朽的印記。這是觀賞石鼓書院摩崖石刻給我的印象。我想像不出如果沒有遍及名山勝跡的浩瀚的書寫遺存,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景。

就像那首著名的《衡陽八景》詩中說的那樣:

雁峰煙雨實堪誇,石鼓江山錦繡華

花藥春溪龍現爪,岳屏雪嶺鳥喧嘩。

朱陵洞內詩千首,青草橋頭酒百家。

試看東洲桃浪暖,西湖夜放白蓮花。

石鼓江山錦繡華」和「朱陵洞內詩千首」說的就是古鼓書院的風景。

石鼓書院坐落于衡陽市城北石鼓山,始建於唐元和年間,宋太宗趙光義賜「石鼓書院」匾額,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衡州人李士真請求郡守在這裡建立了正式的書院,招收生徒講學。

宋仁宗景祐2年(1035),曾擔任集賢殿校理之職的劉沆,在衡州任知府時,將石鼓書院的故事上報皇帝,被《文獻通考》列為「宋興之初天下四書院」之首而趨於鼎盛。

中國古代傳統文化集大成者曾國藩曾經說:天下之書院,楚為盛;楚之書院,衡為盛。」石鼓書院為其佼佼者。

在蒸湘二水環擁,約4000平米的山體上,東、西、北三面崖石留存著從唐至清石刻20多塊,在古代書院舊址中為絕無僅有。因為聞名遐邇的學術氛圍,深厚悠久的文化積澱,宏大開闊的江山氣象,吸引了一大批鴻儒賢士、文人墨客來此講學、遊歷、吟詠、題刻。它們題材廣泛,或短或長,不拘一格,無聲的展示了古代文人士子的書寫趣味和風雅生活。

我們今天主要說一說石鼓書院裡面的磨崖石刻。首先,「磨崖石刻」的定義磨崖山石上鐫刻的文字。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南屏興教磨崖》:「今南屏山興教寺磨崖,《家人》卦、《中庸》、《大學》篇,司馬公書,《新圖經》不載。」元馬致遠《哨遍·張玉嵓草書》套曲:「通三昧,磨崖的本,畫贊初碑。」今天我們來看看石鼓書院中不同字體的磨崖,感悟自然與書法的巧妙融合。

楷書:是唐人的流行書風嗎

真正留存至今的唐代原刻因為時間久遠,已經非常難得。我們依稀可以從中管窺唐人書寫的嚴謹法度和盛世氣象。石鼓書院唐代刻石《西谿》字體正楷,端莊瑰麗而飽滿有力。書者宇文炫,唐貞觀中(公元627年~649年)進士,大臣宇文士及之子,武川(今內蒙古烏蘭察布盟西部)人。任衡州刺史,多善政。增修合江亭,並手書「西谿」、「東岩」四個大字刻於石鼓山東西崖壁上。由此已可想見石鼓書院的絕佳風景。惜風雨剝蝕,「東岩」兩字已消失無存,唯「西谿」依舊巍然獨在,成為石鼓書院的「鎮院之寶」。

《西谿》高95厘米,寬90厘米,字高34厘米,寬40厘米

「琴客」刻石,實為《唐·裴某題名石刻》殘字,據清光緒年間《國朝石鼓志》,內容為「衡州刺史裴,監察御史陳越、戶部從事閻斯琴,客張贄,大和九年九月十日同游」

當為時任衡州官員及客人的記游文字,現只留下「琴客」兩字及日期,咋一看,反倒別有一番藝術想像空間。看來,文字不在多寡,簡練更有韻味。這是「西谿」並存的又一唐代石刻,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聯繫到湖南浯溪書院元結撰,顏真卿書《大唐中興頌》,以及流傳至今的歐柳楷書,莫非楷書就是唐代的流行?正如唐代近體詩不等於中國古代詩歌的全部,以唐為盛的楷書也不等於中國書法的唯一正統,更不是全部。

「琴客」刻石,實高40厘米,寬50厘米,刻於大和九年

悠遊吟嘯,翰墨寄情:這是你想要的八小時以外嗎?

宋《王定民等題名》刻石,內容為「元佑三年戊辰秋八月十有八日,提點刑獄朝散郎張公綬,拜宣聖孔子於石鼓之學,遂登文會閣......既飲,與賓客下合江亭,觀韓伯留題......」。公幹之餘,登臨、紀行、飲酒、品讀,讓人想見曾子「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一個儒生的理想生活,也正好呈現了被稱為「文人最幸福的時代」——宋朝文人士子的生活樣貌。

清《張時題記》,張時是江南嘉定(今屬上海市)人。順治十七年任衡州知府。休官後仍留戀石鼓山水。於康熙元年復來衡,棲遲書院,從荒藤蔓草中覓出西谿,偕友嘯詠其間,並勒碑立石,一月而歸。該刻詳述了這一史實。流連山水,寄寓詩書,吟詠嘯傲,揮翰題刻。讀到這裡,禁不住讓人慨嘆,這是何等瀟洒的退休生活!

我手寫我心:論「到此一游」的正確打開方式

石刻《江上清風》,刻於清乾隆戊子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署名「夢圭書」,作者籍貫、生平不祥。

石刻《江上清風》,高58厘米,寬66厘米,字徑27厘米

莫非今人熱衷刻畫「某某到此一游」的雅好是有歷史原因的?但一個或幾個愜意悠閑,吟風弄月的雅士行走江岸的畫面似乎躍然而出。清晰可辨處還有《高山流水》刻石。這個題刻兼及石鼓江山的風景與高山流水的典故。不知是引同游者為知音,留下這永恆的紀念,還是作風流已逝,知音難覓之嘆。

《介崖》:介者,鎧甲也,大概書者認為這片山石像鎧甲一樣吧;

《朱陵後洞》:則是為修仙者洞府題名。

德行天下:蝌蚪奇文禹王碑

另外,說到石鼓書院的題刻,不得不說閃耀古今,名震天下,與黃帝陵、炎帝陵同為中華民族三大瑰寶的《禹王碑》。九行七十七字「蝌蚪文」,至今無人能解,堪稱千古之謎。相傳大禹奉舜之託治水,在外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於南嶽得《金簡玉書》,易圍堵為疏通,天下水患終解。人民為歌頌其功德而刻此碑於南嶽七十二峰之一岣嶁峰,後原樣復刻於此。

摩崖石刻,其文雋永,其字斑駁,或詳盡記游刻於天地之間,蓋因很多惺惺相惜之人並不總是有緣相見,很多名山勝水也很難再至,文人雅士選擇以此作為留念,以示歲月苦短而友情珍重;或寥寥數字鐫於崖壁之上,以寄寓情懷解心中塊壘。

摩崖石刻,是一扇與古人相逢的門窗,讓我們得以探視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摩崖石刻,是一條可以觸摸古人心跡的時光隧道,讓我們與古人在山水間交匯,在刀筆刻畫間神遇。

出品人 · 施晗 | 主編 · 柴天鱗

責編 · 李魚 小國寶 聶海燕|美編 · 苗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走尋 的精彩文章:

施晗對話齊劍楠:文化如鏡子,在當代碎了一地

TAG:走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