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老話記心頭,人間事不愁

老話記心頭,人間事不愁

中國古代的人生箴言類書籍很多,《六事箴言》不僅是其中一部難得的佳作,還有著不可比擬的獨特優勢——是對古代先賢為人處事經典名言的集錄。其中言語,無不凝聚著智慧先賢的廣博閱歷、深刻思考和人生體悟。編集者葉玉屏,清朝人。

本文精選了其中的20句,這些字字珠璣而又樸實真摯的話,句句都與生活緊密相關,每一個都可謂是我們人生的指路明燈。

邱漢橋 春雨潤花香

1、人生四訣:誠,恕,和,忍

誠無悔,恕無怨,和無傷,忍無辱。

【譯文】真誠待人可以無悔,寬恕別人可以消除仇怨,謙和待人可以免除彼此傷害,善於隱忍則不會招致羞辱。

【感悟】待人只要出於真誠,那就是發自本心,又怎會後悔?寬容別人就是化解嫌隙和矛盾,仇怨怎還會存在?謙和的態度讓人歡喜溫暖,怎麼會發展成互相傷害?不好的事情前能夠忍住,事態就不會繼續往壞處發展,自己就不會越來越失態,又怎會招來羞辱?

2、知畏懼可安寧,懂知足能常樂

畏能止禍,足能止貪。

【譯文】畏懼戒慎能防止災禍,知足常樂能遏止貪婪。

【感悟】災禍往往來自妄為,妄為往往來自不知深淺,不知深淺往往來自不知畏懼謹慎。而貪婪之心,一定來自不知足,慾望是深淵,貪婪則是通往懸崖的路。

3、凡事都要量力而行

所見所期,不可不遠且大,然行之亦須量力有漸。力小任重,恐終敗事。

【譯文】眼界和志向不可不遠大,然而要實現它也必須量力而行、循序漸進。若期望太高而實力不足,恐怕終究會造成失敗。

【感悟】循序漸進,才能水到渠成。不自量力,能力撐不起所做的事,不僅自己累,事情也只會被搞糟。

4、謹言慎行,處世之要

不善之名,每成於一事,後有諸長不能掩也,而惟一不善傳。君子之動,可不慎歟?

【譯文】不好的名聲,往往是由某一件事情造成的,以後哪怕有再多的長處也不能挽回影響,而只有這一個壞名聲流傳開來。君子的一舉一動,怎能不十分慎重呢?

【感悟】所謂「人言可畏」「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從新聞就能看出來,人們往往更關注負面醜惡之事,生活中人們也往往愛盯著他人的缺點和醜事。所以,做人一定要謹慎啊,哪怕是再小的事。

5、做不成事,都是因為「拖」

莫說要待頓段工夫方做得,如此便磋過了,只今便要做去,斷以不疑鬼神避之。需者,事之賊之。

【譯文】不要說等一段時間才去做,這樣就把時間白白地荒廢過去了,應當現在就去做,決不要以各種借口躲避要做的事情。等待,往往是敗事的根由。

【感悟】想做一件事卻拖著不辦,反映著心性的不堅定,做事的不積極。而時間不等人,機會容易逝去,做成任何事又都離不開積累、做完眼前這步才能進入下一步。所以「拖」又怎麼可能做成事?「拖延症」患者們,警惕啊!

6、深藏不露,是處世的最高境界

英氣最害事,渾含不露圭角,最妙。

【譯文】英氣逼人往往最容易壞事,深沉含蓄,不露鋒芒,才是為人處世的最高境界。

【感悟】這是因為,深藏不露的人,心中必有寬容、必能忍。這些則來自心性的高度磨礪和對人情世事的洞若觀火,不是不出手,只是等待機會。這就是《周易》所說的「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反之就是浮躁淺薄,難成大事。

7、人生貴在從容

天地萬物之理,皆始於從容,而卒於急促。急促者,盡氣也;從容者,初氣也。事從容則有餘味,人從容則有餘年。

【譯文】天地萬物生存的規律,都是由舒緩從容而發端,由急迫倉促而衰亡。急迫倉促,是生命即將衰亡的徵兆;從容舒緩,則是充滿活力和朝氣的象徵。做事從容則圓滿無悔,餘味無窮;做人從容則心閑氣定,益壽延年。

【感悟】老子言,大風不會吹一整天,大雨不會下一整晚。也就是說,越猛烈的越不會持久,來得急去得也快。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有這種體會,「秀恩愛死得快」是感情越熱涼的越快,好的穿一條褲子的兩個人最容易翻臉。所以,做人做事,要懂得收斂節制、細水長流。

邱漢橋 秋日思故里

8、活得累,是因為不懂取捨

人生減省一分,便超脫一分。如交遊減便免紛擾,言語減便寡愆尤,思慮減則精神不耗,聰明減則混沌可完。不求日減而求日增者,真桎梏此生耳。

【譯文】人生凡事減省一分,便可超脫一分,如交際減少,便可免去許多不必要的干擾;如說話減少,便可少犯許多過失;思慮減少,便可少耗些精神;少動些心計,便可保全渾厚的天性。如果不設法每天減少而設法每天增加,那真要束縛自己的一生啊!

【感悟】人的時間精力都有限,要做和應付的事情又那麼多,所以進行取捨是必須要做的。取捨的標準,一是問問你的心,哪些是你樂意的,哪些不是;二是想想現實,哪些對你是有益的,哪些不是。然後就能知道該留下哪些,砍掉哪些。一切的取捨歸結起來,就是兩點:少些貪心,多些知足;少些慾望,多些安寧。

9、厚道是福,刻薄是禍

土薄則易崩,器薄則易壞;酒醇厚則能久藏,布帛厚則堪久服;存心厚薄,固壽夭福禍之分也。

【譯文】泥土層太薄就容易崩塌,器皿太薄就容易被損壞;酒味純正濃厚能夠長久收藏,布帛厚實能夠經久耐穿。居心厚道還是刻薄,是關係到人一生長壽還是夭亡、招禍還是得福的大事。

【感悟】做人厚道能長壽,是因為氣和;做人厚道能得福,是因為寬厚,所以不積怨,得人心。反之,刻薄算計、斤斤計較,時時處處都在傷神耗氣,又怎會多壽?寡恩積怨,處處樹敵,又怎會不招來禍患?

10、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人雖至愚,責人則明;雖有聰明,恕己則昏。爾曹但常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聖賢地位。

【譯文】哪怕是再愚蠢的人,對別人提出批評和要求時卻很在行;哪怕是再精明的人,寬恕自己的過錯時卻顯得很糊塗。你們只要經常以要求別人的心思來要求自己,以寬恕自己的心思來寬恕別人,就不用擔心達不到聖賢的境界。

【感悟】人總是愛責備他人,而不愛責備自己;人總是容易寬恕自己,而不容易寬恕別人。多數人都是這樣,少數懂得修養自己、有所追求的人才會反過來。張三丰《無根樹》言:順為凡,逆為仙。順逆之間,就是俗人與聖人的區別所在。

11、勤儉才能興家

居家之病,曰飲食、曰土木、曰爭訟、曰玩好、曰惰慢,有一於此,皆能破家。其次貧薄而務周旋,豐余而尚鄙嗇,事雖不同,其終之害,或無以異。

【譯文】居家生活的大忌,主要是飲食奢華浪費、大興土木、與人打官司、玩樂無節制、懶惰傲慢等,只要沾上其中任何一種,都能夠導致家庭破敗。其次還有兩種情況也應該提防:一是家境貧寒卻熱衷於交際應酬,大操大辦講排場;二是家境富足卻十分吝嗇小氣。這兩種情況儘管不一樣,可是帶來的危害卻都不容小視。

【感悟】這句話說了三種情況:家富,卻奢侈,於是只能敗家;家窮,但是愛顯擺,於是只能更窮;家富,但是吝嗇小氣,讓人疏遠,招人怨恨,只能徒增隱患。所以,興家之道,就在於十二個字——居家勤儉,享用有度,樂善好施。

12、孝順父母要趁早

人子之道,莫大於事生,百年有限之親,一去不回之日,得盡一時心,即免一時悔矣。

【譯文】要做一個有孝心的兒女,最重要的就是在父母活著時盡心待奉,父母的壽命最多不過百年,而光陰易逝,過一天就少一天,能夠在父母膝下多盡一分心意,日後就會少一分後悔。

【感悟】縱然父母還健康,在你有能力盡孝的時候,他們也已經老了。真的是能陪一天就少一天,能盡孝一次就少一次。縱然父母年紀還不算高,但天天忙於各種事的我們,只要算一下,就能知道我們能陪在他們身邊盡孝心的日子,沒有多少。所以,孝順父母,還是趁早吧。

13、給孩子一個好人品,勝過千萬家產

父母教子,當於稍有知識時,見生動之物,必教勿傷,以養其仁;尊長親朋,必教恭敬,以養其禮;然諾不爽,言笑不苟,以養其信。

【譯文】父母教育孩子,應當在其剛剛懂事時,看到有生命的東西,一定讓其不要傷害,以培養其仁愛之心;對於長輩以及自家的親朋好友,一定要讓其恭敬對待,以培養其謙恭有禮的作風;答應別人的事情,就一定不要反悔,談笑時不能信口開河,以培養其穩重守信的品質。

【感悟】父母都想給孩子最好的東西,但什麼是最好的東西?很多父母都不約而同地想到了物質上。物質誠然重要,但是否是最重要的?孩子過得好、過得快樂,需要內心有歸依,心中有堅守,與人遇事能融洽少生矛盾,而這些需要的都是好修養、好人品,而不是錢。所以,給孩子一個好人品,才是對孩子最根本、最有用、最受益終生的。

14、做好力所能及的事,就是事業

人不必待仕宦、有職事才為功業,但隨力到處,有以及物,即功業也。

【譯文】人生在世,不一定非得做了大官、擔任一定職務才算是建功立業,只要根據自己的能力大小,做一些實實在在有利於他人的事,就可以說是有了功名事業。

【感悟】做力所能及的事,就是安心;做好力所能及的事,就是事業。人的事業高度會有不同,但要的卻都是內心的滿足和安寧。而這,卻不關乎事業的大小。做自己喜歡的事,心中就能歡喜;做好力所能及的事,心中就會有滿足感。

15、將心比心,就是佛心

天下事未有理全在我,非理全在人者,但念自己有幾分不是,即我之氣平;肯說自己一個不是,即人之氣亦平。

邱漢橋 小溪

【譯文】天下的事情不可能道理全在我這一邊,而別人都是無理取鬧,因此只要能想到自己也有不對的地方,那麼內心就會平靜;如果能承認自己也有不對的地方,那麼別人也就心平氣和了。

【感悟】跟人打交道,最好的秘訣就是「將心比心」。埋怨他人不是時,想想自己也有不對,氣就不會那麼不平;讓別人不高興了,承認一個不是,別人的氣也會平。如果能這樣,還怕做不好人嗎?

16、做人之道,無非就是安分守己

安貧讀書,守禮修身為上。一個「謙」字一生受用不盡;兩個「勤儉」字,子孫享用不了。

【譯文】安於清貧,勤奮讀書,恪守禮教,修養身心,這是為人處世的上策。只要時時處處做到謙虛謹慎,一輩子都會受益無窮;只要培養出勤儉節約的家風,子子孫孫都會享用不盡。

【感悟】做人的奧秘,不過四個字——安分守己。與人打交道上的安分守己,就是謙虛謹慎,謙虛則人無怨,謹慎則事無咎,如何能不通達?持家上的安分守己就是勤儉,勤則能積累,儉則少耗費,如何能不興旺?

17、所謂孝順,就是讓父母開心

孝子事親,不可使吾親生冷淡心,不可使吾親生煩惱心,不可使吾親生驚怖心,不可使吾親生愁悶心,不可使吾親有難言心,不可使吾親有愧恨心。

【譯文】孝子事奉父母,不能使父母感覺到冷淡和嫌棄,不能使父母心中感到煩惱,不能使父母為自己擔驚受怕,不能使父母憂愁鬱悶,不能使父母心中有難言之隱,不能使父母感到對不起子女而產生慚愧和悔恨之心。

【感悟】讓父母感覺冷淡和嫌棄,是你的態度不夠好;讓父母感到煩惱、擔驚受怕和憂愁煩悶,是你沒有做好自己;讓父母心中有難言之隱,是你對父母不夠坦誠;讓父母感覺對不起自己,是你活得太不像樣了。把自己活好,就是最大的孝順;讓父母開心,就是最好的孝順。

18、越有才華,越要懂得含藏

子弟美質,須令晦養深厚,天道不翕聚則不能發散,花千葉者無實,為英華太露也。

【譯文】凡是天資聰穎的子弟,必須讓他掩藏才華,含而不露,養成深沉持重的氣質。自然天道的規律是,不善於聚合收斂就難以發散。那些有著許多花瓣的花木常常不結果實,是因為它的精華全都顯露在外表了。

【感悟】人越有才華,就越容易自大傲慢,自大則不利於進一步學習積累,阻礙成人;傲慢則不利於與人打成一片,阻礙成事。不能成人成事,則是浪費才華,耽誤自己。含藏,才能博大;越含藏,越博大。

19、改正錯誤、完善自己,永遠都不會晚

為宇宙完人甚難,大都是半節人。前面破綻,後來修補,只看歸宿處成個甚麼人,以前都饒得過。

【譯文】在世界上要想成為一個完美無缺的人很難,大都是有缺點的人。前面存在的缺點錯誤,要在以後不斷地修正彌補,只要看他最後的結局是個什麼樣的人,以前的過錯都是可以饒恕的。

【感悟】犯了錯卻不以為意、得過且過的人,沒救了。需要注意的是犯了錯誤也不能過度自責,更不要自暴自棄。《左傳》云: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王陽明也說:不貴無過,而貴於能改過。只要能改,只要最後的結果是好的,曾經的錯誤,就不必放在心上。

20、成人成事的兩大素質:心能沉潛,志能奮發

把念頭沉潛得下,何理不可得?把志氣奮發得起,何事不可做?

【譯文】使自己的心志純凈專一,還有什麼樣的道理不能領悟?樹立崇高的理想,發奮努力,不斷進取,還有什麼事情不能做好?

【感悟】能夠沉潛自己,這樣的心性是最厚實的;能夠志向遠大而奮發努力,便必定勢不可擋。這兩點一內一外,一基礎一落實,就是圓滿,又怎會不成人?又何愁不成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藝術 的精彩文章:

詩人一代書兼畫,三絕風流筆有花
藝術人生:邱漢橋30歲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

TAG:今日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