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閩侯青口這個家族,人稱宮巷「海軍劉」,創下10項"中國第一"

閩侯青口這個家族,人稱宮巷「海軍劉」,創下10項"中國第一"

原標題:閩侯青口這個家族,人稱宮巷「海軍劉」,創下10項"中國第一"


閩侯縣青口鎮前洋村透頭自然村,位於舊時閩縣七里鄉積善里與歸義里交界處。這裡有一位普通的鄉村家長,五個兒子中,四個成為家國精英,被後人傳為歷史佳話。


這位家長姓劉名克甡,正是前民國海軍總長劉冠雄之父。在父親言傳身教之下,以劉冠雄引領的劉氏兄弟,謹守家訓,人才輩出。

民國時期,劉克闔族搬入宮巷,又因子貴,被敕封為「振威將軍」。在中國近代船政事業與海防建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被世人稱為「宮巷海軍劉」。


賢父養育眾英豪 花開滿枝碩果累


青口透頭村劉氏源屬鳳崗朝清支房橘浦世系。當年,劉克甡的祖先遷居至此時,見透頭「村河兩岸,曾種橘樹,林枝疊翠」,很是歡喜,便稱透頭村為「橘浦鄉」,延為世系。


▲(劉氏後裔為追根溯祖在透頭村建了座祠堂,名為忠賢堂?林世彬/攝)


劉克甡早年命運多舛,飽嘗了喪妻失子之痛。直到40歲後,才生下五個男兒:敦禧、敦本、敦明、敦浚、敦誠,其中,敦浚早逝,敦明後改名冠南,敦誠則是劉冠雄的舊名。迫於生計,劉克甡23歲便到福州水部街,替東家修造木製家用器具,以微薄的收入養家糊口。雖然飽嘗坎坷與貧困煎熬,他仍然靠勤儉持家、節衣縮食,送四個兒子報考福州馬尾船政學堂,寄望他們可以報效家國。



▲(鳳崗忠賢堂碑記?林世彬/攝)


劉克甡教子有方,「絕不因貧窮而走邪道,失方寸」,常以自己的箍桶技術為例子,說明團結和睦的重要性,激勵兒子們努力向上,對他們寄予厚望。在劉克的言傳身教下,劉氏兄弟勤奮勵志,學有所成,畢業後均被校方派往英法留學。


▲(鳳崗忠賢堂聯句?林世彬/攝)


四個兒子皆是民國海軍界出類拔萃的人才,除了劉冠雄官拜前民國海軍總長,另外三兄弟則創下了10項「中國第一」:劉敦禧參與了建設中國第一條橫跨南北大動脈京漢鐵路,建成中國第一座鐵路黃河大橋;劉敦本參與制造中國第一艘鐵脅木殼軍艦「威遠」號、第一艘快碰兵船「開濟」號、第一艘鐵甲兵船「平遠」號、第一艘魚雷快艇「廣乙」號、第一艘練船「通濟」號,民國後成功製造一艘軍艦,創辦了中國第一個培養飛機製造工業的海軍藝術學校(後改為飛潛學校);劉冠南參與制造中國第一艘萬噸輪與配套萬噸的蒸汽機。劉家四兄弟為國家製造出軍艦多達54艘。



▲(劉冠雄像?林依光供圖)

劉家後代可謂青出於藍勝於藍,第二代有工程師40多人,多數留學歸來,第三代工程師和學者專家達近百位,第四代工程師多達百餘位,多分布在美國、北京、天津、台灣、廈門、福州等地。新中國成立後,劉家後裔工程師參與建造北京人民大會堂、北京飯店東樓、毛主席紀念堂等重大建設項目。劉克甡家族後裔已有近千人,枝繁葉茂,人才輩出,知名人士比比皆是。



▲(劉氏兄弟合影?林依光供圖)


優良傳統代代傳 文明家風累世繼

劉家幾代人踐行「忠國愛族、在家孝梯、以和為貴、務本求實、崇尚禮教、勤學勤儉」的家風,通過長輩示範,化為日常教誨,在點滴生活中循循善誘,滋潤養育。劉克甡家族的家風文化值得記錄發揚



▲(利濟橋遺址)


劉克甡家道中興前後,來往於透頭村至福州間,多於鄉里捐資鋪路。穆嶺寺《清代施主功德古石碑》有記載,「咸豐五年,劉克甡捐銀叄兩」。這一年,大兒子5歲,二兒子3歲。劉克甡熱心鄉間公益事業,在下一代得以延續,至今家鄉還流傳著「敦本公與冠南公出資」,在透頭村祖居前修建架石橋,開闢了村莊通往外埠的主要通道。族譜也記載:捐建一座帝爺廟(解放後,被洪水沖毀),鄉親們給該橋起名「利濟」橋,褒揚善舉,可惜此橋毀於抗戰時期,只留下「利濟」橋石刻碑文。



▲(利濟橋石刻碑文?林世彬/攝)


劉克甡家族成員熱心公益事業,也在榕城留下一段佳話。1916年,大兒子劉敦禧告老還鄉,積蓄「既不留孫,也不用置地蓋房,更不購鋪而賺錢」,在南門兜節孝祠(原省廣播電視大樓)創辦「心社施診局」,後移往夏醴井。劉敦禧高薪聘請科室醫生,為貧民看病,無償送葯。不久,科室增設麻風科,駐社施診。當時,南台島瘟疫連連,病人紛至沓來,醫療資金跟不上,劉敦禧毫不猶豫地將收藏的字畫、名貴傢具變賣,接濟貧苦民眾看病買葯,自己素菜淡飯、節衣縮食。劉敦禧臨終前,留下遺囑:不蓋新宅,將餘生積蓄全部用於心社施診局。


劉冠雄兄弟在父親教誨下,同心協力,營造了全家上下追求事業與家庭成功的良好氛圍,影響著代代子孫承前繼後,發揚光大。劉冠雄治家嚴謹,清正廉潔,不允許子女利用他的職位謀取工作。在子女眼中,劉冠雄更是一位慈父,因長期同外國人打交道,使他接受西方自由、平等、務實的思想,形成了中西合璧的家風。據說,當年劉家在天津有將近30口人,這麼多人在一起,都不會大聲說話,更不會大聲爭吵,尊老愛幼,相敬如賓。



▲(福建鳳崗忠賢劉氏族譜閩侯分卷?林世彬/攝)


1923年,劉冠雄退出政壇,衣錦還鄉,完成劉氏族譜修編,為世次行第擬定了第53世至84世的32字:秉承祖訓、品正端莊、紹述待禮、吉協允臧、基功立業、揚為國光、貽裕永久、福祿而康,顯示了他一生對人生忠、德、孝、義思想精髓的追求,以及他對中華民族文明向上進步傳統的秉持。


如今,在福州光祿坊30號,走進這棟三坊七巷名人家風家訓館,以劉冠雄為代表的劉氏家族祖訓家規在這裡陳列,館內的《鳳崗忠賢劉氏族譜——閩侯分卷》,讓人們從中領略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的豐厚精神財富。


來源:閩侯鄉音


閩侯鄉音記者組 林依光/文


編輯:張存金 張敏 陳秀雲


校對:庄高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遇見閩侯 的精彩文章:

【視頻】閩侯新聞2018年3月13日:尚干鎮淘江大道將於六月通車
【視頻】閩侯新聞2018年1月10日

TAG:遇見閩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