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彭鷺朗誦《漢字之戀》

彭鷺朗誦《漢字之戀》

漢字之戀

作者:王蒙

朗誦:彭鷺

中國文化的首要特色是什麼?一種說法是儒家文化,或者說是稻米文化,或者說是重食的文化……我個人則願意說,中國文化是漢字文化。

漢字是中華民族獨有的瑰寶。它的形象性、多媒體性、體系性以及關係與道理的自足性,世無其匹。它強調整體,強調根本,強調事物之間的聯繫與通達。它影響了幾千年的中華文明的走向與中華兒女們的命運。

1994年,我在美國紐約資深的華美協進社演講,一位當地的聽眾問:「為什麼華人都那麼愛中國呢?」我回答:「第一,我們都愛吃中國的飯菜;第二,我們都愛漢字寫的唐詩宋詞。」

我的意思是唐詩宋詞是漢字的範本,它們的整齊、音樂性、形象性、全面的符號性、「合理性」、同音字的聯想與發揮、對稱或對偶性與其辯證內涵、字本位的演進性質,都令人神往乃至痴迷。

我們永遠無法用英語替代「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不,拼音文字與漢字書寫起來,印刷出來,給人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

我年輕的時候並不這樣想,那時候我很激進,相信漢字影響了識字的普及、造成了長期的封建專制的說法。

但是現在,漢字已經完全征服了我。它是那樣的美麗、那樣的微妙、那樣的豐富、那樣的方便、那樣的厚重,字重心長,多彩多姿。無怪乎古人說它的誕生使得天雨栗、鬼夜哭。它是鬼斧神工、驚天動地的偉大創造。它現在已經完全解決了電腦輸入的問題,它同樣完全可以適應現代化、全球化的需要。

而且,它對於中華兒女來說是牽腸掛肚、凝聚團結的象徵。如果沒有漢字,中國也許早不知分裂成多少塊了呢。一行方塊字,雙淚落君前,這是中華學子的共同體驗,尤其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漢字在,中華在,中國人的文化自信與文化向心力便在。

還有書寫。我最近得到一本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初期白話詩稿》,是當年劉半農編輯的,內收李大釗、沈尹默、沈兼士、周作人、胡適、陳衡哲、陳獨秀、魯迅等人的白話詩影印手稿,令人愛不釋手。說實話,這樣的書我們看的不是詩句而是書寫。

李大釗的字渾厚大氣,沈尹默的字深沉中顯出瀟洒,沈兼士的字收放自如,胡適的字比較書卷氣,陳衡哲的字傲然有稜角,陳獨秀的字極富才華,而魯迅收在此處的字則顯出一種稚拙。太有趣了。

親愛的讀者,學會辨識、閱讀、書寫與欣賞我們的漢字吧,因為這樣會其樂無窮,其妙不已。做一個熱愛漢字、敬重漢字、保護漢字的正確性與美妙性的中華學子吧!只有這樣,我們才談得上繼承與弘揚中華的優秀文明。

朗誦者簡介

中國校外教育名師

國家級普通話水平測試員

中國詩歌協會朗誦演唱專業委員會委員

廈門市朗誦學會會長

曾獲得2015年世界華語詩歌朗誦大獎

曾獲得2015年世界詩人大會朗誦特別獎

獲得2016「全民閱讀書香中國」

北京青年朗誦大賽一等獎

文中插圖摘選自互聯網,在此感謝攝影者愛心分享!

本期編輯:楊琳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路華文學習 的精彩文章:

中文學習課堂第101課
網路華文學習送你最美十首元宵詩詞,賞人間燈火,望古今圓月

TAG:網路華文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