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他「造假」水果,把「饅頭」送上國宴,連尼克松總統都被他折服!

他「造假」水果,把「饅頭」送上國宴,連尼克松總統都被他折服!

點上方藍字免費訂閱

東方。生活。美學。

最美微雜誌

今年的《舌尖3》真的是熱搜不斷,

可是這熱搜的話題總是以吐槽為主,

讓人感到滿滿的失望與可惜,

甚至被網友戲稱為「灶神看了都不想進門」。

但在這些備受爭議的鏡頭中,

其中有一集「點心篇」卻突然峰迴路轉,

收穫了很多的好評,

只因為中國的「面點兒」實在太驚艷了!

其中國宴大師「王志強」這個名字,

在人們心中植下了深深的印象。

他被江湖人稱為「京城面點大王」,

造型逼真、栩栩如生的中式面點「面果兒」,

就是他的得意之作。

你能想像這些五顏六色的「水果」,

居然是用麵粉製成的嗎?

自然卷翹的柿子蒂,

樣子真實可感;

一顆顆鮮紅的草莓上,

就連凹坑和草莓籽都做得如此真實;

表皮粗糙的橙子、檸檬,

在外觀上幾乎可以以假亂真;

就連香梨的顏色,

也呈紅黃漸變之態,

如果不靠手去碰觸的話,

肉眼很難辨清真偽......

而這些面點不僅在造型上和水果相似,

就連口感也出奇的一致,

外表看起來是什麼樣的,

吃起來就是什麼味道。

連連驚嘆之餘,

大家乾涸很久的口腔又開始分泌唾液了!

獨具匠心的「面果兒」震撼了很多人,

但更令人震撼的,

是王志強爐火純青的技藝。

王志強從16歲起開始拜師,

到今年70歲,

幾乎耗盡半生心力,

在烹飪界闖蕩了五十多年。

在這五十多年的光陰里,

他憑藉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勤奮苦學,

早已從一名默默無聞的小學徒,

逐漸成長為一位名聲大噪的國家烹飪大師。

1964年,他進入北京前門飯店當學徒,跟著人稱京城「包子李」的師父李德才練了幾年的「五皮」:包子、餃子、燒麥、春卷、餛飩。

從最簡單的包子皮開始,「如果包子捏不出漂亮的立褶,褶子不足28層,手藝就是沒有過關」。

「包子李」向來收徒嚴格,能有幸師承於他,王志強自然不勝欣喜,所以他在努力學習之餘,也鞍前馬後殷勤地忙碌著,把所有的雜活都一力「承包」下來。

「過去我們學徒特別難,徒弟們都要千方百計地偷學,師父那會兒都不怎麼願意教,所以我們要眼睛多看,手特別勤,嘴還得勤問。」

包了一年後,他終於學到了師父的精髓,這才開始學餛飩、餃子。

水餃皮也不是現成買來的,而是要用棗核擀麵杖,從外沿向內擀,左手向下轉動麵皮,擀成小碗的形狀。

燒麥的四邊也有講究,要壓成芭蕾舞裙裙擺的樣子,才算大功告成。

到學習春卷的時候,已經第五年了。

春卷皮的製作材料很簡單,一斤面七兩水,和好的面非常稀,放在餅鐺上要很快抓起來。

但整個製作難度恰恰是最高的,因為它靠的是「眼疾手快」,和面和攤餅一氣呵成,看準火候的同手,左右手之間還要高度配合。

王志強練習了很多遍,卻總是以失敗告終,怎麼也抓不起。

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師父看了一會兒後,不經意間一把將他的手按在了滾燙的餅鐺上,王志強這才下意識地猛的一抓,然後跳開......

沒想到這次「驚嚇」倒成了一個「驚喜」,因為這次的春卷皮煎得剛剛好。從此,王志強自然就學會了這項技能。

「過去我們學徒特別難,徒弟們都要千方百計地偷學,師父那會兒都不怎麼願意教,所以我們要眼睛多看,手特別勤,嘴還得勤問。」

越是膽小害怕,縮手縮腳,

就越干不好事情。

學手藝要先把基本功打紮實了,

才能循序漸進地去掌握更多的技巧。

但王志強同時也是一個敢於創新的人,

除了學習傳統的面點製作以外,

他還會加入一些新奇或有趣的想法,

力求精益求精,

讓自己的水平獲得更大的突破。

他甚至自己發明工具

1971年,在亞非兵乓球賽的宴席上,

他受到了師父的指點,

用山藥泥和麵粉混合起來,

做了一盤乒乓球拍似的點心,

自此對創新的意義又加深了一層,

一心撲在這面點製作上。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

他做了「熊貓戲竹」;

中國第一次登上南極,

他做了「冰山企鵝」。

生活就是創意的源泉,

只要使勁挖,

總能挖到一些寶貝。

一道道精緻美味的面點,

無論造型、顏色、口感,

還是它的營養和欣賞價值,

都上升到了藝術品的層次,

體現了一份對於匠心的堅持與尊重。

而這些無不是王志強花了大量的時間,

用巧思和努力堆砌的結果。

改革開放之後,為了精進技藝,他開始往返於南北之間,向廣式、蘇式、山西等地的面點師傅討教學習。

平日里也喜歡逛逛書店,從各種新式的面點書籍中尋找創作靈感,哪怕再傳統的糕點,都能在他手中煥發生機。

靈感來了,不管白天還是夢醒後的深夜,都會第一時間把它畫在紙上,以免它轉瞬溜走。

10多年前,王志強心血來潮,決定用中國最傳統的烹飪方法——蒸煮,來研製和開發出新的面點品種。

後來讓他名聲大振的「面果兒」就是創新蒸煮的產物,也是王志強烹飪生涯中的輝煌之一。

「面果兒」製作究竟有多難呢?從上色、造型、味道乃至美術功底,都需要大師級的功力。

為了掌握一套特別的上色本領,他花了十幾年的時間去研究。這些「面果兒」的所有顏色都是從天然蔬菜中提取的:

柿子的橘色來源於胡蘿蔔汁;蘋果的綠色來源於菠菜汁;至於石榴的紅色,則從紅菜頭中提取出來。

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就可以上鍋蒸煮了,誰知結果大出所料,好不容易上好的顏色,居然一上鍋就掉了,造型也塌了!

經過不計其數的反覆試驗之後,

王志強終於成功地雕琢出了逼真的食物。

這些「面果兒」堅持原材料,

健康無添加,

生動形象且創意十足。

一顆顆石榴籽,

是用煮熟的薏米混合紅曲水上色而成的。

在這個飛速發展的當今時代,

他始終保持一種「活到老學到老」的匠心精神,

既堅守傳統又與時俱進,

不斷提升自己的面點技藝,

從而將這門藝術推向了極致。

如今的王志強,已經是國家級烹飪大師、國家一級面點評委,退休以後,他也沒有淡出面點行業的舞台,而是兼職餐廳的顧問,通過培養更多的後輩來發揚這門傳統手藝。

不過近年來,隨著西式、日式點心的異軍突起,面點行業的傳承問題,似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阻礙。

而我們的傳統糕點也漸呈式微之勢,在各個方面都顯得遜色很多,既沒有西方的美味,也沒有日本的精緻。

王志強不甘心中國的傳統點心就此「沒落」,所以在接觸新的行業知識、提升自己之餘,還招收了二十餘位弟子,為傳承中國傳統面點手藝盡些綿薄之力。

在這個浮躁喧囂的時代,

總有人會心無旁騖地傾其一生心血,

只為了做成一件事情,

這是一種多麼可貴的匠心精神!

面點真的不重要嗎?

過年的餃子、十五的元宵、

清明節的青團、中秋的月餅……

其實中國大部分的傳統節日,

過的都跟面點有關。

讓我們向正在弘揚傳統文化,

在堅守中推陳出新,

在傳承中與時俱進的的王志強大師致敬!

圖片及素材來源網路,版權歸屬原作者

責任編輯:喜雨

-end-

主 編 推 薦

看道

在這裡,遇見美好的靈魂

每早八點,給你講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風東韻 的精彩文章:

春 運,又一年
你還在用5000億個細菌的棉抹布?一款全球3億多家庭都在用「懶人抹布」即將改變國人生活方式!

TAG:西風東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