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投資自己,做最靠譜的人生「操盤手」

投資自己,做最靠譜的人生「操盤手」



作者 | 

潘曄


來源 | 

《半月談內部版》2018年第3期





有了錢,你會怎麼投資?沒有錢,是不是就不用投資?




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接受過專業的金融訓練,沒有時間全職在家研究各種金融產品、金融市場,也沒有什麼內幕消息,搞不清楚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甚至對最新公布的宏觀數據也記不清楚。




我們儘可能地利用手邊的資源整合信息。




突然有一天,你發現有一隻被嚴重低估的股票(或者其他金融產品),你認為它在短期內一定會上漲。




你環顧四周,不由竊喜,為自己的發現感到驕傲,你果斷地買下這隻股票,等著它的逆襲……






但此時,你有沒有想過,和你對弈的那些人可能是第一流的金融人才。





他們身經百戰,每天都專註地盯著一種金融產品在研究,


他們不放過市場上任何一條信息,


他們有團隊有組織,有資金實力,



還有超級計算機的幫助,


以及諸多管理工具來幫助他們克服人性在投資上的弱點……




凡此種種,你還是認為你的贏面很大嗎?





這就好比,你坐在路邊一個餐館裡吃飯,你發現外面人來人往的街道上有一張百元鈔票,這個時候你是否會衝出去把鈔票撿起來?



換成是我,我很想去撿。這100元是我的發現,街上那麼多人,竟然沒有人發現,我發現了「寶」,還不趕緊把它拿到手?




但我也知道,有兩種人可能不會去撿:一種是像笑話里說的,1秒鐘可以賺1000美元的比爾·蓋茨那樣的有錢人,他們不屑或者不會浪費時間去撿;還有一種就是經濟學家。




經濟學家認為街上人來人往,如果真的是張鈔票,肯定早就被人撿走了。換句話說,經濟學家認為對於鈔票而言,來來往往的街道是一個「有效市場」。




在有效市場里所有機會都會迅速被人搶佔,一張百元大鈔不太可能「靜靜地躺在那裡」等著被你發現。






這跟運氣好壞無關,跟眼神好壞無關,這是經濟學家的思維方式。在他們看來,街上行人足夠多,不太可能發現不了鈔票。




按照這樣的思維方式,上文中那支被低估的股票,如果它的股價真的被低估了,早就有公司下手了,不可能被我等業餘股民抓住。




我們也

不要僥倖地認為,自己「引以為豪的發現」比那些專業人士的辛苦研究要厲害。





那是不是應該把投資這件事交給專業人士去做?



畢竟相較於普通人,專業人士可以獲得更多信息,會運用更強大的分析工具。




聽起來很有道理,但前提是,你得付得起專業機構、專業人士的服務費。




這些在市中心最高檔寫字樓里工作的專業人士,幫你託管資金收取的費用是非常高的。




一般來說,高凈值客戶定義是流動資產在100萬美元以上的客戶,但就算是流動資產在100萬美元以下的非高凈值客戶,每年的管理費也要超過2%。



你每年的投資回報才多少?如果被專業人士拿去了2%,原本8%的年均回報就變成了6%,這樣連續40年複利式投資,你的投資總回報率將從21.7倍「腰斬」為10.3倍。







如果你放棄「百萬俱樂部」的高端服務,轉向專業機構出售的理財產品。




你是否能保證在詳讀過產品說明、諮詢過理財經理後,可以完全搞得清楚,你購買的理財產品背後的這些證券公司、保險公司、銀行、信託等各種通道的層層嵌套究竟是怎麼個構造。




雖然他們自詡能給你帶來價值,但你卻無法驗證,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每一層通道都會薅走一層羊毛,到頭來你的「羊」只會越來越瘦。



說得露骨一些,專業人士、專業機構賺的錢都是從你的口袋裡掏出來的。




不要覺得不公平,你完全可以抽身於這場遊戲。

你把主動權交給別人,就難免被人魚肉一把。





當然,只要是價格完全由供需平衡決定的有效市場,基本上都是零和遊戲,你之所得就是我之所失,買賣雙方,既不會感到佔了便宜,也不會感到吃虧。




股市就是一個較為典型的有效市場。




就在農曆新年前一周左右,A股市場在好幾個交易日里持續下跌,最高下跌超過400點,跌幅一度超過10%。




一時間股吧里、朋友圈中哀鴻遍野,有不少人罵股市是「絞肉機」,大過年的還要強勢割一輪「韭菜」,還有一些人怎麼也想不通,自己前期看好的「白馬股」為什麼會變成「黑天鵝」。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覺得市場上都在虧錢,但其實總有一些人獲得了阿爾法(超額收益)。




雖然這種機會在有效市場里很難被發現,但還是有技能超群的人能找到這些機會。




是的,不是市場不留情面,而是越有效的市場,任何新信息都會立即體現在價格之中,任何人無法做出更好的預測。




盛理達資產管理集團首席執行官畢世傑說過,在正常的環境下,當市場上漲時,你不用多想就可以獲利。




真正的考驗是,你是否做好準備應對市場調整或未知事件。




在他看來,沒有單一、理想化的路徑,

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在眾多選擇中精挑細選,同時保持開放的心態、謙虛的態度和對環境變化的敏感。




人生是一場長跑,我們追求的投資回報,不是一時的暴利、一時的得失,而是最大化的回報總和。




我們比的不是瞬時的閃耀,而是笑到最後一刻的榮耀。





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從1919年就開始其投資生涯。




一開始的投資並不成功,曾背負大約2萬英鎊的債務,但到了1937年,他的資產總值已經增加到50萬英鎊。




在他為國王學院基金操盤的那些年裡,年化超額收益率大約為14.5%,遠遠跑贏了大盤。




在凱恩斯看來,投資要想成功,必須有足夠長的決策視野。

短視的人是無法發財的,沒有耐心的人也賺不到錢。





「隨著時間流逝,我越來越相信,投資的正確方法就是把大部分資金投向那些你多少了解其業務,並充分信任其管理團隊的企業。」







持類似觀點的還有克里斯·薩卡(Chris Sacca)。




他是美國矽谷最成功的風險投資人之一,他曾經在Google擔任過部門經理,並在Twitter、Uber、Instagram、Kickstarter等公司創業早期就進行了投資。




薩卡認為,投資是很危險的事情,他不會輕易投資陌生人、投資不熟的領域、不分階段地投資、不分領域地投資。




他知道,風險投資人需要很多知識,對各行各業的情況都得有所了解,如果現有工作能夠提供的視野非常有限,那就必須主動出擊。




在他看來,投資的主動權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裡。




主動權確實很重要,因為你投資的市場可能有效,也可能無效,你無法干預;你投資所處的生命周期,會疊加到經濟冷暖、全球興衰等多重周期上,你無法確定。




只要你投資的都是身外物,總有許多的因素你不能掌控,因此唯一可以確定的投資,可能只有投資自己。





你是自己人生當仁不讓的「操盤手」,你人生中每一次真實投資,不僅關乎財富的保值增值,更是你對自己生命周期了解、平衡和把握的過程。




你越是了解你自己,越能從容面對與風險的不期而遇。




所以,在充滿變化和未知的世界裡,與其糾結於投資的複雜性,不如集中「火力」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及修養。





你在20歲時,投資激進,多嘗試、多學習;




你在40歲時,財富積累達到頂峰,對風險有一定承受能力,進行多元化資產配置,以期賺到更多的阿爾法;




在60歲時,穩定是第一位的,你告誡自己「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任何風險和泡沫最好都不要碰……




你不斷地投資自己,終於有一天,你不再為某一次投資得失耿耿於懷;




不再迷信於專業人士的高見,對各路專家的立場、風格、利益所在和門戶偏見有個基本了解;




你因為有了知識、見識,而敢於拿主意。




因為長期投資自己而獲得的知識儲能,足以支撐你每一次面對難題時做出判斷。







這個時候,你對投資的認識,已經從iPhone4升級為iPhoneX。




你未雨綢繆,不再慌亂,你在處理風險時更有定力。你寵辱不驚,去留無意,即便也有獨上高樓時的孤獨,但你明白這正是人生走向成熟的一步。




你不禁感慨,原來搞懂了投資,也就洞悉了人生,說到底「投資自己才最可靠」。




假如人生好比量子力學,周期疊加、世事難料,那麼投資就像是薛定諤的貓,我們不斷精進自己,但不到最後一刻,誰也不知道這是好的投資,還是不好的投資。




既然無法做到什麼都了解清楚才行動,那就大膽假設,堅定地投資自己,隨時準備調整。




這讓我想起電影《無問西東》里的那句台詞:





「願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作者:潘曄

來源:

《半月談內部版》2018年第3期




主編:孫愛東 | 

版式:張初 | 編輯:張初












閱讀 

 

品讀 

 

全集,點擊閱讀原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月談 的精彩文章:

貧窮限制了想像力!家裡沒個上學的,根本不知道補課有多貴!
公考 | 如何成為一個申論高手?

TAG:半月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