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字原創——作為心理諮詢師的我為什麼加入愛問醫生

文字原創——作為心理諮詢師的我為什麼加入愛問醫生

今天與大家分享的是我在四年前以心理諮詢師身份加入新浪微博愛問醫生開設個人診室後的第一篇文章——《作為心理諮詢師的我為什麼加入愛問醫生》。面對大家對心理諮詢的疑問作了簡要回答。原文詳見我的新浪同名微博:郭軼可。在此感謝我的大學同學王騰飛為我畫的肖像,祝我認識的你們都越來越好。


作為心理諮詢師的我為什麼加入愛問醫生

剛才發了我在新浪微博愛問醫生的截圖,有朋友問還要6元?由於回復有字數限制,我一兩句也解釋不完,所以就不在回復里解釋了。

上條微博轉發著名專欄作家肉唐僧一文《醫生值多少錢?》,文中所述就是我想要回復你的,所以文中內容這裡不再贅述。

我的微博原叫「郭醫森」,因為我是醫學畢業生,在醫院工作,醫生是我的職業,但是,我實名資格證加V認證並註冊到愛問醫生的身份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而不是醫生,這裡我想談談我個人對醫生和諮詢師兩種身份的理解:

醫生和諮詢師的工作同樣都需要精神高度集中,思維不斷運轉,有很強的專業性,但是諮詢師還要有很強的自我成長能力,自我分析能力,與諮詢者共同協作的能力。諮詢不是看病,不是醫生說動手術就動手術,說吃藥就吃藥。相比之下,軀體有疾病的病人接受醫生治療是個相對被動的過程,而諮詢是諮詢師完全站在諮詢者的角度想你所想,感你所感,為你自己主動前來解決心理問題而提供幫助,可見主宰整個諮詢過程前進的是諮詢者自己的體驗與感悟。

由此可見,一個人想要去找諮詢師諮詢一定是他主動的過程,而不是旁人或諮詢師強求他接受諮詢的。若一個人不願意主動改變自己,強求他去諮詢的效果也微乎其微。

這裡又要談到心理問題與精神病、神經病、神經症的關係了,因為大眾普遍會把這四者混為一談,進而對心理諮詢師這個職業產生誤解。

我是新疆烏魯木齊人,從小就聽大人們一提到精神病就會說快去四醫院看看;後來在重慶上大學時聽重慶人一提起精神病都會說快關進歌樂山;再後來在西安某三甲醫院實習,了解到西安的精神病都被送到二醫院了;再後來在北京學心理學,授課老師說他就是安定醫院專治精神病的。對了,四醫院、歌樂山、二醫院、安定醫院這些字眼我們聽一次就不會忘,因為我們對精神病實在太敏感。為什麼敏感?因為精神分裂症病人在發作狀態下砍死人不用判死刑,所以從小一聽說誰得了精神分裂症大家都會繞的遠遠的。對,像精神分裂症這種連自己在幹嘛都不知道,沒有自知力也不會主動求醫的人屬於精神病的範疇。也就是大家平時叫的瘋子。

那麼神經病又是什麼呢?我們學會罵人的第一句話就是:你是個神經病!實際上我們都罵錯了,應該是罵他精神病才對。神經病和精神病不同,像大家平時見到的帕金森,截癱,偏癱,面癱等等這些才屬於神經病,他們知道自己在幹嘛,知道自己癱了會拖累家人,他們自己會主動求醫,只是他們這種病比較難治。這種由於神經系統病變產生的才叫神經病。

神經症與神經病僅一字之差,卻相去甚遠。有神經症的人會為了先洗臉還是先刷牙糾結一天;會為了數新蓋好的摩天大樓到底有幾層而從早數到晚班也不去上;會因為出門覺得門沒鎖好又回去檢查上百次;會因為怕被蛇咬而把自己關在小屋半年一年不出門。這些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嚴重影響到正常工作生活的人我們叫他患有神經症。可見,這些人並不瘋,也不癱,所以他們不是精神病也不是神經病。我們叫他們神經症。

呼,說了這麼多有點專業的東西,終於該講到心理問題了。上段說到的神經症是為了微不足道、雞毛蒜皮的小事而產生,下面要說的心理問題是因為密切關係到個人的生活工作學習的事件而產生,比如高三學生壓力大繼而變得內向,但與老師同學家長交流沒有受到太大影響,也能參加學習,但是學習效率有所降低;又比如剛失戀的女孩工作的時候心不在焉,生活中不願與朋友說話等等。可見,有心理問題的人他知道自己在幹嘛,知道自己效率降低,他們的內心衝突都是與自己生活、工作、學習、前途息息相關的事件引發的。

大家如果仔細看了上文,應該對精神病、神經病、神經症、心理問題四者有大概的區分了。呼,引出重點,心理諮詢師就是幫助諮詢者自己主動解決心理問題的,而不是治療精神病、神經病和神經症的。治精神病和神經症的是精神病院的醫生,治神經病的是神經內科、神經外科的大夫,他們都要靠藥物治療,因為接受治療的人叫做病人;而心理諮詢師是通過諮詢幫助正常人走出關於他們個人事件的矛盾,不靠藥物,因為他們不是病人,是諮詢者。Get it?Say yes!

呼,擦擦汗……

好了,專業的講完了,下面講講我為什麼以心理諮詢師身份加入愛問醫生。目前心理諮詢師實際工作中的諮詢按小時收費,不同的諮詢師收費不同,一小時數百到上千元不等。有的人認為不就是說說話聊聊天么,憑什麼那麼貴?好,那我問你,如果你電腦壞了找人來修,他拆機一看只是一根線接觸不良,把線弄了弄電腦就好了,問你要二百,你覺得貴么?我想你要是把這二百塊和你整個電腦幾千塊上萬塊比一比,你就會很甘心地給他二百,因為要不是他,你可能就把這幾千塊上萬塊的電腦扔了!同理,心理諮詢也是這樣。捨不得幾百上千的諮詢費,如果進一步發展下去,到了真的要去四醫院、歌樂山、二醫院、安定醫院的時候,幾百上千也換不來一個正常的你!

從事心理諮詢工作以來,免費一對一諮詢數十人,免費團體授課和活動數十場,平均每場聽眾上百,每場講完追著問問題的人排著長隊,這就是大家對心理諮詢師的需要,只是現在真正了解這一行業的人太少,不能都敢於像這些追著問問題的聽眾那樣面對自己的問題,不能放下面子打開心扉把內心深處的問題講給諮詢師讓諮詢師幫助解決,也許還是因為大家沒想通那幾百元諮詢費到底值不值……昨天加V認證成功,註冊了愛問醫生,看到只有6元的挂號費,我笑了,6元不足我給老爸買包煙,不足我給老媽買支口紅,與幾百上千的諮詢費比不足掛齒,一定程度上真的是讓我感到有點遭蔑視,但我一人在外,不拖家帶口,工資夠花,用不著賺這6元外快,要是想用這6元外快糊口,我覺得目前也不太現實,但我想這隻有6元的挂號費,對一個渴望改變自己、渴望尋求幫助的諮詢者來說,無疑是實惠的,所以我還是堅定地站在了愛問醫生的團隊里,但當看到有朋友對這6元挂號費產生質疑時,我又在想是不是真的只有數百上千才能買來你的安心呢?

綜上所述,我加入愛問醫生的目的是拓寬大家對心理諮詢的了解,弱化諮詢師在人們眼裡的刻板映像,向更多人提供幫助。同時這也是檢驗我對專業知識運用的過程,也希望從中向前輩和同行學習,促進個人的成長與進步。

有時候,也許是一句話,一次傾聽,一個握手,一絲微笑也許就能撥開你心頭的烏雲。我願做這個傾聽你內心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執醫之路 的精彩文章:

TAG:執醫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