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亞聲代表:建議在醫學院校開設人文教育課程,改善醫患關係

劉亞聲代表:建議在醫學院校開設人文教育課程,改善醫患關係

醫患關係緊張,醫療糾紛增加,是當前醫務服務工作中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內蒙古自治區烏蘭浩特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劉亞聲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提交了關於如何進一步改善醫患矛盾的建議。

建議認為,「救死扶傷,醫者仁心」應該貫穿醫療行為的始終,而恰恰現在很多醫生的職業道德缺失,對患者及家屬未做到起碼的人文關懷,是造成醫患矛盾產生的極大原因。

而另一方面,對患者及家屬來說,往往對醫療的期望值過高,並把醫患關係界定為消費關係,認為花了錢,就應治好病,所以當醫療結果未達到期望值時,出於感情因素或經濟考慮,將矛盾激化,形成糾紛。

基於以上兩方面的原因,劉亞聲提出了三點建議:

一、在醫學院校開設人文教育課程,把專業教育與人的教育相結合。

目前醫學教育中人文教育缺失,應增設人文教育相關課程,有助於提升醫學生的道德觀、榮譽感和使命感,促進醫學生人性境界的提升,理想人格的塑造以及人與社會價值實現的教育。毛主席說過:「人是要有點精神的」,這種精神就是把人性不斷提升的精神。習總書記在十九大《決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報告中也明確指出「加強思想道德建設,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生命至重 ,仁心仁術,救死扶傷,功德造福」這應該是衛生系統的核心價值觀,也是醫學人文教育的重點。

二、通過繼續教育平台對從事醫務工作的醫護人員進行職業道德教育。

2018年開始內蒙古衛計委對廣大醫務工作者提出繼續教育學習,每年修滿25學分才可以參加職稱評審、晉陞。主旨是為了廣大醫務工作者了解不斷發展的醫療新技術,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同時還有相關的法律知識,幫助醫護人員如何早期發現醫療糾紛的苗頭,規避醫療風險,但是缺乏職業道德教育,應該增設此項內容,把職業道德教育貫穿醫務工作者職業生涯的始終,指導醫務人員樹立正確的核心價值觀。

三、加強輿論宣傳與引導,提升患者及家屬的就醫素質,引導其調整就醫心態。

醫學有本身的局限性,即使在醫療事業飛速發展的今天,仍有許多醫學無法解決的難題,每個個體不同,生病的原因和治病的方法和結果就有差異,沒有一個醫生不期望自己的病人痊癒出院,患者及家屬要正確理解疾病演變的過程及出現的結局。同時醫患是生命的共同體,醫患關係本質是一種信託關係,信任在前,託付在後,唯有信任才能共贏。在醫療決策中,最難的永遠不是技術而是心靈默契。患者多一份信任,醫生就多一份冒險的勇氣,患者多一份懷疑,醫生就多一份退避的顧慮。「防禦型醫療」是一種隱性的「冷暴力」,使本已脆弱的醫患關係雪上加霜,在這場博弈中,醫生未必是贏家,但患者肯定是最大的輸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澎湃新聞 的精彩文章:

保利集團董事長:保利地產和置業正做股權性調整,或重歸前三
蘋果答覆上海消保委「降頻門」四問:將就軟體更新進行再溝通

TAG:澎湃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