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軍機處為啥重要?為啥非得滿漢大臣?軍機大臣和章京有何區別?

軍機處為啥重要?為啥非得滿漢大臣?軍機大臣和章京有何區別?

原標題:軍機處為啥重要?為啥非得滿漢大臣?軍機大臣和章京有何區別?


作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岳忠豪


雍正八年設立軍機處後,該機構經歷波折變遷。乾隆年間,軍機處一度被裁改為總理事務處。乾隆二年(1737年)重設軍機處,除處理軍務外,還開始就近辦理皇帝「特旨交出之事」。軍機處日趨正規化,主體結構和規制基本定型於乾隆前期,至嘉慶時期更加完善。


(乾隆)


就職官而言,軍機處的職官設有滿、漢軍機大臣和軍機章京。軍機大臣非專職,均為兼職,由皇帝隨時「於滿漢大學士、尚書、侍郎、京堂內特簡,無定員。」軍機大臣的人數在《大清會典》中記載是「無定員」,但有學者根據錢實甫所撰《清代職官年表》進行考察,發現在乾隆朝同時入值軍機處者大多為六至七員,嘉慶朝常以四至五員,此後形成慣例,道、咸、同、光幾朝大概為四至六員,其員額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根據鄭天挺的研究,軍機處存在一百八十餘年,有二十七人擔任過「首揆」(第一軍機大臣),其中四個滿洲親王,十五個旗人,八個漢人。親王僅佔四人,這也可以看出軍機處有維護皇權,抑制滿洲貴族勢力的目的。軍機大臣由大學士滿、漢各一員為首領,時稱為「揆首」或「領袖」。凡入值軍機處的官員,稱為「軍機處行走」或「軍機大臣上行走」,均為兼差,仍保留原任實缺。在軍機大臣的任用上,有學者指出,在雍正朝時,多以正一品和從一品的官員入值軍機處;乾隆朝時,基本是從二品以上的官員入值軍機處;嘉慶朝時,也多以從二品以上的官員入值軍機處,此後成為定製。從入值者的本職來看,雍正朝初任軍機大臣的有京官、大學士、地方官等;到乾隆朝時,入值者多為京官,尤以尚書、侍郎為多,偶有地方官入值;到嘉慶朝時,已無地方官入值軍機處,並因和珅在乾隆時貪贓枉法為戒,明令禁止御前大臣兼軍機大臣,這些慣例都被後世沿襲。


(嘉慶)


軍機章京是軍機處辦理文書事務的官員,「滿、漢軍機章京各分為兩班,每班各八人,其八人內各以一人領班,國(滿)語謂之達拉密,由軍機大臣揀派資深望重者為之。」據《大清會典》記載:軍機章京,掌分辦清、漢字之事。繕寫諭旨、記載檔案、查核奏議……。」軍機章京的選撥,都是由各部衙門保舉,經過軍機大臣親自考試,任用條件一般是年輕、幹練、字畫端楷、不用大員子弟。雖然軍機章京一般只是四五品,官銜並不大,但由於肩負機要,又能夠接近皇帝,因此也是備受仰慕。



(軍機處官員)


軍機處的職掌,概括地說是:「掌書諭旨,綜軍國之要,以纘上治機務。常日直禁廷以待召見」,「巡幸亦如此」。具體地說,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一是草擬諭旨。二是參予處理官員奏摺。三是討論國家施政方略,獻言獻策。四是隨時為皇帝充當顧問,以備諮詢。另外還有推薦官吏,整理檔案,監督考試等等。

軍機處的出現順應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專制制度的發展,是歷史的必然產物。雖然它的出現代表著也推動了封建君主專制的進一步加強,在今日看來應當否定。但在歷史的環境中,它的出現有助於封建皇權的加強,社會政治秩序的穩固和社會經濟的平穩運行發展,自然有其歷史的進步意義,不可一味抹殺。而且,軍機處作為中國古代政治制度上最後也是極為重要的一種,以及清史進而到中國近現代史上的重要政治制度,是中國古代在政治制度和國家政權建構上的重要舉措,在今天仍有其研究的價值和意義。


參考文獻:


1、宋希斌:《論清代軍機處的創立及其正規化》,《歷史教學》,2005年第11期。


2、清朝官修:《大清會典》(光緒朝),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3、鄭天挺:《清史簡述》,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編輯:桂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學社 的精彩文章:

多張倫諾爾會盟有何影響?康熙為何要發起此次會盟
中國軍事思想的瑰寶《孫子兵法》在現代戰爭中還能發揮作用嗎?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