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宕昌國:冰與火的傳奇

宕昌國:冰與火的傳奇

宕昌國:冰與火的傳奇

袁興榮

如果說天安門廣場是首都北京地標性建築的話,那麼就滾滾紅塵間春榮秋枯的四季而言,雪花飄舞就是冬季最有代表性的景物了。

最能佐證此種說法的,要數哪流傳了不知多少年的俗語老話——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在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古往今來,冬天都是很多文人墨客喜歡的季節,不少古代文人寫下了很多清新雋永的美好詩篇。而最能體現冬天美景的標誌性景物——雪景山水,亦成為名家筆下心儀之物。大致說來,自魏晉以來的雪景山水畫,有表現雪村、雪山及冷寂雪江的,有展現林海雪原、冰花樹掛的自然飄逸之美的。在審美意境上有體現清寒蕭瑟的,有體現壯闊雄渾的,也有體現苦寒天氣所造成的雪韻冰魂的……真可謂淋漓盡致入木三分……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公元2018年的初春,農曆還是丁酉年臘月,正是一年裡最寒冷的時日。臘月初二,四九的頭一天,還有兩天就是大寒節氣了。有幸來到青藏高原邊緣岷山山系與西秦嶺延伸交錯地帶岷江之畔的宕昌古城遺址,尋尋覓覓,觸摸殘存城牆上晶瑩積雪,遙望岷江南岸連綿巍峨的逶迤群峰,夕陽下直插雲霄海拔4000米以上主峰擂鼓山皚皚白雪,雪線下是嵐煙乍起的茫茫林海和波濤般追逐嬉戲的山巒……

寒風驟起,黃葉飄零,零星的雪花輕歌曼舞飄逸散落。

雪花啊雪花,你真是當年宕昌國熱土上空阿娜多姿紛紛揚揚飄落的雪花嗎?

雪無語,江靜流,山如故!

公元307年的冬天,也就是西晉懷帝永嘉元年,一個大雪紛飛聽雪落空山的寂寥日子,羌豪粱勤建立大宕昌國已有大半年時光了。

粱勤雖在「溫室以椒塗壁,被之文綉,香桂為柱,設火齊屏風,鴻羽帳,地以?賓氍毹」的板屋裡,也就是牆壁用花椒磨碎與泥做成保溫層,在其上懸掛錦繡毯子,地上鋪著厚厚的西域進貢毛毯,還設有火齊屏風,並用大雁羽毛做成幔帳,來取暖禦寒。可他哪有心思貓在安樂窩裡獨享其樂呢?建國伊始,百業待興,黎民蒼生,可得溫飽否?想到這些,粱勤再也坐不住了,戴上繒帽,掀起幔帳,健步走到了屋外,遠眺著山前嶺後錯落有致的土屋、廬帳、邛籠,陷入了沉思……

先祖披荊斬棘蹣跚而至,談何容易?

西羌的農業從公元前五世紀即戰國秦厲公開始的。最初的農耕也只限於河湟地區。

羌族最古的部落主要分布在青海東部的河湟地區。從公元前幾千年起就向外遷徙,分布在黃河流域各地。在公元前四、五世紀時,又有大批的羌族從賜支河曲南下,向長江流域的上游遷徙,分為三支,就是武都地區的參狼羌、廣漢地區的白馬羌以及越雋地區的犛牛羌。

而古代的羌水(白龍江)和白水(白水江)流域也是羌族的兩個聚居處。

《水經》云:羌水出羌中參狼谷。羌水出自羌中參狼谷,那麼羌水上游的羌人為參狼羌,自然也就成為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羌民的首領一般稱作「豪」。《風俗通》云:健者為豪。一般稱為「酋」。健者為豪,領導著部民去侵凌弱小的部落。

相傳有一位生活在戰國初期傑出的羌民叫做無弋爰劍,被秦虜拘做了奴隸。他在秦地學得了農耕和畜牧的技術,逃回河湟,把自己學到的技術傳授給羌民,從此才改變了從前原始的射獵生活。無弋爰劍帶回了先進的生產技術,而他的妻子劓女相傳則改變了羌民的裝飾。劓女,意思是指女性的鼻子上刻有花紋,類似於西南古代部落的「穿鼻」之俗。史料記載:女恥其狀,被發覆面,羌人因以為俗。即所謂今涼州部皆有降羌。羌胡被髮左衽,而與漢人雜處。

而另一則關於羌民先祖虛心學習先進技術的傳說更具典型性——

葛族知用牛拽犁耕田,羌族的祖先智改巴則不知用牛犁。智向葛請教,葛堅決不傳授。一天下大雪,葛從田上滑下,牛和犁都倒在雪上。等葛驅牛走後,牛拽犁的形狀印留在雪上。智以繩度量之,按其長短,製造為犁。從此羌族亦知用牛拽犁而耕。直到後世,羌族的製造耕犁,仍然用繩度量,不用尺。

葛善治水,芳岩上青苔野草等物,一經手握,便化為水。智善治火,兩石相擊,便能成火。一天,葛向智請傳治火的方法,智善良忠實,立刻擊石成火,傳授給他。但是葛後來忘了用蘆草在石上引火的辦法,所以他只能擊石成火,而不能使木柴立刻燃燒。

岷江之水悄然東逝,岷山之上的草木春榮秋枯,花兒凋零了,雪花紛紛揚揚落下……

黃河流域土地肥沃的地方是逢留大河的南北兩岸。逢留大河指黃河自河曲以東的一段,在今青海共和、貴南、貴德、尖扎諸縣境內。大河的南北兩岸有許多衝擊河谷,這些大小河谷緣山濱水,適宜於農耕和畜牧。其中最著名的是大河南岸的大、小榆谷。先住在大小榆谷之內的有先零、卑湳兩個部落集團,他們在那裡墾田畜牧,累積了很多財富。在榆谷的西北有大允谷,一稱允川,住在那裡的是著名的燒當部落集團。因為燒當部落種小人貧,經常被先零羌欺凌,所以在東漢初年,燒當羌的首領滇良召集附近部落,進攻先零、卑湳,掠奪了他們的財富,跟著就佔領大、小榆谷。此後,燒當羌積極在那裡播種麥粟,繁殖牛羊,逐漸變成了一個富強的部落集團。從佔領這一河谷時起,在半個世紀內,燒當羌的首領經常領導河湟羌胡反抗東漢的暴政。

除了河湟地區以外,凡羌民遷徙所及的地方,只要那裡的土質宜於種植,他們便播種麥、麻,作為自己的衣食之源。

春來江水綠如藍。

一群大雁排成人字形在岷山崇山峻岭上空鳴叫而來。

每年春至,天氣漸漸地暖和,宕昌國的熱土上草木從冬眠中蘇醒,冬天的積雪在春陽的作用下,冰雪消融,野芳竟發,爭艷斗奇。蝴蝶翻飛,蛇蟲出洞,蟄伏在茫茫林海中的毛冠鹿、蘇門羚、黑熊、藍鳥雞、褐馬雞、林麝等動物追逐嬉戲蠢蠢欲動;雲杉、冷杉、油松、落葉松、華山松、松柏、樺木、白楊等喬木發芽抽葉,愈展新綠……

鶴髮童顏身著大襟衣衫,襟口鑲赭石色花邊,耳垂大金環、銀環或銅環,腳穿高筒布鞋的耄耋老者急忙向國王粱勤稟告:國王,大雁歸來春暖花開,趕緊播種青禾、小麥、蔓菁了,時令不等人。

粱勤起身攙扶耄耋老者落座:感謝老翁提醒,這就傳令下去。

侍從朗聲允諾。

不多時辰,「播種青禾、小麥、蔓菁了!播種青禾、小麥、蔓菁了!」的叫喊聲便在前山後嶺的土屋、廬帳、邛籠羌寨上空久久回蕩。

羌族居住在岷江兩岸,土壤比較宜種麥、粟、菽、麻,故其族相傳,在很古的時候,便是以麥、粟、豆類為食,麻布為衣。自漢陽郡以南,至益州西北的汶川郡,經過西晉、十六國、南北朝各代氐、羌及漢族人民的勤苦勞動,終於把原來的曠野荒山開闢為宜於種植的良田。

除了農業之外,羌族人民亦從事畜牧。畜牧分游牧和定居畜牧兩種。所以,《說文》解釋「羌」曰:西戎牧羊人也,從人從羊。羌者,以其人牧養為業,供祀羊神,端公戴羊皮帽並飾兩角以祈禳,古謂之羌。《漢書·西域傳》也記載:出陽關,自近者始,曰蹃羌……

羌族遵循「父沒則妻後母,兄亡則納釐嫂」之俗。這一風俗起源於氏族社會。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十二世後,相與婚姻」。這就是說,羌族氏族社會都是行氏族外婚的,即一個氏族的娶妻、嫁女必須在本氏族之外,而不能在本氏族內部。如果每世以三十年計算,即三百六十年之後,許多新的氏族便從舊氏族內分衍出來,新舊氏族之間以及經過十二世後的諸新氏族之間,便可以相互婚姻。

到了西晉末年,羌水上游的羌族已經形成了一個大的部落集團。史書記載:有粱勤者,世為酋帥,得羌豪心,乃自稱王焉。其界自仇池以西,東西千里,帶(席)水以南,南北八百里。地多山阜,部眾二萬餘落……

西羌在前漢時已經使用鐵矛及弓箭之類的武器了。東漢時,對於已經被征服的羌民部眾禁止用武器,所以《西羌傳》敘述安帝永初元年滇零、鍾羌起義時,云:「時羌歸附既久,無復器甲,或持竹竿木枝以代戈矛,或負板案以為楯,或執銅鏡以象兵」。這就是後世所說的「揭木為兵,負柴為械」了。羌民的騎兵鍛煉得很為出色,「其為兵,長於山谷,短於平地。男子兵死有名,且以為吉;病終謂之劣,又以為不詳」。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到了北魏拓跋燾時代,宕昌國也已傳承了三代,粱勤之孫粱彌忽執掌國政。為了千萬羌民免遭生靈塗炭民不聊生,保全地方,粱彌忽遣子粱彌黃通使於魏,委曲求全,以圖社會安定,經濟發展。

錦囊妙計,自然傳承沿用。此後經年累月,宕昌國或通使於魏,或通使南朝。齊永明六年(公元488年),宕昌王粱彌承遣使至齊,求軍儀和樂伎方面的書籍,齊只給《五經集注》《論語》各一部。從此可知宕昌國的文化也是很高的。宕昌國給南朝蕭粱交易的貨物,有甘草、當歸;給北魏交易的貨物,有硃砂、雄黃、白石膽等等,這都是宕昌地面的特產。

「……言念君子,溫其如玉。其在板屋,亂我心曲。」自此之後,岷江兩岸的土屋、廬帳、邛籠,朗朗讀書聲縈繞在千里岷山,白龍江畔、白水江邊。

時光荏苒,轉眼到了宕昌國第12代國王粱彌定親政時期,宕昌國氣數已盡,粱彌定成為了亡國之君,他的剋星北周大將田弘橫刀立馬迎面呼嘯而至……

內訌是家國走向衰亡破敗的加速器,宕昌國的衰亡自然也逃脫不了這一轍印。

北魏分裂之後,宕昌王粱仙定與吐谷渾攻打金城,無功而還。西魏為了羈縻宕昌,任命粱仙定為岷州刺史。

大統十六年(公元550年),粱仙定弟粱彌定為宕昌王,被其宗人獠甘驅逐,出奔西魏。又宕昌羌部落酋長傍乞鐵怱亦擁羌眾數千家,據渠株川(今甘南藏族自治州東部的舟曲縣)自立,並與渭州漢民鄭五丑聯合諸羌,向西魏出兵。宇文泰派遣宇文貴、豆盧寧、史寧等出征,驅逐獠甘,納粱彌定為王。此後,酋長東念姐、鞏廉玉、俱和等反魏。宇文泰又派遣宇豆盧寧、王勇平之。

僅僅14年後,即北周保定四年(564年),粱彌定背信棄義反目為仇,招引吐谷渾攻打石門戌,宇文泰恨鐵不成鋼,派遣大將田弘消滅宕昌國,以宕昌地置宕州。

羌豪粱勤創立的宕昌國,如果從宋文帝元嘉元年(公元424年),北魏確認宕昌國為其屬國算起,直到北周武帝天和元年(公元566年)滅國止,僅僅經歷了十二代國王,142年,就曇花一現灰飛煙滅蕩然無存了。

文獻記載,岷地寒,歲只一收,而尤苦冰雹,每歲必有被害之地。岷州山嶺重迭,天氣寒涼,生植既不暢旺,民性遲鈍,智力未開,又無所以改良之法,即如農業,以谷為本,而所產惟大小麥、大小豆、蕎麥、燕麥、青稞而已……青禾、蔓菁之收穫在七月,大豆、小麥、蕎麥在八月,芥籽、燕麥在九月。嗣是而後,惟見重陰冱寒,嚴霜積雪,不能復問田功矣。田與宅相去甚遠,有逾山而始至者。農人自播種之後,時攜乾餱,挈眷屬,並往于田,取非種者而去之,無他務也,較之南人戽水等務似乎稍逸。然地土蹺瘠,每畝下籽種二斗,遇豐稔之歲,在平地所收尚可盈石,山地僅可得五六斗,合數畝之利,止供一口之需,少歉則不聊生矣。且十日不雨則苦旱,一雨三日則苦澇。別無救旱去澇之方,往往坐以待斃。岷人稼穡之艱難如此!且地不產桑棉,惟有胡麻,績以成布,以為衣服……

為了禦寒取暖,大多數地區的羌民是以土屋為居的。土屋建築的情況,比較簡單,特點是織牛羊毛和以泥土,覆於屋頂。鄧至羌和党項羌也有同樣的建築。而汶山郡的羌民自漢代以來有一特種的建築藝術,即「累石為屋」和建築十多丈的碉堡,謂之「邛籠」。這在岷江以西的雜谷河流域、黑水流域以及其間的三溪十八寨、黑虎寨等地,放眼望去,皆累石為樓以居,村寨之外多立碉樓。其功能,涇渭分明,屋以居人,碉以自衛。

屈指算來,從公元307年(西晉懷帝永嘉元年)羌族首領粱勤建立宕昌國,歷時117年之後的公元424年(宋文帝元嘉元年),北魏確認宕昌國為其屬國,直到公元566年(周武帝天和元年)滅國止,宕昌國共經歷了十二代國王,142年;如果從粱勤建立宕昌國算起,歷時259年。「俗無文字,但侯草木榮落,記其歲時。三年一相會,殺牛羊以祭天」。

宕昌國這個轄區大約包括今臨潭、岷縣南部至天水西界和武都北界一帶有戶2萬,人口10萬的彈丸小國,在夾縫中苟延殘喘,在戰伐里煎熬,羌民生活在水深火熱顛沛流離之中,項上頭顱明日尚否安在都不明了,食不果腹衣不遮體茅屋無秋風所破又算得了什麼?粱勤也好,粱彌定也罷,保境安民,守土有責,才是當務之急。夏時冰雹,冬降霜雪,春榮秋落,那是自然之規,奈何不得,隨它罷了。

草木榮落間,宕昌羌、党項羌「服裘褐,披氈為飾」蝸居在土屋、廬帳、邛籠的羌人,從北朝以來,他們的經濟、文化雖與漢人無大差別,但其族往往聚族而居,仍以原來的複姓為姓,相沿甚久,直至唐代中葉開始逐漸與漢族融合。河湟和隴南的羌族,最初受吐谷渾的影響很深,其服飾、習俗一度有北族化的傾向。但自唐代以來,吐蕃王朝統治了這些地區,從此這些地區的羌族逐漸藏化,後來他們的絕大部分被稱為藏族。

只有居住在四川西北部的汶、理、茂各縣的羌族,自秦漢至於近代保持古羌語言、文化、習俗近達三千年,這是中國現代所有的唯一的羌族了。

高原和山谷凜冽的風從春到冬肆虐著羌人土屋、廬帳、邛籠,紛紛揚揚的雪花亦從深秋到初夏包裹著岷山、岷江、白龍江、白水江的遠山近嶺,為規避多寒之氣候,羌人只得服裘褐,披氈為飾,耕種著蕪菁、大麥,牧養著牛、羊、豬,聊以度日。

羌人先祖做夢不曾想到多寒之氣候、紛紛揚揚雪花能化腐朽為神奇,為我所用,造福於羌人後裔。

瀟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地處宕昌縣中部的大河壩溝,北界白浪滾滾的岷江,南靠林莽蒼蒼的迭山,是一個典型的高山林區。這裡山嶺重迭,幽谷縱橫,古木參天,瀑布飛濺,是一出風光如畫的森林公園,也是一座令人陶醉的天然藝術迷宮……」這一段耳熟能詳的優美文字,就出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時任隴南地委副書記郝洪濤的美文《風景如畫人未識》之中。這是這篇發表於《甘肅日報》《隴南報》等報刊的美文,讓宕昌縣的大河壩美景,漸漸走入人們的視野。

而那時楚楚動人的官鵝溝還「猶抱琵琶半遮面,養在深閨人未識」。

時光荏苒。

上世紀末的一天,一位主政宕昌的主要領導人在離任的高大上的告別宴會上語出驚人的坦蕩直言:同志們!別人有情人都藏著掖著,我敢一吐心曲,我在宕昌也有一個情人!

一言既出,舉座皆驚。

這,是真的嗎?其氣勢,堪與「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和「人生無處不青山」的畫技高超個性張揚洒脫不羈唐寅唐伯虎,相媲美,稱伯仲。

雖說時代在前進,社會在進步,但畢竟其時正值社會轉型期,才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不是文學青年崇拜的偶像汪國真、路遙、舒婷他們,而是體制內主政一方心系黎民蒼生的封疆大吏,同時在眾目睽睽有頭有臉的高大上的告別宴會上。

全場寂然無聲,驚詫之容定格在場所有人的臉上。

沒成想,臨別官員拱手抱拳再來一句深情告白:我的情人,乃官鵝溝也!謝謝大家成全。

賓客釋然,掌聲雷動。

景區高規格的規劃,自然景觀雕飾,人文景觀打造,配套設施跟進,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一切的一切,談何容易?

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

不說別的,但就把蒼茫林海山環水復間氂牛、羊群踩踏出的羊腸小道,鋪展成為光滑如鏡車來車往的景區大道,怎一個「難」字了得?

春雷般的掌聲,讓所有在場的各路英豪喜極而泣,熱淚盈眶。

眾人朗聲高呼:我的情人,乃官鵝溝也!

自此,這位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大眾情人,逐漸撩起神秘的面紗,飄然起舞,走進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國人眼中,也走進白皮膚藍眼睛高鼻樑異域他鄉朋友的囧途中……

誰說不是呢?且看官鵝溝的名號有多大——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4A景區;且看景色有多美——重巒疊嶂、幽谷縱橫、古木參天、松柏吐翠、碧波蕩漾、飛瀑流雲,春花爛漫,夏日綠蔭,秋水澄碧,冬日瓊花玉樹冰瀑晶瑩;且看獨特的風情地貌——羌藏後裔獨特的民俗民情,奇特地貌遼闊地域的高山草原……

九寨歸來不看水,看水就看官鵝溝!

這已不是出彩的廣告詞,而是當年宕昌國熱土上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真實寫照。

一位曾在宕昌工作多年的親友慨嘆:宕昌一年四季有景,接待親友,已成為我們工作中不可小噓的重要內容。看到文旅經濟帶給宕昌全域經濟的騰飛,我們自豪我們欣慰!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

新的時代,新的作為。做強冰雪經濟,讓「冷資源」變成「熱產業」已成為宕昌新一屆主政者心系黎民蒼生的為政之要。

說起北方的冬季旅遊,跳入眼帘的自是東北,自是哈爾濱的雪雕與冰雪景觀。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哈爾濱有雪雕與冰雪景觀,宕昌國能不能有呢?官鵝溝是不是可以複製呢?

世上總有第一個敢於吃螃蟹的人。

這世界,只怕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想到就做。

2018年春季,正是官鵝溝大雪飄飛冰凍三尺時節,宕昌縣探索冬季旅遊辦起了「冰雪旅遊節」,造型各異的雪雕和冰瀑以及自然形成的冰雪奇觀,與古樸的強藏族部落妙趣天成,形成了一種罕見的「雪域盛景」,吸引了天南海北的遊客,搭乘蘭渝鐵路順風車,讓官鵝溝「像冬天裡的一把火」,燃燒著溫暖著宕昌國曾經酷寒的山川……

有數據為證:2017年,宕昌縣旅遊接待人數2121萬多人次,旅遊綜合收入近12億元,同比增長30.29%和28.77%;官鵝溝大景區全年接待遊客40多萬人次,門票收入1852多萬元,同比增長27%和32%。

遙想當年,酷寒,嚴霜積雪,山嶺重迭,天氣寒涼等字眼,讓服裘褐,披氈為飾的羌豪粱勤、粱彌定他們,仰天長嘆回天乏力,亦讓累世萬千羌民在風雪中困頓煎熬,在光滑如鏡的冰道上陰陽兩隔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宕昌羌國今何在?一樣冰雪兩重天。

瀟洒雪花撲面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宕昌國羌豪粱勤、粱彌定他們萬萬想不到,這雪花、這冰柱,這雪雕,早已成為他們後裔搖錢樹、發財樹、聚寶盆。倘若他們九泉有知,也一定像晉武帝時代那位九十八歲的羌翁那樣,用羌胡貊炙之法大塊吃肉,嘗酒如命,人稱為「渴羌」了……

宕昌國冰與火的傳奇大幕才剛剛拉開,無與倫比的精彩華章正在鋪展……

作者簡介:

袁興榮,康縣人,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影視作品《山那邊是山》《生死不離》《圓夢指甲山》等曾在央視八套電視劇頻道、六套電影頻道和甘肅衛視播出,二十集電視劇本《茶樹村》獲省委宣傳部重點文藝創作首批項目資助,現供職於隴南市直機關工委。

監製:劉 輝

審核:韓春暉 編輯:劉 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宕昌藝苑 的精彩文章:

李永:學書感悟

TAG:宕昌藝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