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阿里巴巴回應只要條件允許就回來,香港也在研究第二上市政策

阿里巴巴回應只要條件允許就回來,香港也在研究第二上市政策

針對外界報道阿里巴巴正在研究回A股上市計劃,最快可能在今夏啟動一事,阿里巴巴方面回應第一記者稱,公司在2014年9月上市時就說過,只要條件允許就考慮回來(A股)。至於時間表、回歸方案等細節,對方在接受採訪時並未透露,但確認的一點是,公司此前曾在多個場合表達過這個願望。

今年兩會期間,有關海外優質上市公司回歸內地資本市場的話題引發熱議,且焦點集中在互聯網巨頭身上,像網易丁磊、百度李彥宏等一些互聯網公司的創始人紛紛表態,在政策允許的前提下願意回歸。

監管層正在研究的CDR方案(中國存托憑證)成為這些VIE架構公司回內地上市的期待路徑,CDR允許在境外上市的公司將部分股票託管在當地銀行,再由中國境內的存托銀行發行,實現在A股上市,供境內投資人以人民幣結算。

阿里的公司註冊地在開曼群島。此前,由於阿里巴巴等很多中概股採用的VIE架構未達到內地上市監管要求,無法在A股上市。阿里當時的首選是香港市場,但由於同股不同權的合伙人制度不符合當時香港監管層的政策,香港上市計劃落空。

近兩年,越來越多的中概股選擇在境外市場退市、找國內資本接管、解除VIE結構、借殼A股上市公司,完成回歸。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分眾傳媒,也有像盛大遊戲等已在境外退市的公司目前仍在回歸的路上。但這些公司在境外退市時的市值普遍不高,且當時大多在華爾街比較「失意」,而BAT級別的公司如果選擇這條路,資金需求和難度都會陡增。

眼下,這些公司想必不會放棄內地監管層傳出的政策風向改動可能帶來的機會。在內地上市的一大好處是內地投資人對這些公司的業務模式更了解,投資人溝通障礙降低,且市盈率普遍更高。

事實上,4年前曾錯過阿里的香港監管層也在研究新的上市政策,目前已進入IPO規則修訂的第二輪徵詢意見階段,新規里的三個顯著變化是,針對同股不同權企業,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以及將香港作為第二上市地的政策放寬。

但新規里還是為維護市場秩序與股東利益額外設置了各種門檻,比如同股不同權公司上市時的市值不能低於100億港元,AB股架構里B股票的投票權不能超過(普通股)A股票的10倍,不同投票權公司在香港第二上市時預期市值不低於400億港元等。

據德勤去年底的數據,2017全年香港將增161隻新股,總融資額為1282億港元。新股數量比去年的120隻增加了34%,總融資額卻比去年的1953億港元下滑了34%。最主要原因是缺少超大型的IPO來「撐場面」。目前,港交所的全年IPO融資額基本穩定在全球第三位,排在紐交所和上交所之後,領先於倫敦交易所。排名背後的一個影響因素正是紐交所吸引的超大型IPO、特別是科技互聯網企業更多,而香港、倫敦市場缺乏這種對象。

從2017年香港新股的行業分布來看,香港還沒有成為科技公司IPO的樂土。2017年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在香港新股中的佔比為18%,甚至低於2016年的19%。金融服務業、消費行業的佔比也在下降,取代之的房地產、製造業等傳統行業新股比例的增加。房地產業在2017年香港新股中佔比28%。

理論上看,除A股外,阿里巴巴現在也不排除回香港上市的可能性。今年年初,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表達希望阿里巴巴回香港上市時,馬雲回應稱「我們一定會認真考慮香港這個市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中財辦副主任楊偉民: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兩會」後會有結果
兩會三大通道齊開,代表委員部長都「自帶流量」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