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可惜了!這個村子裡製作的泥塑是省級「非遺」,如今卻瀕臨絕跡

可惜了!這個村子裡製作的泥塑是省級「非遺」,如今卻瀕臨絕跡

「泥塑這個手藝,村裡現在還做的,只剩下7、8戶了。」73歲的孫寶河如是說。孫寶河是山東濱州惠民縣河南張村人,河南張是當地很有名的一個村子,就是因為村裡有不外傳的泥塑手藝,又得名「娃娃張」。在2010年,河南張泥塑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圖|文 科子)

春節一過,孫寶河和兒媳便馬上投入了泥娃娃製作的最後工序——上色。孫寶河一家人要趕在正月結束之前,把三百多個泥娃娃做完,要趕上二月二的「火把李」廟會。一年的勞動收入,就靠這一天的銷量了。

泥娃娃如不倒翁的結構,主體由特殊的泥土製成,每年從春天便開始著手製作泥坯,製作成型後已是秋天,晾乾存放到冬天上色。

僅僅是上色,就需要有七八道工序。上一層顏色晾乾後,才可以再畫下一層顏色。圖中,未上色的部分,輔助線還清晰可見。

孫寶河做泥塑已經有50多年的歷史,由於上了歲數,早已退居二線的他,今天又重新出山,眼見二月二臨近,他要給兒媳幫忙趕工。

在小編的請求下,王姐為小編演示泥塑製作的最後一道工序——開眼。

王姐說,開眼必須安靜、專心。眼開好了,娃娃就活了,開不好,娃娃就廢了。

寥寥幾筆,眉目成型。王姐說:「很多打算要孩子的年輕人,會在廟會當天帶個紅繩過來,然後買個娃娃拴上,說點吉祥話,圖個吉利。」

王姐同小編講,自己的丈夫和兒子,對這門手藝一直嗤之以鼻,不僅僅是她們家,全村的年輕人,對這門手藝似乎都不感冒。

孫大爺說,前幾年,還會有外國人來家裡拍照片,買娃娃。二月二廟會上,也會有外國人的身影,那時,河南張的泥塑遠銷海外。

如今孩子們都喜歡玩手機,沒有喜歡玩「扳不倒」的了。忙活一年,靠二月二一天賣,也賣不了多少錢。

王姐說,今年一共做了三百多個泥塑,大小都有,小的賣10元,大的30—50元不等。收入怎樣,還要看二月二當天的天氣、遊客人數。如果遇上壞天氣,可能售價還低。

小編詢問:村裡有沒有人會開網店?在網上賣一賣?孫大爺說:「村裡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沒人懂互聯網,也沒人開網店。」

泥塑製作完成後,只用塑料袋簡單包裹。

筆者分析,造型單一,沒有渠道,沒有包裝,是這門手藝日漸凋零的重要原因。如今,「河南張,朝南門,家家戶戶捏泥人」的民謠早已不再。看著精妙的手藝漸漸淡出我們的視野,小編覺得甚是可惜,有沒有牛人替村民出出主意,討論一下,讓這門手藝傳承下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布衣的視界 的精彩文章:

TAG:布衣的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