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這個人前腳得到免死鐵券,後腳就趕緊造反

歷史上這個人前腳得到免死鐵券,後腳就趕緊造反

免死鐵券,又稱免死金牌,是古代皇帝給大臣們的最高獎賞,顧名思義,可以免掉其一條死罪。這個東西最早叫做丹書鐵券,是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後,發給功勛文臣武將們的,「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於宗廟。」但那時候丹書鐵券還沒有免罪和免死的特權,僅作為一種加官晉爵封侯的憑證。

到了南北朝時期的北魏,丹書鐵券才正式成為免死鐵券,有了免除死罪的功能,當時北魏皇帝大多殘暴好殺,很多大臣千方百計都要弄到一張鐵券。到了隋唐及以後各朝,給開國功臣們分發免死鐵券基本成為慣例,如唐朝的劉文靜、長孫無忌、李勣,宋朝的柴家、錢家等。

最有名的當屬明朝朱元璋發的免死鐵券,洪武三年,給了開國公爵、侯爵共二十八人,每人最少一塊免死鐵券。結果免死鐵券 的解釋權歸朱元璋,他要誰死,有免死鐵券也不好使,如第一功臣李善長有兩張,結果全家被滅族,藍玉被滅族,鄧愈被滅族。最後這二十八人,只有湯和與華高順利壽終正寢,可以說「免死鐵券」真正的名字應該叫「催命符」。

朱元璋雖然霸道了一些,但歷史上大部分時候免死鐵券還是有保證的,所以也難免間接地縱容了一些人犯罪。唐朝就有這麼個人,前腳剛得了免死鐵券,後腳就趕緊扯旗造反,這個人就是唐德宗時的中書令、副元帥李懷光。

李懷光,生於唐玄宗開元十七年(729年),渤海靺鞨人,本姓茹,從小在幽州入伍,打仗勇猛,一路從小兵升為都虞候、三州都將等,曾奉命抵禦吐蕃,吐蕃不敢進,當時的朔方節度使郭子儀很看中他,後來因軍功被賜國姓「李」。

到了德宗初年,李懷光升為涇州刺史,兼任涇原、四鎮、北庭節度使,成為封疆大吏之一。建中四年(783年),涇原朱泚叛變,佔領長安,唐德宗逃到奉天(今陝西省乾縣),李懷光率兵勤王,打敗了叛軍。

興元元年(784年),唐德宗為了感謝李懷光,給了他一張免死鐵券。李懷光本人打仗很厲害,但他性格偏激多疑,又持兵驕縱,有些不把皇帝看在眼裡,接到宦官送來的鐵券和詔書,當場就扔到了地上,並說:「凡是臣子反叛,才賜給鐵券,現賜給我,是叫我反叛嗎?」

當時唐德宗也沒有怎麼著他,但他立刻與尚在奉天領兵的部下將領韓游瑰寫信,約定叛變,結果韓游瑰上告了朝廷。李懷光才不怕朝廷呢,當場就勾結朱泚一起反了,可憐的唐德宗又趕緊出逃到梁州。

李懷光叛亂,起初動靜挺大,擄掠涇陽、三原,佔據同、絳等州,但他明顯不得人心,部將很多都離開了他,歸順朝廷。結果第二年,李懷光之亂就被李晟鎮壓下去,他本人也被割首而死。

參考書籍:

《史記·高祖本紀》

《舊唐書·卷一百二十一·列傳第七十一》

《明實錄》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漁樵講史 的精彩文章:

「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有哪些名將剛定下太平就被殺了?
那年春節,這些最可愛的人們在貓耳洞里貼春聯,用炮彈包餃子

TAG:漁樵講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