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董卓死後的關東軍爭霸中,袁術為何敗給了袁紹

在董卓死後的關東軍爭霸中,袁術為何敗給了袁紹

文/陳德方

自董卓之亂始,東漢地方武裝全面興起。為了對抗董卓,以袁紹、袁術兄弟為核心,組建了反董卓的關東軍。二袁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所以有如此號召力。董卓被殺後,整個關東軍失去共同目標,於是以二袁為核心,形成了兩大軍事同盟。

袁紹、曹操、臧洪、劉表為一個陣營;袁術、孫堅、公孫瓚、陶謙為另一個陣營。從力量對比上看,袁術集團佔據優勢。袁術集團的孫堅軍隊是唯一一支曾經正面抵抗董卓,並且取得巨大勝利的軍隊,威震天下。不過,很快,袁術集團就土崩瓦解了,為什麼會這樣呢?

聯盟的訴求

孫堅平定荊州三郡之後,兼并了荊州刺史的兵,勢力達到了數萬人。由於自己出身寒微,不得不依附袁家。當時,袁術在魯陽,距離孫堅最近,於是孫堅投靠了袁術。孫堅的軍隊能征善戰,是袁術集團中最得力的戰隊。孫堅的目的是,依附袁術獲得政治庇護,隨後圖發展。

公孫瓚之所以會與袁術結盟,是因為自己的從弟公孫越之死與袁紹有關,所以他很痛恨袁紹,因此加入到了袁術陣營。陶謙之所以加入袁術陣營,是因為曹操、臧洪在青州、兗州的勢力給徐州造成了巨大的軍事壓力,他不得不投靠袁術,以對抗曹操、臧洪的勢力。

袁紹集團是有政治訴求的,也是有明確的政治路線的。袁紹的政治路線是,結合世家大族,維護世家大族平分政權的東漢模式。這點至少得到了汝南、潁川一帶大族的支持,而袁術集團,更像是一群為了眼前利益,偶然聯合的烏合之眾。

袁術的殺手鐧

在袁術的聯盟內部,孫堅是他的殺手鐧,公孫瓚、陶謙都靠不住。孫堅實力雄厚,又不得不依附袁術,所以袁術對他的掌控力是最好的。公孫瓚與袁術儘管是同盟,但是勢力範圍相距甚遠,很實現統一行動,只不過是表面上聯盟罷了。

陶謙有自己的算盤。一旦北方壓力解除,他就會與袁術決裂。他有自己的丹陽兵勢力,對袁術也是一直防備著。袁術的策略是,在西部戰線,利用孫堅攻取荊州,在東線利用陶謙與曹操爭霸。然而,袁術沒有想到的是,孫堅會被人刺殺。

孫堅死後,袁術的西線戰場全面崩潰,劉錶慢慢穩固了對荊州的統治。於是,袁術聯合陶謙在東線的東方與西方聯合夾擊曹操。袁術在這個過程中,開始圖謀徐州,於是自己的內部集團最後兩支力量也分裂了。最終,袁術集團徹底瓦解。

結語

袁術之所以在二袁鬥爭中佔據主動,是因為孫堅的力量支持他。他之所以在二袁鬥爭中失勢,是因為孫堅被刺殺,他失去了真正的高級將領。袁術本人是個綜合能力偏弱又沒有政治遠見的人,所以在二袁鬥爭的後期,幾乎被袁紹集團壓著打,最終被徹底消滅。

參考文獻

1.《三國志》;

2.《後漢書》;

3.《曹袁鬥爭與世家大族》;

4.《漢末袁術集團研究》;

5.《秦漢魏晉史研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怪譚 的精彩文章:

史料中劉關張並未結拜,倒是孫策與周瑜和張昭曾升堂拜母
假如守荊州的是魏延而不是關羽,荊州還會丟嗎?

TAG:文史怪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