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戰神白起的功過是非

戰神白起的功過是非

戰國四大名將:趙國的廉頗、李牧,秦國的白起、王翦,皆戰功赫赫。四人之中,廉頗壯志難酬;李牧死於非命;王翦功成名就;惟白起的一生爭議最多。本期開始重點聊聊戰國名將白起的功過是非。

橫空出世—伊闕之戰

牛逼的人物往往出道即巔峰,一巔幾十年。作為戰國第一名將的白起在《資治通鑒》中的首秀就指揮了一場足以載入史冊的戰役——伊闕之戰,開啟了他傳奇般的軍事生涯。

公元前293年,韓公孫喜、魏人伐秦。穰侯薦左更白起於秦王以代向壽將兵,敗魏師、韓師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級,虜公孫喜,拔五城。秦王以白起為國尉。

當時,秦國的制度是以殺敵數論軍功。事實上,大多數諸侯國對於軍人戰功的計算也是依據殺敵人數,其中以秦國最為經典。(秦法戰而斬敵人一首者,賜爵一級,因謂之級。這就是詞語「首級」的出處)

也就是砍敵人一顆人頭給你升一級,這遇到功夫好的一場仗下來就得連升好幾級啊,但在那個以命相搏的時代,砍人家頭越猛自己人頭掉的也越快。然而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一制度讓秦軍一上戰場就開掛。

GIF

打架么,比的就是誰下手狠了。如果你看到秦軍士兵一個個在腰間掛滿人頭朝你殺奔而來,即使再身經百戰的老兵也不免未戰先怯了。秦軍這麼打能不贏嗎。

《資治通鑒》關於秦軍與列國作戰幾乎全都以「斬首」數量來記錄戰況。

以人頭論軍功,白起一生的戰功,可以說戰國無人能出其右。光這一場伊闕之戰就足以秒殺一切競爭對手。以致江湖上給了他一個響亮的外號—「人屠」。

指揮的秦軍一戰斬首韓、魏聯軍二十四萬人。這功勞史無前例,按照秦法,實在不好計算啊。雖然二十四萬人的人頭不是你老白一個人砍的,但戰爭史上能指揮軍隊砍這麼多人頭的,白起畢竟是頭一個。白起用數字證明了「人屠」這個外號真不是「白起」的。

戰前白起的爵位是左更,為秦國十二級爵位(秦國爵位一共二十級,級數越大級別越高,所以左更是第九等爵位,也就相當於現在的上校到少將之間的軍銜)。伊闕一戰,威震天下,被火速提拔為相當於國防部部長的國尉(1955年授銜時,國防部長彭老總可是元帥啊),位列秦國的大良造(十六級爵位)之後,一戰連升四級。

伊闕之戰,韓孤顧魏,不欲先用其眾。魏恃韓之銳,欲推以為鋒。二軍爭便之利不同,是臣得設疑兵,以待韓陣,專軍並銳,觸魏之不意。魏軍既敗,韓軍自潰,乘勝逐北,以是之故能立功。皆計利形勢,自然之理,何神之有哉!——《戰國策》

可惜史料關於伊闕之戰並無過多的細節記載,只有上段白起的自述。從白起的這段自述中,可以看出,白起將伊闕之戰的勝利歸於韓、魏兩國的不齊心給了秦軍可趁之機。但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了白起確實具備了一位優秀的指揮官應有的軍事素養。

來看看這一仗白起是怎麼打的。

韓孤顧魏,不欲先用其眾。魏恃韓之銳,欲推以為鋒。韓魏聯軍雖然人數眾多(不少於二十四萬)、裝備精良(韓國的弓弩、盔甲、劍盾是當時技術最先進、質量最出眾的),但都不願意率先與秦軍交戰,而是希望盟友先去送死,自己去撿漏(機關算盡太聰明),因此兩國聯軍是不團結的。

二軍爭便之利不同,是臣得設疑兵,以待韓陣,專軍並銳,觸魏之不意。白起先以少量部隊偽裝主力列陣來疑惑韓軍(估計是在陣地上立幾萬個兵馬俑充當真人了),以主力先突襲魏軍。這邊魏軍被秦軍攻擊,主將公孫喜趕緊向韓軍請求增援,但韓軍主將覺著不對啊,這秦軍在我這邊耗著呢,你魏國人別唬我—老子按兵不動。要論一對一,秦軍自然是行家裡手,幾輪衝鋒就把魏軍給打殘了,順帶俘虜了魏軍主將公孫喜。按毛委員的戰法,這叫「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一虎對兩狼,先咬死一頭狼,接下來就要對付另一頭了。

魏軍既敗,韓軍自潰,乘勝逐北,以是之故能立功。正與秦國兵馬俑對峙的韓軍看到魏軍敗了,才緩過神來,但實力更加不濟的韓軍隨即就自亂陣腳,驚恐不已。秦軍趁勝集中全部兵力攻擊韓軍,三下五除二再把韓軍給滅了。

皆計利形勢,自然之理,何神之有哉!臨了,這戰神還不忘謙虛一把,我不過是利用了形勢罷了,並無高明之處。

簡單的記載使我們了解整場戰役的大致過程,卻無法更為直觀地了解白起的戰場指揮藝術,確實是軍事史上一大遺憾。但戰役的過程必然是十分殘酷的,與春秋時期的戰役不可同日而語。

聊到這裡就有必要比較一下春秋和戰國不同的戰爭觀了。

春秋時期大戰、小戰無數,但無論多大規模的戰役,陣亡人數都不會太多。以驅敵作為戰爭的直接目的,一旦一方潰退就宣告取得勝利,所謂點到為止。接著雙方談判、輸的一方退出已經取得的勢力範圍,跟班小弟改認大哥。都說春秋無義戰,但春秋的戰爭都打著仁義的旗號。

觀念的轉變出現在春秋末期的吳越戰爭,首次出現了大國吞併大國的戰例。越國滅吳的戰爭處於春秋末期,正是傳統的徹底崩塌期,出現這種情況也不足為奇了。

前面第二篇已經提到過戰國時期戰爭的主要目的就是搶地盤。戰國的戰役無論大小,殲敵奪城是戰爭的第一要務,殲敵可以最大程度消耗敵國的人口,尤其是精壯人口,在當時地多人少的社會環境下,殺人能最大程度削弱敵國的生產力和戰鬥力。所以春秋的點到為止已經Out了,取而代之的是往死里揍。

由於戰爭的目的差異,戰國的戰爭相比春秋時期更加殘酷、更加血腥。這在白起之後的數次戰役中表現得十分明顯。可以說,白起就是為時代而生的戰將。但這樣的戰將於秦國是利器,於生靈則是災難。

說完了白起的戰功,分析下伊闕之戰的影響:

首先,伊闕之戰幾乎打光了韓、魏兩國的全部精銳。按當時的人口計算,韓魏兩國大約五百萬人口,能上戰場的成年男子也就七八十萬(除了作戰人員,還包括拉車的、運糧的),能組建的常備軍也就二三十萬人。韓、魏此次與秦作戰,應該是調動了最為精銳的部隊(包括馬陵之戰後重建的魏武卒),結果一戰全讓白起給「突突」了。

其次,伊闕之戰徹底擊垮了秦國東出的最大障礙—魏國。雖然秦孝公時期秦國就開始吊打魏國,但魏國畢竟是戰國第一任霸主,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打了幾十年,雖說地盤丟了不少,搜羅搜羅還是具備跟秦國周旋的實力的。然伊闕一戰,不光是軍事上的失敗,還是心理上、經濟上全面的失敗,這次魏國真的是被徹底打趴下了,從此走上了向秦國大規模獻地求太平的道路。而韓國原本就不強,從此空有戰國七雄的名號,不過夾在六國之間混日子罷了。

最後,伊闕之戰從地理位置上打開了秦國東出之門。伊闕位於中原腹地,洛陽附近。白起趁著伊闕之戰勝利,拔五城,使秦國在函谷關以外佔據了大量地盤,勢力範圍從河西到河東再到河南,大秦的鐵蹄正式向中原全面挺進。

伊闕之戰,戰神橫空出世。

下周,請繼續關注白起傳奇的戎馬生涯。

(插圖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的書吧 的精彩文章:

TAG:我們的書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