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銀行業研究周刊》

《銀行業研究周刊》

要點


一、銀行經營環境

1.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去年專利質押融資額超720億


二、銀行業務研判

1.金融監管機構改革方案出爐:銀監會保監會合併

2.五部門支持商業銀行拓寬資本補充渠道

3.2月份央行口徑外匯占款增加40.51億元

三、同業動態跟蹤

1.農業發展銀行在盧森堡證交所舉行信息披露敲鐘儀式

2.農業銀行擬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 募集總額不超過1000億元

3.平安銀行率先公布銀行年報


四、重點產業要聞

1.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制定權責清單劃清監管邊界

2.海洋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體系逐步建立

銀行經營環境

1.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去年專利質押融資額超720億

3月13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部長通道」上,被問到在促進知識產權保護、運用上的成效時,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表示,「隨著產業轉型升級的加快,企業對專利技術的轉換運用也越來越重視,知識產權局採取一系列措施,推進相關工作。」申長雨說,首先是持續深化知識產權權益分配機制的改革,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的權益分配機制。去年涉及專利的技術合同超過15000項,成交額突破1400億元,同比增長近10%。

「第二是加快建設完善知識產權運營體系和平台,促進綜合運用,包括知識產權轉移轉化、交易流轉、質押融資。」申長雨稱,據統計,去年專利質押融資額超過720億元,同比增長65%,解決了一批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此外,申長雨還介紹,大力促進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發展,包括智能製造、生物醫藥等。圍繞一些重點領域,如人工智慧、節能環保等領域建立一批知識產權聯盟,促進相關產業創新發展。

解讀

世界主要國家之間的競爭,根本上說是科技的競爭。當前我國正在建設世界創新強國,隨著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自主創新的加快,擁有優質知識產權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大量湧現,知識產權數量大幅增加。以發明專利權為例,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統計,2017年,我國發明專利申請量為138.2萬件,同比增長14.2%。共授權發明專利42.0萬件,其中,國內發明專利授權32.7萬件,同比增長8.2%。但科技型中小企業普遍具有規模小、固定資產少、土地房產等抵押物不足的特點,往往因為資金短缺而無法擴大產能。對於這些企業來說,以合法擁有的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等知識產權經評估後作為質押物,向金融機構申請融資是較為可行的融資途徑。因此,企業對於專利技術的轉移轉化、交易推廣也越來越重視。

近年來,國內部分城市均已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試點工作,比較典型的模式有北京、上海浦東、武漢三種模式。北京模式是「銀行+企業專利權/商標專用權質押「的直接質押融資模式;浦東模式是」銀行+政府基金擔保+專利權反擔保「的間接質押模式;武漢模式則是在借鑒北京和上海浦東兩種模式的基礎上,推出的」銀行+科技擔保公司+專利權反擔保「混合模式。但從目前的各地實踐來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比例依然偏低,而且知識產權融資的授信額也遠低於評估值,比如部分城市發明專利權的授信額不超過評估值的25%,實用新型專利權不超過15%,最高貸款金額也有上限的規定。

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提出,「到2020年,年度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金額達到1800億元」。國家知識產權局也提出加快擴展專利質押融資工作覆蓋面,要求以年均20%以上的增長目標制定全省推進專利質押融資工作方案(2018—2020年)。進一步發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需要重點從三個方面推動:一是健全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消除知識產權的權利不穩定性、權利人的權屬與權益的不確定等問題;二是健立具有較強專業性和公信力的知識產權評估體系,避免知識產權價值評估的不確定性風險;三是健全知識產權流轉交易體系和處置變現機制,解決知識產權作為抵押物處置變現能力較差的問題。

金融機構應切實提升相關業務人員的專業能力和業務水平,加強與政府部門、評估機構、擔保機構、法律機構的合作,建立健全專利質押融資風險分擔及補償機制,重點支持市場前景良好、知識產權價值較高的科技創新企業。

銀行業務研判

1.金融監管機構改革方案出爐:銀監會保監會合併

近日,全國人大審議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金融監管體制方面改革如下:將中國銀行業監管管理委員會和中國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的職責整合,組建中國銀行保險監管管理委員會,作為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

新組建的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要職責是,依照法律法規統一監督管理銀行業和保險業,維護銀行業和保險業合法、穩健運行,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金融穩定。

原銀監會、保監會擬定銀行業、保險業重要性法律法規草案和審慎監管基本制度的職責均被劃入中國人民銀行。不再保留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解讀

在當前混業經營趨勢日漸清晰、金融創新不斷深化的背景下,本次金融監管機構改革方案,體現了適應金融綜合經營的總體方向,有助於進一步實現監管的全覆蓋,有效避免監管空白和監管重疊等問題。具體來看,主要有三個方面的意義:

一是有助於實現金融業務發展和監管職能的分離。將銀監會、保監會重要性法律法規草案和審慎監管基本制度的職責劃入央行,有助於解決宏觀審慎政策領域的多頭管理問題。未來央行將更聚焦於金融發展職能,不僅局限於金融業的發展規模和發展速度等目標,而會側重於在現行宏觀審慎基礎上來整體把控金融業的情況,同時通過加強宏觀調控、優化調控方式對金融業務加以引導等方面。

二是有助於提升監管質量和效率。將金融發展職能劃入央行,有利於加強貨幣政策、宏觀審慎政策、金融監管之間的協調,同時,降低監管執行部門的自由裁量權,使銀行保險監管管理委員會等監管執行部門更加專註於監管,提高監管的專業性和有效性。

三是有助於拓展銀保合作。近年來,銀行與保險深度合作、融合發展的特徵日漸明顯,通過本次改革,可以進一步增強銀行和保險的業務合作,有利於提升銀行的盈利能力。

2.五部門支持商業銀行拓寬資本補充渠道

3月12日,中國銀監會、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中國保監會和國家外匯局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支持商業銀行資本工具創新的意見》,意在進一步支持商業銀行拓寬資本補充渠道,提升銀行體系穩健性,強化銀行支持實體經濟能力。

《意見》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一是積極擴寬資本工具發行渠道。充分發揮境內外金融市場的互補優勢,有效運用境內外市場資源,支持商業銀行通過多種渠道發行資本工具,通過多種渠道穩步擴大資本工具的發行規模。二是積極研究增加資本工具種類。總結經驗並研究完善配套規則,為銀行發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轉股型二級資本債券、含定期轉股條款資本債券和總損失吸收能力債務工具等資本工具創造有利條件。三是擴大投資者群體。在防範風險的前提下,研究社保基金、保險公司、證券機構、基金公司等機構對商業銀行資本工具的投資政策,擴大商業銀行資本工具的投資主體。四是簡化資本工具發行的審批程序。優化資本工具發行審批流程,完善儲架發行機制。

解讀

《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要求,2018年年底前,我國系統性重要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要分別達到8.5%、9.5%和11.5%,非系統性重要銀行則要分別達到7.5%、8.5%和10.5%。去年以來,受盈利能力的限制,多家商業銀行在留存盈餘之外,開始通過境內非公開發行股票、優先股、可轉換公司債等外源性方式補充資本金。

銀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我國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0.75%,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35%,資本充足率為13.65%。單純從數據上來看,商業銀行資本達標壓力不大。但隨著銀行業嚴監管的持續推進,表外融資需求逐步轉向表內,加大了資本的佔用,同時,一些隱藏在理財、同業業務中的風險資產或將面臨補提資本金的要求,銀行業資本壓力日益凸顯,亟需進一步拓寬資本補充渠道,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的需求。

《意見》明確了商業銀行資本補充的總體思路:一是拓寬發行渠道,鼓勵工具創新。今年2月27日,央行就規範銀行業金融機構發行資本補充債券發布2018年公告第3號,打開了新型資本補充工具閘門-資本補充債券。之前部分商業銀行也有通過境外市場補充資本的先例,但相對規模不大。《意見》鼓勵有效運用境內外市場資源,隨著銀行業對外開放的加快,預計後續將會有更多商業銀行通過境外市場來發行資本補充債券。二擴大投資主體,簡化審批程序。特別是將社保基金等機構投資者擴充到資本工具的投資主體中,是一個較大的利好,將進一步豐富投資主體類別,為資本補充工具量的增長提供契機。

商業銀行在補充資本金來「開源」的同時,也應通過加強資本管理來「節流「。加強對風險加權資產總量和結構的調整,以及經濟資本考核;注重輕資本業務的發展,穩妥推進資產證券化,減少資本消耗。

3.2月份央行口徑外匯占款增加40.51億元

3月14日,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月央行口徑外匯占款餘額增加40.51億元。截至2月末,央行外匯占款達21.48萬億元。

解讀

2月外匯占款增加40.51億元,增幅較1月略有下滑,外匯占款餘額仍處在較低位置,對市場流動性的影響較小。

結合曆年數據來看,2月份外匯占款餘額小幅增加,是四個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一是貨物貿易項下的差額。2月份,我國出口額為1.113萬億元人民幣,進口額為0.882萬億元,順差規模0.225萬億元,若按1月份銀行代客結匯率和售匯率計算,則銀行代客貿易項下可貢獻約800億元結售匯順差,為外匯占款的增加提供了正向支撐。二是服務貿易項下的結售匯差額。近年來我國服務貿易一直呈現逆差狀態,1月份,服務貿易項下結售匯逆差為207億美元,對外匯占款存在負向影響,短期內逆差態勢難以改變。三是資本項下的結售匯差額,1月份,銀行代客資本和金融賬戶結售匯順差42億美元,結合近期人民幣匯率走勢,預計2月份該項下結售匯仍存在較大的順差可能。四是銀行自身的結售匯差額,1月份,該項下結售匯逆差31.87億美元,對外匯占款是負的貢獻,結合該項近期走勢(2017年有11個月為負),預計2月份仍延續這一勢頭的可能性較大。

展望未來,我國將進一步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將會成為常態,這為我國跨境資金雙向流動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也要注意隨著全球經濟的復甦,主要央行將逐步退出量化寬鬆政策,利率存在進一步上行的可能,要做好跨境資金的監測。

同業動態跟蹤

1.農業發展銀行在盧森堡證交所舉行信息披露敲鐘儀式

3月9日,農業發展銀行在盧森堡證券交易所舉行債券信息披露敲鐘儀式。來自中盧兩國的多方代表共同見證了國內政策性銀行與盧森堡證券交易所的首次合作。

農業發展銀行副行長殷久勇在敲鐘儀式上致辭表示,農業發展銀行首次通過盧森堡證券交易所信息平台,向國際市場展示了2017年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在上海清算所發行的首單「債券通」綠色金融債券。這是雙方繼今年1月19日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之後的又一項重要安排,為境外投資者認購境內外農發債提供了一條便捷的信息渠道,將有助於進一步促進中國債券市場與國際基礎設施之間的互聯互通,助推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

最新數據顯示,2004年首次市場化發債以來,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充分發揮國家主權信用優勢,廣泛募集社會資金迴流反哺「三農」,成為中國第三大債券發行主體,已累計發行金融債券超過900期,籌資超過7萬億元人民幣,存量債券規模近3.9萬億元人民幣。2012年開啟境外籌資業務,累計境外發行債券110億元人民幣,配合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全球首筆「債券通」金融債券和「債券通」綠色金融債券。

2.農業銀行擬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 募集總額不超過1000億元

3月12日晚間,農業銀行發布公告稱,該行擬向不超過10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不超過274.7億股A股股票,預計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人民幣1000億元。農業銀行表示,本次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方案尚需中國銀監會、中國證監會等監管機構核准後方可實施,並以上述監管機構最終核准的方案為準。

農業銀行稱,本次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的募集資金在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補充該行核心一級資本,以支持未來業務發展。本次非公開發行的發行對象共7名,分別為匯金公司、財政部、中國煙草總公司、上海海煙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中維資本、中國煙草總公司湖北省公司、新華保險。

農業銀行表示,該行在日常經營管理中持續強化資本約束,並通過利潤留存、發行資本性債券和優先股等方式補充資本。截至2017年9月30日,集團口徑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3.40%、11.23%和10.58%。為進一步優化資本結構,保持較高的資本質量和充足的資本水平,農業銀行需要藉助資本市場補充核心一級資本。農業銀行稱,本次非公開發行將有效補充該行核心一級資本,對該行滿足日趨嚴格的資本監管要求、保持可持續發展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3.平安銀行率先公布銀行年報

3月14日晚間,平安銀行披露年報,公司2017年實現凈利231.89億元,同比增長2.61%。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1.36元。

具體來看,2017年,平安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057.86億元,同比降幅1.79%(還原營改增前的營業收入同比增幅1.67%),其中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306.74億元,同比增長10.10%,主要來自信用卡業務手續費收入的增加。凈利潤231.89億元,同比增長2.61%,盈利能力保持穩定。

2017年末,平安銀行資產總額32484.7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9.99%;吸收存款餘額20004.2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4.09%。發放貸款和墊款總額17042.30億元,較上年末增幅15.48%,主要來自於零售貸款的增長。同時,2017年7月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了總額為150億元的金融債券。

零售整體業績呈現高速、健康發展,對營收和凈利潤的貢獻越趨明顯。2017年平安銀行零售業務營業收入466.92億元,同比增長41.72%,在全行營業收入中佔比為44.14%;零售業務凈利潤156.79億元,同比增長68.32%,在全行凈利潤中佔比為67.62%。

不良貸款率呈現下降態勢。2017年末平安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70%,較上年末下降0.04%。2017年,全行收回不良資產總額95.28億元、同比增長81.62%,其中信貸資產88.15億元;收回的貸款本金中,已核銷貸款34.96億元,未核銷不良貸款53.19億元;收回額中83%為現金收回,其餘為以物抵債等方式收回。

重點產業要聞

1.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制定權責清單劃清監管邊界

3月13日,在人民大會堂「部長通道」上,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2018年將轉變國有資本的改革運營體制,制定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準確劃清監管邊界,使越位、錯位、不到位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使企業真正成為市場主體,發揮活力。

他強調,在監管過程中,國務院國資委還要改革監管方式,使其更適合以管資本為主的要求。同時,要對違規、失責加強責任追究,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在談及東北地區國企改革時,肖亞慶指出,黨中央高度重視東北的國有企業改革,這些年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和一系列文件,支持東北的國有企業改革。同時,肖亞慶也強調,東北的國有企業改革,和其他改革一樣,不會一蹴而就、一兩天就能解決問題,會有一個市場、行業周期和結構調整的過程。改革需要多方配合,既有結構調整,又有戰略重組,也有企業內部激發內生動力活力、參與市場競爭。

在肖亞慶看來,「國進民退」這個講法不論是從邏輯關係還是實踐結果上來看都不太正確。肖亞慶認為,兩者不是一對矛盾,兩者應該相互促進、相互依存、共同發展,不斷開拓市場。而市場是無窮的,在競爭中才能創造出更多新的產品、新的服務,在互助中才能發展出更多新的領域,在相互促進、相互參股、相互融合、相互支持的過程中,產生新的火花、新的理念,使市場在原來基礎上逐漸向更高的層次發展。

2.海洋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體系逐步建立

近年來,我國海洋生態環境整體狀況出現積極變化,海水水質環境實現了從持續惡化向企穩向好的歷史性轉變,「生態+海洋」的綜合管理體系正在完善,從嚴管海、生態用海、系統護海、著力凈海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國家海洋局局長王宏介紹說,十八大以來,海洋工作多頭並進。尤其是,海洋經濟工作實現跨越式發展。五年來,以新興產業扶持政策為突破、示範區建設為依託、多元資本支持為保障的海洋經濟指導與調節手段不斷強化,政策工具箱不斷豐富。全國海洋生產總值保持7.5%的年均增速,佔國內生產總值近10%,提供就業崗位3600多萬個,海洋產業結構和布局不斷優化,海洋第三產業增加值佔比超過54%,海洋新興產業年均增速超過12%。

王宏表示,從現在起到2020年,是實現2020年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目標的攻堅期,要緊扣海洋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著力提升海洋經濟增長質量;積極推動海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向好,實現近岸海域優良水質佔比超過85%,再完成2000公頃的海域、海岸帶整治修復。

具體到2018年的工作部署,王宏指出,將鞏固圍填海管控、海岸線保護、海域海島有償使用等改革成果,健全實施方案和配套政策制度,逐級分解管控和保護目標,結合各地實際制定地方監管措施。推動「灣長制」納入中央深改任務。深入落實國務院「放管服」要求,創新優化監管方式和辦事流程。

在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方面,計劃修訂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方案,出台海洋主體功能區配套政策,開展新一輪海洋功能區劃和海島保護規劃修編的前期研究工作,研究制定海域空間用途管制辦法,探索建立海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長效機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恆銀研究 的精彩文章:

王麗娟:總體平穩運行 移動支付激增

TAG:恆銀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