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橫空萬里外 收放咫尺中」——王天民書畫藝術賞讀

「橫空萬里外 收放咫尺中」——王天民書畫藝術賞讀

「橫空萬里外 收放咫尺中」——王天民書畫藝術賞讀

秦金根

「王天民先生的繪畫和草書有共通性,其寫意山水以理入畫、以詩入畫、以書入畫,繼承了傳統文人畫精神。以看草書的眼睛看,在這些畫當中,完全把草書的很多特點體現出來了,那種狂放、奔放不羈、激情等個性張揚的方面都表現了出來。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他的這個繪畫是表現主義的,表現真情實感,體現了他的修養和學養。」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鄧福星先生在王天民老師的藝術研討會上如是說。我深以為然。

第一次見到王老師是在2015年山東工藝舉辦的「全國美術學科建設論壇暨鄧福星美術學思想研討會」上,返程時正好同去火車站候車,於是有機緣和王天民老師單獨相處。王老師有長者風,然非常樸素。隨著了解的深入,才知道他與我是安徽老鄉,曾在阜陽師院任教,後調往台州學院任教授,現在還是中國人民大學畫院書法與寫意山水工作室導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國書畫藝術名家創作專項課題高級研修班導師,在傳統書畫領域有很高的建樹。

第一次認識王老師的書法是在那次研討會離別後他寫給我的一封長信,其洋洋洒洒的文字和激情澎湃的草書讓我震驚不已!字裡行間非常謙遜,一如其樸素的外表和語言,透出令人敬仰的質樸氣質。其書法用筆功力深厚,節奏跳宕,然而行文卻極為自然,略無滯礙,生氣蕩漾,令我贊服。

王老師非常質樸,然而並不是跟不上時代。他的微信用得非常好,經常發非常有價值的帖子,我也藉由其微信更多了解他的藝術。其寫意山水一如其草書,豪放縱逸,不拘常格,極好地繼承了傳統文人畫精神,又非常突出地體現了個性化審美追求,二者融合無間,具有現代性與傳統性相結合的特徵。

一直以為要達到這樣的境界非具有深厚學養和修養者所不能為。我僅見過王老師一面,其質樸的長者形象讓我一眼便知其為飽學者,這與對其藝術的認識是吻合的。然而,對於王老師學養的具體情況我則知之甚少,因為山川阻隔,當面請教的機會極少。這次王老師在北京舉辦個展,人美社出版了《王天民書畫集》,並有機會看到京城學者的研討評價,於是對其書畫藝術有了較為深入的理解。

王老師書畫藝術以草書筆意管領全局,縱意抒懷,書中有畫,以書入畫,不求形似,不落羈絆,簡率蒼潤,情深意厚,文心雅趣,個性鮮明,風格獨特。

王老師草書意趣濃厚,內涵豐富,兼具畫意,是其書法最突出者。其得草書之意趣在於用筆自如,率性自然。中鋒行筆,側鋒輔之,中側互用,圓潤婉秀,偶露絲白,蒼潤之趣,於對比中見出。滿紙計白當黑,行氣貫暢,然左右穿插,大小不同,上下接引,疏密變化,所謂「空白少而神遠,空白多而神密」者,極為生動。

劉熙載在《書概》中說:「草書之筆畫,要無一可以移入他書,而他書之筆意,草書卻要無所不悟。」還說「應探本於分隸二篆」。王老師深得之。王老師非常重視從其他書體中汲取養分,以用於草書,使之用筆內涵豐富,耐得品味。王老師於楷書用功多,楷書重視從魏碑,尤從龍門《始平公》中得用筆雄強方厚之氣,以壯草書筆畫之勁韌。又兼及篆隸,得其中鋒行筆之圓厚、結構之古趣,悉皆融入草書中,故其草書時見篆隸用筆,跳宕而出,界破流暢,使得節奏起伏變化。

王老師還注重以草書用筆書寫其他書體,使之氣息流動,出以秀潤。見其書寫《聖教》,結構以懷仁所集王羲之之字為本,而用筆則流動不居,顯然是寫草書的方法。甚至其臨習《始平公》,亦能不過分在意其方折,而以草書用筆之圓潤流動破之。其創作篆隸作品,用筆上亦不拘泥於繁複的起收之法,簡起直入,收筆出鋒,而留中截圓實之形。

王老師是畫家,殊為重視追求文人之趣,故在書法中時見畫意,主要反映在結字和章法的運用上。書家每注重理性,結構搭建,悉循規則,氣息貫通,亦遵軌跡。而畫家則尤重趣味,經營空白,大膽率性,大小、寬窄、疏密、長短等,運用突兀,峰波凸顯,故能出之以奇趣。王老師於此一端可謂行家裡手,率性而為,諸因素對比突出,趣味橫生。

王老師擅長山水畫,尤重寫意,以草書出之,概寫江山,氣吞寰宇,豪情縱逸,令人過目難忘,鄧福星老師評價其繪畫是「表現主義」的,可謂中的。王老師在《千山圖》中題道:「橫空萬里外,收放咫尺中。筆走千山出,墨醉寫丹青」,應是其心聲寫照。

以《千山圖》為例。此圖氣勢奔涌,格調渾穆。遠山蒼茫渾然,萬千重疊,橫空萬里,似奔騰不息的層雲。其用筆極為概括,以淡墨微皴,再施水微擦,輔以無規則墨點,使之氣息奔放酣暢,殊有排雲疊陣之勢。近景突兀眼前,山勢險峻,高樹兀立,一變為華潤高渾之氣,彷彿前對至尊,肅然有敬,勃然有感。技法上大筆濃墨,勁寫重塗,粗線重滯,彷如蒼龍緩行,沉鬱雄肆。遠近之景,筆法懸殊,意象迥異,對比強烈。讀此圖,彷彿見長者如王老師者,拄杖立於山前,千山萬景盡收胸中,化為豪邁縱逸之氣,而不能不以奔放豪縱之草意狀寫之、抒發之。

王老師寫意山水根植於其對江山的熱愛和行萬里路的寫生。文與可寫竹,成竹在胸;同樣,王老師寫山水,江山亦在其胸中矣。台州近海,南屏雁盪,蒼山、天台山秀峻絕美,王老師移居浙東,對此地山水極為鍾愛,遊走觀摩,用手中之筆寫生記錄,可謂與山水相樂,亦與山水相融。故其寫意山水創作皆有憑依,所謂外師造化而中得心源,是物我相融合一的體現。

王老師品德高尚,人品中正,樂為人師,桃李天下。我雖與王老師多信息聯繫,但對其為人深為敬佩。尤其甚者,最為讚佩其仁人之心,老而彌厚。其內心如火,熱情充盈,激情蕩漾,豪邁昂揚。王老師熱愛山水,沉醉書畫,如痴如迷,日以揮灑,夜以繼之,故此情此心王老師皆藉書畫抒發之。

韓愈曾稱張旭「善草書,不治他技,故旭之書,變動如鬼神,不可端倪」。張旭將滿腔激情施於狂草,如痴如醉,「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可喜可愕,一寓於書。」(《送高閑上人序》)王老師深知此理。故其以草書飛動之筆意抒發其對山水之深愛,縱情紙墨,馳騁江山。故其用筆極為簡率鬆弛,出於自然。隨胸中意象,出之以粗細、濃淡、燥潤、強弱,滿紙皆書,滿幅皆情。待其投筆硯池,注目畫幅,當有韓愈評張旭之意,可喜可愕,變動不居,此生不過一書一畫耳。

王老師飽讀詩書,善詩文,修養深厚。其題畫詩深見功夫,禪理韻趣,清雋自然,與畫之意象相互補充。如《丹霞夕照圖》題:「藍天染丹霞,夕陽送鳥鳴。獨自臨流坐,閉目虛空中。」又如《白雲丘壑圖》題:「龍吟天地外,懸崖絕處生。白雲埋大壑,忽聞澗溪聲。」再如《青山醉卧圖》題:「青山如醉卧,白雲半清醒。霜葉已染紅,水涯一天清。」賞畫讀詩,王老師之胸懷一如對悟,亦一樂也。

丁酉初冬於耕之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耕之堂雅集 的精彩文章:

TAG:耕之堂雅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