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聲臨其境》的隱形聲音大咖你發現了嗎?他是明星的「監考老師」

《聲臨其境》的隱形聲音大咖你發現了嗎?他是明星的「監考老師」

王凱(圖 視覺中國)

你瞬間就知道你的目標是什麼,不是做一個完美的你,而是塑造一個準確的角色。

文 裘雪瓊

編輯 張慧

王凱過了好幾個月的雙城生活——家在北京,但隔周就要飛往長沙待上4天。

他是今晚收官的湖南衛視綜藝節目《聲臨其境》的主持人,也是創業公司「凱叔講故事」的創始人。

「壓力非常大,每天都是連軸轉。」3月初,他坐在北京望京東區的辦公室里告訴火星試驗室。

湖南衛視常務副總監周雄和節目總導演徐晴,就是在這處刷成綠色的辦公區第一次見到王凱,邀請他加盟了節目。

如果將《聲臨其境》比作一個人,王凱認為他是專業而簡單的。「只用一種方式表達自己,就是聲音。他是唯聲音論的。一切評判標準都是聲音。」

與此同時,這個人又是善意的。「不會去消費來這節目的每一個明星的八卦。」

王凱本身也是這樣的人。

在百度百科上,他這樣介紹自己:「身高一米七五,性格像一個暖壺,脾氣是不會說不……習慣是不製造痛苦。」

「監考老師」

採訪結束已近傍晚6點,他匆匆趕去赴演員張博的飯局。張博是第九期節目的聲音大咖之一,兩人因節目相識。

因為《聲臨其境》,他結實了許多特別投緣的演員。這是意外收穫。

作為國內首檔展現聲音魅力的綜藝節目,《聲臨其境》自開播以來收視率與口碑雙豐收:連續十期登頂全國電視同時段收視排行榜,全網點擊量破10億,豆瓣評分8.3。

然而,樣片出爐之前,節目組對節目是何模樣還心裡沒底。

邊錄製邊研發,《聲臨其境》的創作好比燉湯,各種食材入鍋調味,等有了基礎味道,節目組再進行調試、改良。

幾經磨合,漸入佳境。王凱每錄完一期節目下台,總會聽到編導高興地說:「哎呀,我覺得比上期節目好。」

《聲臨其境》劇照,王凱(右)與王剛(左)(圖 視覺中國)

節目組的心態越來越鬆弛,聲音大咖卻慢慢發力,互相較勁兒,他們的準備越來越充分,「開口脆」的瞬間多了起來。

大咖們都綳著勁兒,「只有把自己的經典之聲片段說完之後,整個的狀態才會放鬆下來。」

梅婷是第九期嘉賓,她向王凱透底:「凱叔,我年都沒過好。你們這節目太磨人了。」過年期間,梅婷補齊了前八期節目,天天在腦海里琢磨台詞、思考如何塑造角色,「一直提著嗓子眼」。

梅婷在《聲臨其境》第九期出場

演員們緊張,王凱卻挺放鬆,他自比為「監考老師」,因為不用上考場而竊喜。

演員們的付出,他看見了,並為之感動。趙立新在第十期節目中挑戰了電影《聞香識女人》的法庭演講片段,需要流暢又富含感情地念完大段英文台詞。

「那個東西我知道,再好、再聰明、英文再棒的演員,你在這一段上不下苦功夫,你能成這狀態?就像學霸,你別說,『哎呀我沒怎麼下功夫』『我沒怎麼複習』。誰都知道你是怎麼考成這樣的。」

王凱也發現了聲音綜藝與配音工作的不同之處。

錄音棚配音,效果不好能反覆錄製。現場配音力求一氣呵成,而且演員還要「分心」維持良好的形象。比如王洛勇配音《哈姆雷特》片段時,徑直躺在地板上。

「他躺得很美喲。這就是牛逼演員,『我必須這樣才能找到角色狀態,但我依然可以很帥。』」王凱笑著感慨。

不過,當監考老師並不容易。

在長沙的生活分外規律。一天綵排,一天錄製,錄製那天王凱至少要在舞台上站10個小時。現場各個角落的三四十台攝影機同時開機,積累成三四百個小時的素材,最後再剪輯成一個90分鐘的節目。

「這說明,好的內容都是找了一幫專業的牛逼的人,點燈熬油拿時間堆出來的。」

趙立新在《聲臨其境》中表演

體力上的極大考驗,出現在2月28日年度聲音大秀錄製當天。

那是單期節目錄製時間最長的一次,王凱連續工作了21個小時。梅婷、郭德綱都感嘆,「我覺得這節目最不容易的就是凱叔。」

王凱撐過來了,還客串了一把演員。

在陳凱歌導演的《荊軻刺秦》舞台劇中,他摘下黑框眼鏡,戴起古裝頭套,粘了假鬍鬚,套上堅硬盔甲,從孩子王「光頭凱叔」,搖身一變成了大將軍樊於期。

那21個小時,王凱幾個小時才喝口水,沒上過洗手間。「我要搶戲換裝,脫了盔甲穿便裝,渾身上下全濕透,你還上廁所?沒這需求。」

但他覺得,太過癮了。

王凱在《荊軻刺秦》舞台劇後台(圖 王凱微博)

廣院傳奇

「發聲者」是《聲臨其境》節目組賦予王凱的官方頭銜。

每期節目時長1個半小時,王凱既是主持人,又要與聲音大咖配戲。

他和周一圍聯袂為影片《梅蘭芳》配音。周一圍配十三燕,王凱配梅蘭芳。觀眾驚呼這段演繹幾乎是「原音再現」。

他與張鐵林挑戰精分配音。電視劇《西遊記》畫面一出,張鐵林為悟空、沙僧配音,他演豬八戒、唐僧。

但王凱看得通透:「這不是飆戲,大多數情況下其實我是搭把手。這個節目的主角肯定不是主持人,主角是聲音大咖。你所有的努力是襯托他們的。」

與聲音大咖對戲時,他保持著超然的心態:「我本身就很厲害啊,我跟他們之間沒有競爭關係。我好,也行。我不好,也差不到哪裡去,畢竟我也幹了十幾年配音工作。」

王凱的配音生涯從大學時代開始。

當時廣院(即北京廣播學院,現為中國傳媒大學)流傳一個說法:「王凱專業之所以這麼好,是因為上廁所的時候都在練聲。」

王凱習慣拿一本書上廁所。他會不由自主地讀出來,就像播小說一樣。他跟同學們開玩笑:「你們不知道,你蹲在那兒試試,你整個丹田的氣是最沉的。因為你所有的注意力是往下走的。」

「他們就信你知道嗎,第二天所有人在廁所都練聲。」王凱發出一陣爆笑。

一年一度的齊越朗誦節,是面向全國播音主持學子的一次沙場秋點兵。從大一到大三——比賽規定大四學生不能參加,除了集體項目,王凱連續三年拿下最高分。等大四一畢業,他已經坐在評委席了。

2000年,王凱(左一)與廣院同學一同獲大學生藝術節金獎,賽後合影(圖 王凱微博)

本科四年的閃耀,源於王凱對聲音事業的持久熱愛。

出生於1979年的王凱從小就愛看上海電影譯制廠(以下簡稱「上譯廠」)引進的外國片,並深深迷上譯製片中的聲音。

「那時候覺得奇怪,外國人說中國話可以說得這麼好!」再長大些,他才明白這屬於配音領域的「合槽」,開始崇拜老一輩配音藝術家。

初中時,王凱是校廣播站站長。有一天,他如常播報校園新聞,突然聽到門外有「蹬蹬蹬」的跑步聲。門開了,校長語氣急促地發問:「剛才誰播的?」

「我播的。」王凱小心翼翼回答。

「就你一個人?你這聲音可以啊,你以後應該上廣播學院啊,中央戲劇學院啊。」校長興奮地說。

王凱這時候才知道世界上還有專門訓練聲音的學校。他開始有意識地訓練自己:買回一盒盒上譯廠出品的錄音帶,零花錢不夠就找人翻錄,每晚翻來覆去地聽,成段成段地背。

當時,國內與配音最相關的專業,就是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了。歷史上只有北京電影學院在2002年開設過一個配音班,黃渤就是那個班畢業的。而那時候,王凱從事配音已經四年了。

讀職高的三年里,同學們學技能,他卯足了勁兒學文化課。晚上放了學,他坐進北京二中、四中、八十中的補習班,繼續學習。「廣播學院是重點院校的分數線,不超一本線100多分你根本沒法上。」

考了兩次後,王凱終於跨進了廣播學院的大門。

配音至死

《聲臨其境》第二期節目一開場,就出現了《變形金剛》主角擎天柱的聲音。

緊接著現身的王凱,手持話筒,用擎天柱特有的沙啞機械的嗓音說道:「我目睹了人類的勇氣,我是擎天柱,汽車人,出發!」

通體金色的擎天柱從高空跳下,單膝著地,又與王凱比肩而立,然後變身汽車人一往無前。

觀眾席里響起如雷掌聲。

5部《變形金剛》電影里的擎天柱,都是王凱配音。第一次配時,他哭了。

「你腦子裡是整個童年。小時候無數次,男孩子們一起在操場上跑,喊『我是擎天柱,汽車人出發』。但只有你有這個幸運,把它說進了擎天柱的嘴裡面。」他告訴火星試驗室。

涉足配音圈至今,王凱已為上千部影視劇配過音。他是配音圈名聲響亮的大咖,但他剛入行時,其實挺狼狽。

1998年,念大一的王凱四處打聽北京配音演員的尋呼機號碼,問到了給對方留信兒,自稱是「王先生」。

對方以為來活兒,回電話卻聽到電話那頭的王凱恭恭敬敬地說:「我叫王凱,是廣院的學生,我特別喜歡您的配音,想跟著您進入配音圈學習,您看您能不能帶我?」

「哎呀最近太忙了,等我電話吧。」多數情況,對方也不問王凱尋呼機號,就結束了對話。

知名配音演員徐濤給了他希望,「我知道了,我現在很少配了。」王凱心裡咯噔一下,以為又失敗了,徐濤卻話鋒一轉:「但是我下個月這個時候要配一個譯製片,在中央台,你下個月這個時候給我打電話。」

彼時王凱內心的激動,好比「沿街乞討了好久,突然一個朱漆大門向你訇然大開,一股包子的香味兒撲面而來。」

他此生難忘首次進入央視配音間的場景。譯製片《萬世師表》講述了一個外國老師的故事,配男主角的徐濤與配女主角廖菁相向而坐,一人前面擱一台監視器,中間隔了一道吸音板。

王凱就坐在吸引板的盡頭,可以將兩位前輩的狀態盡收眼底。他坐了一整天,幸福感也在內心充盈了一整天。

他第一次「開口」,是政治片《原色》配音現場。

王凱的角色是總統隨員,全片只有一句台詞——總統問:「飛機停哪兒?」他回答:「在特爾伯格。」配音前,他一遍遍對著家用錄像機練習口型。

2017年4月,王凱錄製《凱叔西遊記》第五部工作照(圖 王凱微博)

那會兒還沒有分軌錄音技術。一場群戲,全劇組配音演員集體錄製。王凱說完五字台詞,就招來配音導演張偉的數落:「你是總統隨員還是總統他爹啊,你怎麼比總統還牛逼啊?」

一句話打碎了王凱對配音的既有認知。他往常練習的錄音帶,背的全是主角的詞兒。他一直認為,配音要讓聲音變美、具備質感。

重錄了好幾次,口型始終對不上,一群人陪著耗,王凱的自信心迅速被消磨殆盡。張偉對他說:「這個角色就是你的,你回去練,一會兒過來。」

王凱哆哆嗦嗦出去,坐在休息室反覆找感覺。再回來,他已是一副粗嗓子,念詞時完全是極盡討好的小人物口吻。

初試啼音的曲折令王凱明白一個道理,剛入行和誰一起合作很重要。「你瞬間就知道你的目標是什麼,不是做一個完美的你,而是塑造一個準確的角色。」

「那麼多腕兒,一個大腕在一部戲裡捏五六個聲音,一點問題沒有,隨隨便便就能把你替了。」他一直感激張偉多年前的善意,只要是張偉的配音項目,他無論多忙都會抽空參與。

三年多的歷練,讓王凱逐漸成長為北京配音圈的小腕。畢業作品,同學們上交的是電台電視台的錄像帶,王凱的成果是一大摞他參與配音的電影VCD。

「這是我見過最牛的畢業作品。」學校老師說。

王凱畢業照(圖 王凱微博)

畢業後,王凱正式進了配音圈。

職業瓶頸期在2004年左右到來。他發現,越來越多的劇組請他配主角,自己「該配的角色都配過了」,再多量的累積也沒有進步——「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裡,你配完再去看,你會覺得不如你想像中好,自己又不知道怎麼能更好」。

他知道,唯有時間能達成質的飛躍。

他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文藝之聲頻道演播小說。兩年後,他從幕後走到台前,面對攝像機講述商業故事。

他依然愛配音,時常用演播小說的方法緩解主持行業的壓力。

桌面鋪上軟布、頭頂掛起絲絨、四圈拉上窗帘,準備好話筒、耳機、放大器——王凱在家中為自己留出一方配音空間。他最喜歡錄製小說《射鵰英雄傳》,前後錄了五十多講,每講二十多分鐘。錄完他會發到網上,不計較多少人聽,只圖自個兒過癮。

演播藝術家李野墨在講課時曾提到王凱:「很少見有人愛一個東西愛成這個樣子,現在這個社會,不給錢,還花這麼大力氣辦一件事情的人,是越來越少了。」

王凱曾說過,主持人是職業,配音是大歡喜——職業會有妥協,愛好不會。

2014年創立「凱叔講故事」品牌之前,他的心愿是配音至死。一口血噴在話筒上,而後倒地不起,這是他腦中最牛逼的死法。

本 文 未 經 允 許 請 勿 轉 載

轉 載 或 商 務 合 作 請 留 言

? 火星試驗室 ?

博雅天下旗下產品

《博客天下》、《人物》等媒體鼎力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火星試驗室 的精彩文章:

奧斯卡贏家《水形物語》登陸中國院線,講述另類「美女與野獸」
長相一般、年輕時常吃閉門羹的他,年過花甲卻成為「流量老生」

TAG:火星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