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她貴為大唐和親公主,為何剛到地方就被砍頭祭旗?

她貴為大唐和親公主,為何剛到地方就被砍頭祭旗?

她貴為大唐和親公主,為何剛到地方就被砍頭祭旗?提到公主和親,多數都給人凄凄慘慘的感覺,特別是想到那些只有十幾歲,剛脫離父母羽翼呵護的小公主,就更令人心酸了,而且從多數和親公主的遭遇看,也確實是憂多喜少。但要說特別慘的,剛一到和親地點就被砍頭祭旗的卻不多,今天就介紹這樣一位可憐的和親公主——大唐宜芳公主。

她貴為大唐和親公主,為何剛到地方就被砍頭祭旗?歷史上關於這位宜芳公主身世的記載是比較混亂的,在《舊唐書》《唐會典》《新唐書》《資治通鑒》《和親通史》等史料中均有提及,有說她是唐玄宗「外孫楊氏女」的,也有說她是唐中宗女兒長寧公主和楊慎交的女兒,也就是唐玄宗外甥女的。這裡採用《和親通史》中的說法,也就是把宜芳公主楊氏的身份,列為「宗室甥女」。不過綜合來看,宜芳公主雖有公主名號,但在宗室的地位並不高。

她貴為大唐和親公主,為何剛到地方就被砍頭祭旗?唐朝初年,在帝國的東北部,盤踞著幾股少數民族勢力,有突厥、契丹、鮮卑、奚族等,而與宜芳公主和親扯上關係的就是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奚族。奚族和契丹同出一個族源,都是當年鮮卑宇文部的後裔。天寶初年, 奚族首領李延寵見大唐實力雄厚,無法與之直接對抗,便向唐朝表示願意歸順大唐。李隆基為彰顯天恩,冊封李延寵為懷信王。同時,為了表示誠意和進一步拉攏李延寵,他還決定派公主嫁給李延寵和親。但那時的東北屬於寒冷的蠻荒之地,他捨不得叫自己的女兒去和親,於是挑來挑去,他選定了「宗室出女」楊氏,並冊封其為宜芳公主。

她貴為大唐和親公主,為何剛到地方就被砍頭祭旗?估計任何十幾歲的小姑娘都不會願意離開家,出嫁到從沒去過的蠻荒之地,所以宜芳公主雖然不願意,卻無可奈何,只得悻悻而往。據說,當和親隊伍行進至虛池驛時,宜芳公主難抑悲情,揮毫在驛館的牆上題下了「妾心何所斷,他日望長安」的苦情詩句,來表達自己不願意去和親的心情。此時,她心中所想到的最壞結局,就是到了和親那裡,即使憋屈一些也要堅持活下去,然後過一天算一天。但實際上,她這個最壞的打算都無法實現。

她貴為大唐和親公主,為何剛到地方就被砍頭祭旗?當時大唐北部邊疆地區形勢非常複雜,唐玄宗雖然希望和為貴,盡量過太平日子,但雄踞北方的安祿山卻不這樣想。安祿山憑著手中的軍事實力,常常向朝廷邀功請賞,所以,對北邊奚族首領李延寵,他時不時就去騷擾一下,然後向朝廷報功。即使就在宜芳公主和親之際,他也沒有停止行動,甚至還想一舉消滅李延寵。

她貴為大唐和親公主,為何剛到地方就被砍頭祭旗?她貴為大唐和親公主,為何剛到地方就被砍頭祭旗?李延寵本來就不是誠心歸順大唐,他忽悠唐玄宗願意歸順只不過是權宜之計,加上安祿山的軍事行動,更加加劇了他反叛的決心。所以,就在宜芳公主去往和親的路上時,李延寵便開始聯絡周邊的少數民族勢力,特別是正在崛起的契丹人準備造反。一切就緒後,正好宜芳公主的和親隊伍也到了。李延寵為了向同盟勢力表示反唐的決心,他竟下令,將唐玄宗派來和親的宜芳公主當場斬殺祭旗,以鼓舞士氣。就這樣,可憐的宜芳公主,連苟且性命的機會都被剝奪了,成了各方政治勢力鬥爭扯皮的犧牲品!(文/講史論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